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虽是必然要保留的课程,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也应与时俱进。
新闻历史目前在各媒介上触手可得,即使是之前课堂上学生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 故事在电视、网络上会有更鲜活的表现,新闻史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因而在 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史教学应当也能够进行改革。
一、旧内容与新篇章 (一)整合旧内容 目前新闻史的基本课程分为《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课时 均为一学期,有的学校设置《中外新闻史概论》课程将中外新闻史放在一起讲授 缩短了课时。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下,中、外新闻史不可能泾 渭分明,特别是古代新闻历史部分和现下新闻发展状况,在讲授这两部分的时候 就可以将中外各国放在同一个框架内进行,某些有突出特征的国家做重点分析。
其他历史阶段,采取板块式讲授为宜:如近代新闻史,以出现无产阶级性质报刊 为节点,在此之前分为欧美和亚洲两个大板块,在此之后可按照新闻报刊性质分 类讲授。课时应以一学年为宜,新闻史原本涉及的内容就多,在媒介融合的背景 下,当代传媒业的比重也会随之增加,因而课时不应缩短。
新闻史课程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学生高中时所学的中国史和世界 史在记忆中还有深刻印象,如果仍旧按照国别来教授,则难免有重复枯燥之感。
将中、外新闻史放在一起讲授转变了刻板的印象,在既有的纵向框架下进行横向 分析,更有益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此外应考虑到国别新闻史当前极易获得,新闻史教学重心发生了转移,课堂内容从讲授历史大事件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掌 握国别新闻史的对比方法和对新闻历史规律的探寻方式为要义。采取横向比较法 能够让学生更直接地对各国新闻发展状况在同一时间节点上进行比较,构建大历 史观。
(二)开启新篇章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对新闻历史中出现的不同媒介经过分类梳 理,促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不同媒介的优势是重要环节。在此基 础上应加大当代媒介内容的比重,适当更新教材及时获取各国媒介动态。当代媒 介的更新极其迅速,在网络大规模运用之后,微博、微信等的相继出现,其媒介 功能也在不断开发中,新闻史新的篇章正在开启,不再仅仅着眼于纯粹的新闻历 史,而是开始了跨专业、跨媒体的历程。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讲授新媒介的 特点,更应多安排学生接触、运用新媒介,认识到科技对新闻的影响。新闻史课 程不是让学生做复读机而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多讨论诸如新媒介是否会替 代旧媒介的现实性问题,以此增强学生对现代媒介的认知及综合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丰富课堂 (一)多媒体讲授运用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通过课堂上对不同媒介的运用可令学生理解和掌 握各媒介在传播中产生的不同效应,加强学生对各媒介特色的认知及综合运用的 能力。
新闻史课堂上融合各媒介特色,可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文化。这其 中,PPT作为传统的多媒体手段其职责应当是提纲挈领,将历史节点上各个国家 新闻传播特点、不同新闻制度特征、重要人物新闻思想等以简短语言概括,可令 学生按图索骥,便于对书中对应的重点篇章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细读。
视频无疑大大丰富了课堂,但取舍特别重要,一般取一部分和课堂关 键相关的,其他部分可提供给学生课外有兴趣进行观看和研究。如专题片《世界 历史》、历史题材节目《凤凰大视野》、《记忆》等都可以截取一些片段作为时 代背景和人物、事件的补充性材料。历史纪录片更能够反映真实情况。在讲解人 物、报刊时也可采用一些电影,诸如选取《公民凯恩》讲解赫斯特与普利策的“黄 色新闻大战”、《头版内幕》深刻了解当代的新闻制作。电子期刊则是较特殊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报刊的认识来自于报刊本 身,很多报刊由于时代、国别问题,不太可能在课堂上全部以实体展示,因此借 助网络势在必行。目前已经实现了报刊在线阅读,特别是媒介融合以来,许多报 刊都推出了电子版,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不但能让学生通过课 堂实时查看电子期刊,对报刊版面、文字等风格有更深入直观的认识,更能将同 一天的不同国别报纸放在一起进行全方位比较。不仅如此,有些机构对创刊历史 较长的报刊也做了电子报刊的收录,诸如新加坡最早的报纸《叻报》,创刊于1881 年,其年代久远极具研究价值,因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推出了数字版本 并在网上开放[3],不但可以作为新闻史课堂上的资料内容,而且可供学有余力 的同学研究之用。
(二)多媒体互动运用 媒介融合之后,双向互动变得越来越快捷、高效。这种频繁的互动也 可以引进课堂,从旧有的课堂问答式互动过渡到多媒体互动。
从课堂上展示的多媒体手段来说,课件制作的关键在于图文并茂、层 次清晰,以较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课程内容,运用新闻图片、新闻视频等引起和 课本中新闻历史内容的相通之感,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促进师生互动。媒介融 合时代的互动的主要特征是将互动从课堂延续到课外,诸如开通公共邮箱收发课 外作业,运用微博发布课件、视频等,同时可建立微博、微信朋友圈,传递最新 最快的新闻史类资讯,还可建立QQ群、微信群等进行实时的课题讨论,利用多 媒体拍摄微课课程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媒介融合时代的互动型教学打破了旧有的教学格局,在“教”与“学”上 完全形成了双向互动,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信息时代师生双方获取 知识的渠道是平等的,占有的知识量及多媒体技术含量师者未必多于弟子,因而 这样的互动是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模式进行的。教师给予学生的更多的是经验与 方法指导,而学生偏重新鲜资讯与新媒体技术的信息占有,这样的互动模式使得 双方在探讨中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媒介融合的指向是集合发挥各种媒介的优势,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主要 集中在全媒体人才和团队型人才上,诚然全才型人才是高校需要培养的,但是迈 克·麦金教授坦言“没有任何一个记者能够成为熟练掌握所有媒介技术的能手,因此我们始终认为团队合作是媒介融合的基础。”[4]可见团队型人才应该是高校教 育着重培养的类型。
那么在新闻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可采取几种方式:第一,事 先拟定一些新闻史的题目,让学生自行分组选题,每一次课请一组学生在课堂上 讲演,分工由学生决定,如主讲人、材料收集、视频拍摄、PPT制作、视频制作 等,这些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团队解决 问题的能力。第二,在课堂外布置一些任务,如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运用新媒 体技术制作新闻类的博客或者微信公众号,可以使学生在排版、新闻选择、新闻 写作、新闻评论甚至制作广告方面能够得到一定锻炼,更重要的是群策群力,决 定选择某一条新闻或评论来发布及以怎样的方式发布,需要团队的集体制作同时 需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及协调能力。在用微信号或微博发布后可邀请其他同学即时 评论,集合意见给予反馈,共同进步。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可由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向其他学生介绍一组新闻史相关书籍或文章并进行交流探讨, 从地点选择到邀请人员及撰写读书报道等都由学生自行完成,锻炼学生的学术能 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国都在推进新闻系课程的改革,我国的新闻 类改革仍在设计与初步实践阶段,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 才。这其中新闻史类的革新步伐不能过大,新闻史本身的规律与范畴决不能丢弃, 同时新闻史类教师应当注重知识、技能的更新,不仅提倡学生跨媒介、跨专业学 习,自身也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新闻史,融合多媒体手段凸显新闻史在当代 的魅力与作用,方能使新闻史类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