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编排在必 修二的第1单元里,教学要求是:
经比较,二者存在些差异:
一、关注文本阅读,品味与鉴赏语言依然是散文教学的 重点 大纲版:“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 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新课标版:“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些圈点批注, 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相比较而言,新课标的要求更具体,更细致,并且提供 了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操作更强。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诵读。
因此,我们上新课标教材时,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定位——注 重审美,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充沛的感情去读课文,品 味美景美情,获得充分的美的享受。
基于此,品味与鉴赏语言这一块,就可以放在课前预 习:布置学生自由诵读,准确的把握字音、停顿、重音以及感情,把文中精彩的语句圈点批注,并写下心得。课堂上:
通过呈现学生的优秀作业,再请其他同学相互进行补充、点 评的形式来完成,之后,老师再点拨。
也许,学生几乎都能画出来。例如:第四段的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然而,他们却很难具体说出这些句子 的精妙之处,说不出所以然。这时,就需要老师调动学生已 有的感性经验去想象,将月色下的荷塘那种朦胧、静谧的美, 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第五段学生也可能用笔画得出所用动 词;
且能说出各自对应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作替换,“泻”(流、 淌、射、照)、“浮”《笼、罩)、“洗”(沾、蘸、涮)、 “笼”(罩、扣)、“画”(描、绘、写)等。这时,教师 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品读、内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师只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意境:朦胧、淡雅、宁静。
将一个个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画面在眼前浮现,尽可能引 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而不要用任何图片、声音、动画、 视屏等多媒体来代替,让他们尽情地感受文章景色的朦胧美, 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内容熟悉了,再通过语言艺术与绘画艺术转换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荷塘 月色”、“月下荷塘”的意境。接下来,要求学生用简明、 清晰的语言描述文中的景物,引导学生理清“月下的荷塘” 这一段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并抓住“塘上的月 色”这一段中精确而传神的动词,可以让学生尝试模拟微电影,把这些画面拍出来。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文章主体部 分内容的熟悉及掌握程度,也是一个回顾、梳理、巩固的过 程,并将阅读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审美品味和精神品质,对文 本的美进行了创见性的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形成圈点、批注等良好的 阅读习惯,往往只能够从表面上、局部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品 味,缺少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理解和鉴赏的意识,就 会出现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逻辑结构混乱、描写不到 位、词语贫乏,缺乏文采,语言缺少表现力和张力等。这就 要求老师在课内阅读时有意识的去培养,从品味名家名篇的 优美语言中领悟语言锤炼的方法要领,并融进自己对文本的 理解,传递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文本有真正的对话,营造 一个个性化的阅读世界。
二、体会情感,挖掘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依然是散文鉴 赏难点 相比较而言,在对文本中“我”的用情方面,大纲版教 材强调知人论世,还原文章的写作实况,而新课标教材更注 重人文性。
在教学新课标版本时,可将教学内容重新定位——体悟 朱自清的心与性。
以往,很多的老师都对此略讲,其实这正是一个教学的 难点。为此,新课标在“研讨与练习”里,还有郁达夫、杨 昌江、佘树森、余光中等人对朱自清散文的评论与争鸣。如果教师借助自己的“眼力”,能在课堂引领学生打开多扇窗 户,让学生的感悟和教师更高层次的点播补充相结合的课堂 模式生成,帮助学生看到文章更高层次的美,开阔视野,启 发思考,经典文章才能永远散发出熠熠的光彩。
莫琴琴,教师,现居广西南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