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典礼 > 三角形全等基本题型_推理论证题型的教与学基于三角形全等的特定思考

三角形全等基本题型_推理论证题型的教与学基于三角形全等的特定思考

来源:典礼 时间:2019-10-19 08:10:03 点击:

推理论证题型的教与学基于三角形全等的特定思考

推理论证题型的教与学基于三角形全等的特定思考 吕勇 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陈集学校(232000) 【摘要】问题的解决作为检测知识掌握与否的手段,口 头上的强调无法改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缺失的事实,几何推 理论证恰恰是弥补直观感知思维漏洞的法宝,更是让学生从 感性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感知能力、数学问题的 解决需要有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支撑。纵观整个中学数学课 程,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 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 分析等)。笔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中要帮助学 生理解问题,尽力揭示问题的本源,以便从根本上领悟问题 的本质。几何图形是我们中考必备的考点,对于中考,常见 的诸如圆与三角形、矩形与三角形、角平分线、中垂线等等。

特别是三角形全等,貌似深受命题教师的青睐。

1从基础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契机 当短暂的思考或者简单的草稿演算不能达到目的,身处 考场紧张氛围之中,大部分学生选择暂时放弃。往往遇到一 个问题并不是没有掌握,而是畏难心理作祟,笔者认为越是 此时越是应该返璞归真,从源头对知识进行分类,冷静的加 以思考,如果放置的题目过多是会影响答题心理的。

案例1已知E、F是线段AB上两点,且AE=BF,AD=BC,∠A=∠B,求证:DF=CE。

分析此问题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由于AE=BF,通 过线段的等量变形AE+EF=BF+EF得AF=BF,再利用“SAS”来 证明,得到DF=CE(由于解题过程较为简单,此处笔者就不 加以解答)。

2巧添辅助线,一解多题攻略 有理由相信,每一个考题都是专门设计好的,但是并不 一定对我们口味。作图辅助线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大技能,如 果能巧妙添加辅助线,等于给我们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无 异于如虎添翼。

案例2已知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 EAF=450,求证EF=BE+DF。

分析此题是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思路为不 断或者截长,综合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

解:延长EB到G,使得BG=DF,连接AG 易证△AGB  △AFD(SAS)从而证得△AGE  AFE(SAS) 故BE+DF=EF 案例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F中,AB‖CF,AB=BC=12, 点E为BC上的一点,且∠EAF=450,EF=10,求的面积。

分析对于初中生而言,如果没有案例2的基础铺垫是很 难做出来的,即使是高中学过余弦定理也不是很容易,如果 单独作为考题出现,完全考的是学生的积累与几何素养。但 是我们在案例2的基础上易解得,S△AEF=450。3活学活用,万变不离其宗 案例4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中,如果点P满足∠APD=∠ APB∠=α,且∠BPC=∠CPD=β,则称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 个半等角点,若四边形ABCD有两个半等角点E,F,证明线段 EF上任意一点也是它的半等角点。

分析本题创设了一个全新的问题情境——凸四边形内 的“半等角点”,即形象又抽象。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全等、 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考查推理、画图和探究能力,将数学活 动的探索性、综合性充分展现出来。

解析因E、F都是半等角点,所以在△DEF,△BEF中,∠ DEF=∠BEF,∠DFE=∠BFE,EF=EF,即△DEF  △BEF(ASA), 故DE=BE,DF=BF,在EF上任取一点G,连接DG、BG,易证△DEG  △BEG(SAS),所以EF上任意一点都是凸四边形ABCD的半 等角点。

总之,解决几何问题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但对能力 的要求较高,需要分析问题、空间观念和推理论证等多种能 力来完成。解题应立足通性通法,并不断优化提炼解法,特 别是几何,运用形式更是灵活多样,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又较高,更应该做到看题“境”、依题“势”,贵在间 用与巧用。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数学基础训练编写组.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 上)[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08(10)[2]刘家良.等一等“等”在何处[J].中学数学教学, 2016(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