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承散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 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 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 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 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 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 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 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 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 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 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 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 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 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 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 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 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 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 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现在, 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 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 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 “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 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 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 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 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 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 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 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 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 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 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 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 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
传统文化的传承散文:守望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故事:
在法国的一个阴雨蒙蒙的天气里,他和司机开车行驶在一个狭窄的小 路上,小路只能容得下一辆车行驶。在他们的前面有一辆车开得很慢,使得他们 无法快速前进,余秋雨和司机都很生气,司机在不停的鸣笛示意。前面的车窗里 有个小女孩一直看着他们,并向他们挥手。在经过一个拐弯处时,前面的车停下 来了,一个中年人下了车走过来对余秋雨说,很不好意思一直让你们开在我们后 边,为了不让泥水溅在你们车上我们一路都开的很慢,我们觉得让你们一直走在我们后边很不公平,现在请你们先走。余秋雨当时很震惊,这是什么,这是一个 国家的文化。他们本来可以很自在的行驶,可是他们没有,而是在干自己的事情 时,还在考虑着别人,有种不自觉的东西在影响着他们,这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长存,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都 德的《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占领法国首都柏林后,对法国人 进行文化渗透和法国人对守住自己文化的抗争。其中有句话是,只要我们的文化 不死,我们总有站起来的一天。是的,区分不同民族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文化,没 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属于自己成长的血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 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文化。我们一直以身为炎黄子 孙而骄傲,一直以我们的文化而自豪。可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属于我们自己的 文化却在逐渐远离我们,成为我们遥远的记忆。
其实朱七七作为一个很年轻的学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奔走而 呼喊,我觉得本身是一个很令人感动的事情。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 天,是有多少像她这样的人用汗水和辛劳在默默守望。我觉得他们是我们民族的 脊梁,用青春和生命在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血脉。
我也从小受到家人的熏陶,对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我也一直关注着 我们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把它视作我人生的一个理想。今天朱七七的讲座 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觉得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知识分子首当其冲,责无旁 贷。我很佩服文化保护的举旗人----贾平凹,默默地在这条路上耕耘,不为时代 的金钱利益所诱惑,不为众人的不解所羁绊,遍访全国即将消失的古村落,为非 物质文化的保护摇旗呐喊。贾平凹是一个缄默的,有良知的,有责任的学者。
我喜欢蒲剧,对蒲剧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今天听了来自运城蒲剧艺术 家的表演格外兴奋。蒲剧里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会教给我们很多知识,带我们领 略那个遥远年代里人们的思想。近些年来,由于政府的支持,蒲剧事业能够得以 继续发展,一批优秀的蒲剧演员也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王艺华,武俊英, 孔祥东,景雪变等等;蒲剧事业后继有人,梅花奖,杏花奖多次被年轻新秀抱入 怀中。但是,蒲剧也面临像其他剧种一样的发展难题,怎样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相融合,怎样为戏曲的发展培养后继人才,怎样为戏曲的演出获得广阔的市场。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因为戏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 代表。继承和保护戏曲文化是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
没有深刻传统文化积淀的人,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没有一定传统文化意识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传统文化气质的人,不是一朝 一夕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泛滥无边,而是慢慢吸收,慢慢品尝,慢慢消化。
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因为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维系的 纽带,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
点击下一页阅读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散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