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程目标和任务基本实现 目前体育教研室主要承担校本部、药护学院公共体育基 础课、体育专项课和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年均工作 量约达600学时。教学中采用“二段式”的教学模式,一年 级开设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兴趣为主的基础课,以田径径 赛、篮球、排球、武术为主要内容;
二年级从学生需求和兴 趣出发,开设以掌握技术为主的专项课,内容包括篮球、足 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健身操等项目。
1.3基本营造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一年一度的校春、冬季田径运动会和三大球联赛(篮球、 足球、排球)深受学生喜爱,参与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各个 项目的综合成绩也在稳步提升。近几年我校代表队先后参加 了全省大学生田径、武术、乒乓球、“五人制”足球等项目 的比赛,其中“五人制”足球近三年取得第三、第二、第五 的优异成绩。
2存在的主要问题2.1课程结构不健全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高素 质人才的重要部分。体育的功能性及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特点, 决定了体育教育需要教学、群体、竞赛协同发展。目前我校 单一体育课教学体制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全国普通高校体育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的目标要求。
2.2课程内容特色不鲜明 内容的安排没能针对医学生特点、没有突出地方特色, 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目前的内容安排没能结合医学 院校的培养方向,现代人们的防御疾病的意识不断增强,医 学生必需掌握为社区人们提供健身理疗的方法。
2.3课外活动制度不完善 校内各单项活动缺乏系统的计划,分工职责不明细,没 有形成规模、体系和制度。学校性的竞技项目没有总的计划 和目标,缺少经费等基本保障,校外等比赛基本无法运行。
2.4教师精力不够 体育教师因教学任务太重(近几年平均周学时达成10次 以上),无力承担课外活动的组织与训练工作。
3改革思路 3.1统一认识、明确责任 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由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 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安排才能实现。体育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积极投深于课外活动组织与训练中去。学校体育 最高管理机构应明确学校体育发展计划及阶段性计划,按年 度制定全校性的体育活动计划,统筹安排、监督体育、学工 等部门的落实。学校性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主要应由体育部 门负责落实(校级竞赛代表学校最高水平,对群众起着示范 作用,必须具备高质量,高水平,要按既定的规程,竞赛规 则运行),一般性的(院级)体育活动,具有随机性,普遍 性,应由体育部门参与指导、学工部门统一安排部署,各学 院自主实行。
3.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2.1优化课程体系 落实《纲要》的精神,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分步 骤的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 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大)体育课程结构,将体育课内教 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积极推进课 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课外训练与组织指导纳入课程 管理。
3.2.2改变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的内容安排,一要坚持项目的多样性与基本项 目并存的统一关系。不断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是课程 内容要求,内容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 件之一,但内容过多就会显得华而不实,故应坚持一些基本 性的内容不变,如校传统田径项目(被称为现代运动之父的田径项目,一时间在“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下,部分中学 及高校已从教学内容中删除),结合我校的实际,应保持下 来,并有所发展,突出一些简单易学,锻炼价值高的内容, 如中长跑项目(中长跑及游泳被誉为有氧运动之最,又是提 倡的户外运动项目),把难度大的如跳高等项目定为选修课 中的素质拓展项目。坚持发展篮球、排球、足球,乒羽等群 众基础好的项目。二是根据医学生的特点,推出具有地方特 色民族特点的内容,如形体操、有氧操、武当武术,太极等。
三是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制定运动处方,使学 生在处方的指导下制定训练计划,并具备指导自己与他人健 身的能力。四是规定学生必需达标的项目,并形成制度。
3.2.3转变教学模式 真正实现体育教育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基 础。近几年来,虽然我校也尝试应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 方法,如:“小集团”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思考式学习 法,以及交互式、提问式等学习方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 决体育课堂沉闷、缺少生气和练习积极性不高等不利局面, 发挥不出体育课的育人潜力。所以,今后我校体育教学改革 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模式,以鼓励、激励 教改政策为导向,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一些有创 意的教学模式。一是实施分层教学,即在优化课堂教学分组 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采用分层次教学,每班按 学生的不同层次,分成二组、三组,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学练方法。二是采用开放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即率先在 有条件的乒乓球、羽毛球、形体健身等专项课上启用俱乐部 式模式。
3.2.4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我校根据最终一次的测验分数进行的终结性评价 必须进行改进。一是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既考察学 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察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 握情况。二是过程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由师生共同参与、 既考虑大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考虑 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性而进行的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四 部分:理论部分(占20%):笔试。试题由专项试题库随机 抽取产生;
专项技术部分(占50%):由各专项教师进行技 评和达标的定性、定量考核;
体质测试(占30%):根据《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由各专项课教师每学期测试一次;
学习态 度(±5分):包括课堂表现和参加竞赛等,由专项教师酌 情评定。
3.3加大群体活动开展力度,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体育是 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对完成学校的教育目标,提 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内容,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举办各级、各类的校内和校际体 育比赛,可以给教师、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观赏体育竞赛、参 加体育竞赛的机会,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从而起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好大 型运动会。进一步发挥校春、冬季运动会对课堂教学的示范 作用、载体作用,分步骤的把各专项教学项目纳入全校性的 比赛项目,把学校性的运动会向多样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并制度化,形成以校级带院级、以院级带班级的梯队模式。
二是积极参与、认真指导学校工会、学工处(团委)和各二 级学院开展的各项课外体育活动。各单项活动的组织可采用 (以院系或以专项分类的)教师负责制,指导和依托学生自 主的层层组织、管理与落实。三是积极组织专项运动队、认 真抓好训练与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体教结合的战略思想,加 快校运动队建设步伐,以竞技体育为突破口,以创“品牌” 体育为思路,以扩大学校影响,以学校体育与学校整体共同 发展为理念,发展二、三个群众基础好的项目,达到本地区 的领先水平,打造一、二个特色项目,达到国内知晓,省内 闻名的先进水平,以点带面,提高学校整体竞技水平。
3.4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全民 健身计划明确指出:“要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我校位于偏僻山区 湖北省十堰市,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还相对落后,体育设施 和体育场地十分不足,市民健身需求受到极大限制。今后我 校体育活动场所将在保证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也为社 区群众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另一方 面,体育教师要积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推广普及大众体育项目,指导组织群众进行体育活动,提高群众体育质量, 拓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广度与深度,使学校体育职能得到进一 步延伸。提供健身娱乐指导、服务社会是高校体育应尽的义 务随着余暇时间和节假日的增多,休闲逐步成为人类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可以运用其专业知识、信息和设施, 为社会提供健身、锻炼和娱乐的指导、咨询和服务。
3.5以科研促教学,构建一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高校 师资队伍是高级智力密集的领域,教师的素质要求明显高于 其它行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健康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主要 方面,今后将有计划的健全体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 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 水平,带动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对在 岗教师的再教育,通过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形式的培 训,学术交流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体育发展 的前沿和趋势,掌握最新的科研方法手段,提高教学和科研 能力。通过人才引进,内部挖掘,逐步建立一只年龄、职称、 学历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强的课程师 资队伍。有计划、分步骤的使目前单一型教师结构逐渐向“三 型”方向转变。
4保障措施 4.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宣传,提高各部门和广大 教师对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课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 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二级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在体育活动开 展中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作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制定 全校体育工作目标,年度计划和发展计划,各二级学院领导 小组根据学校要求负责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2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妥善解决体育课外组织训练的 经费来源,把体育教师课外训练计入工作量。学校性的竞赛 活动与训练由学校统一划拨经费,经费可分专项经费和折算 后的学时经费,各二级学院活动与指导的经费,应有二级学 院自行解决。同时,要加快大型体育场馆和游泳馆的建设步 伐,大型体育场馆是学校体育文化的活动交流中心,是对外 交流提高学校公众形象的平台,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服务 地方、服务社区的高校场馆建设举措,更是实现课程目标, 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承接各项省级、市级体育竞赛的基础条 件。
4.3完善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体育群体活动的组织 和训练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教师积极参 加群体活动,把群体活动取得的成效纳入岗位聘任教学工作 考核、奖励范畴,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修订完善“校体 育委员会工作章程”,制定校级“群体活动开展管理办法”、 “课外教学工作量考核管理办法”、“体育教学奖励条例” 等系列制度,加大各类体育教学奖励的额度,充分调动广大 体育教师参加群体活动的积极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