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管理方案 > 什么的人文素养_提升中国动画人才的人文素养的思想问题

什么的人文素养_提升中国动画人才的人文素养的思想问题

来源:管理方案 时间:2019-10-05 07:58:51 点击:

提升中国动画人才的人文素养的思想问题

提升中国动画人才的人文素养的思想问题 中国动画从《大闹天宫》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开 始,就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借鉴和探索,并开始从中 国传统艺术中寻找审美语言、造型风格和艺术符号。可以说, 中国老一批艺术家在立足本土、开发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巨大 的努力,而今,在我们本身的艺术传统逐渐减退之时,美国 和日本这样的动画强国又将其产品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 们逐渐迷失方向,抛弃民族文化观念的同时,以至于失去了 广大的观众群体。这一切都根源于中国的动画人对于文化和 传统的缺失,而文化缺失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动画专业 的学生一入门就开始的。

一、动画专业学生文化功底薄弱的原因 1、历史原因 经过几千年的封建压迫,人们本能的拒绝所有出自封建 社会的一切东西。在封建社会腐朽的时代,文化已经成为一 种傀儡,成为面子上的东西,成为政治的工具,没有了文化 本源的创造力,几千年的光辉文明就在几百年间凋谢枯萎。

随后被列强打开国门的时候,西方的文化随之入侵,原本脆 弱而古老的东方文化在一百年间被其迅速替代,如今我们的 生活方式中很难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在生活中接触的少之 又少,何谈将其运用在创作中。

2、现实原因 现代教育表面承袭西方模式,但骨子里却是八股的运作。我们从小学高中的教育,始终是以考上好的大学为根本目 标。这就让教育在升学的阴影下变了味道。虽然教科书里写 的全都是人类千百年来智慧的精华,但是做事的初衷变了, 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一样。我们抛弃了文化火炬的传递,传 达给学生的不是知识的津津有味,而是考试的千斤压力。学 生就像封建体制下受尽压迫的广大人民,民众尚且对封建的 所有嗤之以鼻,那么学生所排斥的东西,有谁又想不到呢。

众所周知,艺术类高考对文化课分数要求低,因此作为 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知识的积累上比普通的文理科 学生要少的多,这样的层层递减,使得需要文化做基石的动 画专业更加摇摇欲坠。

二、文化素养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据资料显示,“1999年,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仅有 两家,然而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447所高等院校,以及包 括中职、高职在内的1230多所院校开设了相关的动画专业, 在校生46万人,每年培养毕业生10万人。开办动画专业的院 校不但有理工类、师范类、商学类,更有矿产学院,林学院 等。”[1]动画专业院校数目过分膨胀的同时,该怎么提升 学术的文化素养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不是每 个人都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高考亦如此。每年的“艺考 热”大多源自门槛较低,招生灵活。很多学生仅为了升个好学校,或拿本科文凭,才选择了艺术类的各个专业,这的确 不是出于兴趣爱好来选择的学习深造。当高校意识到这一点 时,就应该把关注点聚焦于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 下一番功夫。想要解决文化缺失问题,就应该先解决学习的 积极性问题。

动画,虽然实为艺术类的一个重要专业,但学校教起来 可一点也不艺术。围绕着冷冰冰的教学大纲,把所谓的知识 一点点的灌输给学生,即使是有兴趣的学生为此也渐渐消磨 了热情情,没有兴趣的学生更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准备一 毕业就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这样机械的教学,怎么可能塑造优秀的人才,又怎么可 能有动画大师的出现?在学生跨进动画专业之前,学校就应 该做好足够的准备,让学生热爱动画艺术。只有在这个前提 下,对文化的探索才会成为可能。

在激发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Stephen Lehman等 认为有几种可行的方法: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选择机会, 选择那些能提升学生们兴趣的有组织性的文本及为使学生 们达到对某一主题的充分理解而向其提供一些背景性的知 识,最后建议教师们使用那些学生们有所了解的、生动活泼 的文本,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线索并鼓励学生成为积极主 动的学习者。[3] 人是富有创造力的生物,只要学生对动画产生兴趣,对 动画的创造也就相继提上了日程。创作是需要素材的,当老师看到学生们如同没头苍蝇一样四处寻找题材,寻找灵感时, 会不会为他们缺少丰厚的文化素养而着急万分呢。

2、将文化融入课程 既然学生来到了大学这个平台,那么以前的教育压迫就 在某种意义上告一段落,那么学习的目标应该重新树立,为 自己而学习,为兴趣而学习。

高校应该就前面所讲的兴趣的营造上,将文化融入课程。

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指开设文学、国学等课程,而是要有更大 层面的延伸。要发展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专业,在动画 教学课程设置中应该有民族文化艺术修养课程,电影史、美 术史、美术欣赏、乃至教授中国工笔和水墨画。而且要开设 音乐课,表演课。让学生站在动画专业的基础上,去研究传 统民俗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考虑中国观众建立在几千年 文化基础上的欣赏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当今时代和潮流等 因素对受众的影响。文化确立了一种和谐相生的文化生态关 系,这恰恰是现代动画造型艺术语言所要借鉴的资源,所以 民族文化在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中找到了生存的土壤。

创意往往是在瞬间产生,稍纵即逝。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知 识和经验,创意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千万不能忽略文化知识 的积累,它们的积累会推动你迈向成功。所谓“博晓古今, 可立一家之说;
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诚然,日韩动漫受到青年人的喜爱,欧美动画电影被全 球人追捧,在当代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大环境中,中国动画影像创作却呈现出雷同或者媚俗的趋势。盲目模仿国外和民 族文化精神的匮乏势必会影响中国动画的可持续发展。

这么多国外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 态度去学习,更应该抛弃浮躁,深入地研究有几千年的文化 历史,从中提炼具有明显历史文化特征和鲜明历史文化形象 的祖国的精髓。只有将传统、民俗、时代和外来的因素集中 起来思考,才能在动画作品的思想高度上,得到质的提升。

3、在交流与写作中让人才凸显 作为动画专业,在教学上应导入团队协作模式,在教学 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在这种互通有无的活跃交流中,文化才能在人才中不断交流 并发展下去,最终在动画作品中得到体现。

例如,在全世界包括美、俄、意、法等国的海军有一种 特殊的新兵训练方法——风帆训练舰。采用传统风帆航行的 训练舰既可以使新兵更加熟悉大海和水性,更重要的是培养 了新兵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并增强对海洋的热爱。而动画专 业的团队协作与交流,目前有两种形式——分组作业和组建 工作室。这两种方式的效果就如同风帆训练舰。在教学过程 中,专业作业的命题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这种形式使 学生之间增加了专业内的相互交流、学习和促进的机会。学 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综合多方面的创新思维使作品更具新 意、更趋完善,通过创作力量的整合,作品的完成效率随之 得到提高。组建工作室是在高年级学生中采用模拟现实案例或实 际课题研究的形式,按学生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题 研究与创作。在一个工作室中,会有不同专业的人因为项目 的需要而组接到一起,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生的跨专业交流, 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生动的在工作中不断互换,这 比在课堂上死板的学习效果要好的多。例如要做一个水墨动 画,那么动画系的人不仅要到位,更需要的是国画专业的人 参与到核心的创作中。只有不断的探讨与磨合,才能将水墨 艺术的“灵光”揉进动画的制作中。经过这个项目之后,相 信动画的学生会对水墨艺术有深刻的理解,而国画的学生也 对水墨的动画创作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艺术的灵光,在不 同的专业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让原本传统的文化因为人 才的交流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无论是分组作业还是组建工作室,在创作进行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因为根据 以往的例子来看,很多时候小组或工作室会因为各种情况而 导致效果不好,甚至会产生副作用。例如分工不均,一个组 里六七个人,因为技能的差异,只有两三个是做实际工作的, 其他的人不是被忽略,就是干着急,以至于团队合作失去了 意义。这个时候就应该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在组员的分配 中考虑到每个人的特长,平衡每个组的实力。在制作过程中, 老师拿出时间来给每个小组做阶段性的指导,起到监督的作 用,也让学生保持创作的激情。从分组作业的学生角色到工作室的专职身份,使学生在 不断的与其他人的交流中对自己定位,在动画行业的具体分 工中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领域。而文化的传承也在不断 交流中获得生命力,经历了从兴趣的培养,文化的体味,到 最终文化产品的输出这一重要过程,通过人才的后浪推前浪, 最终被揉进了精彩纷呈的中国动画,以崭新面貌走向全世界。

结语 纵观现在的动画领域,无论教育还是产业都办得如火如 荼,但是高质量的动画作品却少得可怜。当国外的动画电影 捧着国人的钞票和掌声光荣回国的时候,我们需要正视—— 国内动画业的成效不佳,不在于市场狭小,不在于技术落后, 而在于文化力量的薄弱。那么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就是教育。

从兴趣的培养到文化的重塑,直至团队的协作,这种如同奥 运火炬一样的灵光传递,必将使中国动画再次复兴,从而成 为动画世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参考文献] [1]刘思思,黄金:《动画专业,香饽饽为何成了苦菜 花》。《人民日报》,2010年05月27日第12版 [2]章凯:《兴趣与学习一个正在复兴的研究领域》。

浙江:宁波大学出版社,2001 [3] Stephen Lehm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Classroom Beij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