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典礼 >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旅游管理本科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旅游管理本科

来源:典礼 时间:2019-10-17 07:51:07 点击: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 今年,我们重庆工业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专业的三 年级学生分别到重庆的几家四星级饭店实习。学生在实习前只学习了专业基础课 和少部分的专业课,但是,由于他们的外语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强,加上三年来 所学到的管理基础知识、所学到的素质培养以及良好的饭店服务意识,因而在实 习期间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实习效果,远远超过同期在饭店实习的职高和中专的学 生。各饭店不仅纷纷主动提出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而且对我院本科旅游管理专 业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家饭店的总经理这样评价说:在实习的开始阶段, 本科生在业务操作技能方面并不比职高的学生强,但是,在实习后期,本科生和 职高生在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主要指在饭店管理方面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就明显地表现出差异." 面对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业,我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必须 一方面学习和大胆借鉴国外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必须结合中 国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国家教育部新颁布 的专业学科目录和相关指示精神,共同探索,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 学科体系。本文拟就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有关根本性的原 则、思路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1.我国高等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任务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学科体系正在形成和建设中,要形成完整的学科体 系还要有一个过程。从总体看大体有五类:一是经济系列,如旅游经济学、旅游 营销学等;
二是文化系列,如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文化、旅游社会学等;
三是管理系列,如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交通管理、财务管理和旅 游法规等;
四是技巧系列,如导游、餐饮服务技术等;
五是工程系列,如旅游规 划、旅游产品设计和饭店工程设备等。与导游类和技术类的旅游专业相比,我国 旅游管理类专业面临以下任务:1.1. 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延式发展。我国高等旅游专业从70年代末 设立第一所高等专业学校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统 计,截止到1996年,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已发展到166所,其中本科院校138所,在 校学生人数达到25822人。这之中,旅游管理专业(以饭店管理为主)学生大约 占75%左右。因此,今年国家教育部已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今后限制性扩大发展 的专业之一。今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发展方式 的转变。

1.2. 建立和规范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应该说,经过近十几年的发 展,我国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师资队伍和 其他教学条件。但是,相对而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还很艰巨。

这一方面与我国管理类专业相对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与导游类和技术类的旅游 专业相比,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时间最短,该专业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又是最复杂。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相应的教育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教 学方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招生和分配等问 题都需要旅游教育界的领导和专家共同努力,并使之得以完善,从而建立和规范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

1.3.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由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所从事的行业所具有的服务性、涉外性、实践性、标准化性、操作技能和管理的 规范性的特点,显然,旅游管理专业也就具有其他管理类专业所不具有的特点。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是影响该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 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 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关系问题等。

2.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创建原则 通过近年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高校旅 游管理专业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边缘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该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学科领域和技能要求是其他管理类 专业所不能比拟的。在四年制的本科教学中,需要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和技能 培训的内容之多,也是其他管理类专业无法比拟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建立 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

2.1.体现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于旅游行业(包括 饭店、旅行社和旅游行政管理)的管理专业。因此,旅游管理的学科体系建设必 须充分体现其管理学的专业学科特点。最近,教育部新正式颁布的专业目录,将 旅游管理专业设定在作为一级学科的管理学学科下属独立的二级专业学科也正 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特点。

体现管理学的专业学科特点要求科学处理和协调专业的“管理学”共 性特征与旅游业个性特征的关系。充分体现管理学专业特征实际上就是旅游管理 专业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特色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通过突出 专业的管理学特征,才能改变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过多、过杂和缺乏规范 性、标准性的现状。

2.2.增强应用性的专业学科特点。旅游管理除具有一般管理类专业的 共性外,又具有旅游行业管理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具有 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专业的应用性特征要求专业毕业生除具备相关 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旅游服务企业是“全员服务”和“全 员面对顾客”的特殊行业,要求各类从业人员必须从最基层做起,这也是以饭店 管理为典型代表的旅游管理人员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增强和突出旅游管理的 应用性专业特点是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这里必须指出的 是应用性的操作技能不仅指业务服务操作技能,也包括管理操作技能。

2.3.强基础、优结构。正确处理和协调旅游管理专业所具有的管理学 专业的共性和旅游行业管理的特殊性之间矛盾的根本思路,就是拓宽和增强旅游 管理专业的基础,以科学的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为保证,从结构上优化学生的知 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只有强化基础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也只有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的道路,才能保证在现有 学制和教学条件下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 任何一种专业学科的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培 养模式、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以及课程体系等,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也 不例外。现结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实际,谈谈我们的一管之见。

3.1.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获得旅游管理基本训练,既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旅游业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知 识和技能,又掌握旅游业专门服务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 生毕业后可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组织管理、 参谋咨询和研究工作。

3.2.培养模式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从“知识传授型”教育转变过 渡到“能力训练型”教育,最终发展成为“素质培养型”的教育模式,因此,旅游管 理的教育模式必须协调和平衡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校企” 结合办学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为: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旅游管 理人才的需要,以终生教育为指导思想,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并重,建立“校 企”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单双学位(本科)结合,培养应用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

3.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3.1.知识结构。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定位为“学习型知识结构”。

学习型知识结构首先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动态优化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封闭 的优化;
其次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突出“终生教育”的观念,以适应日益 变化的旅游行业对人才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毕业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更新知 识内容、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以增强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适应能力。学习型 知识结构以外语、数学和计算机知识体系为基础,突出以管理学和经济学(旅游) 为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以旅游和饭店管理专业知识体系,贯穿4年的人文社科知 识教育,从而构成“宽基础、开放型和重结构”的学习型知识结构。

3.3.2.能力结构。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结构确定为“适应型能力结构”。

所谓适应型能力结构的总体特征为‘专业毕业生以科学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为 保证,具备适应未来旅游行业(包括饭店、旅行社或行政)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 业务技能和在实践与学习过程中自我能力提高、能力结构完善的能力”。因为任 何教育模式都无法预计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我们只能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这也是“宽基础、重素质’教育思想在能力培养方面 的具体体现。

3.3.3.素质结构。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结构定位为“综合型素质结枸旅 游管理专业人才由于其所从事工作的环境、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可以说比其他 任何专业都应更强调素质教育。素质不是知识和能力本身,而是知识和能力有效 发展和体现的重要潜质,是一种潜在和隐型的文化心理基础。因此,旅游管理人 才的素质结构是一种有重点的全面的综合型素质结构。其中主要包括:思想品质 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管理素质、科学素质、操作技能素质、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等。3.4.课程模块体系 为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学习型知识结构、适应型能力结构和 综合型素质结构,必须建立以公共基础课、管理学、经济学、业务技能和实践性 教学为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主要围绕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总量和分布结构、课程 时间计划、教材建设、教辅材料、课程教学过程、考试方法、试题库、课程教学 质量监督等内容进行。课程体系必须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时数、课程之 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课时数比例结构以及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体系又必须建立自身的体系结构。为保证课程体系的结 构优化,根据各门课程在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不同,分为院级重点课程、 系级重点课程、专业重点课程和一般课程。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对于我国的相关高等院校来说,任务很 艰巨,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探索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够与国际规范接轨,借助 教育部专业学科调整的机会,走出一条新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道路。

本文作者: 徐刚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副主任,副教授;

重庆,杨家坪兴胜路,400050 梁文兰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办公室主任,讲师;
重庆,杨家 坪兴胜路,400050 牟红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旅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重庆,杨 家坪兴胜路,400050 陈更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
重庆,杨家坪兴胜路,40005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