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典礼 > 思维风格_浸染数学式思维风格,渗透有效的数学文化

思维风格_浸染数学式思维风格,渗透有效的数学文化

来源:典礼 时间:2019-10-07 08:00:11 点击:

浸染数学式思维风格 渗透有效的数学文化

浸染数学式思维风格 渗透有效的数学文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文化 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求 渗透在每个模块与专题中”.然而新课程改革至今虽已过去 十余年,但课堂上究竟该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众多一 线教师仍深感茫然.有人认为渗透数学文化太浪费时间,影 响升学率.有人认为渗透数学文化无非就是课堂上介绍一些 数学家的生平、言论或数学趣题,它们不过是知识传授之余 供学生消遣、可有可无的一块内容.这些观点让数学文化的 浸染与知识点的传授油水分离.其最终后果是学生学到了数 学的壳却丢了核;
学到了数学的形式却丢了灵魂.那么,在 当下的应试环境下,我们究竟该如何教学,才能既兼顾学生 的眼前利益,又能让学生因数学的学科熏陶而有长远发展的 后劲?笔者认为,揭示数学式思维风格是鱼与熊掌兼得的一 个有效措施. 一、数学式思维风格的意义 哈里森在他的《善用你的思考风格》中给出的思维风格 含义是:“思维风格是人们在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及面对问 题、提出问题时的方式,面对问题或抉择时,无论是否出于 自觉,我们使用的一组特定的策略.”[1]斯腾伯格说:“思 维风格是指人们所偏好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偏好的表达和使用能力的方式.”[2] 上述论述表明,思维风格是人们在面临问题、解决问题 时偏好的思考策略与行为方式.这种方式表现出如下三个特 点:一是它的独特性;
二是它的一贯性;
三是它的综合性. 因此,思维风格是个人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 数学家群体看问题偏好共有的一套价值评判标准,我们 可称之为数学式思维风格.具体地说,即是数学共同体特有 的研究问题表现出来的着眼点的选择、共享的一套价值观念 系统、问题转换偏好的方式方法.回溯数学的发明发现历程, 不难窥见数学精神、数学价值取向、数学审美评判这些观念 性成分对数学发展进程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揭示数学大师 们的思维风格,让学生由感悟、默会、赏析到知识背后的思 想动机,是数学教育更高层次的追求.是数学文化教学表达 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样的教学,将促使教师不仅关注数学知 识的显性层面,还将知识背后的数学价值判断与审美选择等 数学独有的思维特性加以彰显与揭示.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 “是什么”的知识,还能学到“为什么”“干什么”“怎么 干”的知识,这种教学更能鞭辟入里地揭示数学思考的源头 与本质,学生才能更好地像弗氏所说进行有效的“再创造” 学习,“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深受数学式 风格浸染的学生,走上社会即便忘掉了具体知识细节,相信他们也能自如地用相关的数学思想与适当的行动去应对面 临的种种情况. 二、数学式思维风格的特质 米山国藏谈过数学的七种精神,它们是:应用化精神;

扩张化、一般化精神;
组织化、系统化精神;
思想的经济化 精神;
致力于发明发现的精神;
统一建设的精神;
严密化的 精神.这七种精神活跃于数学家的研究中,表现为对周遭事 物的认识、理解、解释、表述都是数学式思维风格. 例如,陈省身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转换为外角和 为360°,推广并一般化,在此基础上,陈省身发展出一般 曲面上封闭曲线方向改变量总和的公式. 又如,欧拉研究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欧拉把桥、岛分别 抽象成线与点,把七桥问题简化为通过4个点、7条线的“一 笔画”问题.通过对“一笔画”问题的深入研究,寻找到满 足“一笔画”的充要条件,漂亮而彻底解决了“七桥问题”, [3]并由此诞生出数学的一大分支——图论. 再如,哲学家总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摧毁前人的建 筑,用自己的工作证明别人是错的,写出自己的一页.但数学家不一样,数学家总是用自己的新建筑使前人的工作显得 更加完满、更加巩固,添上自己的一页.[4]比如,从数学的 统一性着眼,早期数学家希望数学的全部对象统一于自然数, 然后希望统一于几何、统一于逻辑、统一于算术.经过这些 试图统一的努力都失败之后,诞生出哥德尔定理.数学家正 是在数学式思维风格──“统一建设的精神”之下探索、失 败、再探索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的分支,通过不断改组、 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从而使数学王国更加生机勃勃,气象 万千.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上述案例让我们看出数学式思维 风格的若干特质. 1.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在不变的事物中追寻可变量的 思维习性. 2.遇到特殊问题,试图用一般化的思维习性解决.陈省 身正是从不满足于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随边数变 化的特点出发,把外角和为常数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曲面,得 到“陈氏类”理论.这种步步深入、由特殊到一般思考问题 的方式,体现的是数学“扩张化的精神”“统一建设的精神” 及“严密化的精神”.3.大胆想象、小心求证的思维习性,丰富的直觉、精巧 的构思的习性.非欧几何的发明发现过程可说明这一点. 4.善于数学化、合理表征的思维习性.欧拉为了解决哥 尼斯堡七桥问题,把岛与道路抽象成点与线,上述“数学化” 过程使人更易集中精力于问题的关键处.同时,七桥问题的 解决过程让我们看到恰当表征的重要性——将七桥问题表 征为“一笔画”问题.七桥问题的解决过程,体现了数学“思 想的经济化精神”,而类比七桥问题设计出周游世界问题体 现的是“致力于发明发现的精神”.[5] 从毕氏试图把数学统一于自然数,到形式主义代表人物 希尔伯特希望把数学统一于算术,体现的是数学式的思维风 格──“统一建设的精神”“严密化的精神”. 人的观念系统中若持有这七种数学精神,他的思维风格 必将是数学式的,外显的行为处事方式也将是数学式的;
这 种人往往在没有数学的地方能看到数学,并总能恰当地运用 数学式思维高效经济地解决问题. 戴维斯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进行数学工作的方 式应当与做研究的数学家类似,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取得 成功.”[6]这段话恰好说明了相比于知识的汲取,让学生感悟、模仿、习得数学式思维风格更具深远意义. 三、浸染数学式思维风格的教学策略 (一)生书熟讲 熟书生温 华罗庚在《高等数学讲义》中说:我讲书喜欢埋下伏笔, 有些重要概念、方法尽可能早地在具体问题中提出,生书熟 讲,熟书生温,似乎在复习,但把新东西讲进去了.揭示数 学式思维风格,我们不妨效仿华老的做法,即对整个中学教 材体系进行梳理,对教材中体现出的数学式思维不厌不倦地 反复揭示.比如每次上概念课前,教师都应该例行思考:本 节概念课,在引入、定义以及进行数学规定时,究竟体现了 数学的哪些特色思维?在概念引入前是否需要介绍相关的 数学价值观念,而把本节内容纳入为上述观点的具体应用? 学完概念后对学生提点:反思学习过程,在哪些环节能看出 数学人的一贯做法?长久下去,学生对数学式思维风格就能 多一份了然,在后续学习中,只要遇到类似情境,就能自觉 地运用数学式思维,遇新思陈、推陈出新,对知识的学习与 运用就能做到前呼后应、上挂下连.这样的数学学习自然是 自觉、自娱、自得且高效的. 比如我们让学生感悟“思想的经济化精神”的体现── “化归”思想,初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最后都是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那么高中学习一元二次方 程时,学生也将自觉运用“化归”这一思维的望远镜,“看 到”需要通过分解因式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同样,一元高 次方程需要分解因式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后续方程内容的 学习,学生就能知道“怎么干”“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 从而对解方程的思路了然于胸.在学习指数与对数函数初期, 学生对形如y=a f (x),y=loga f(x)的函数单调性、值 域等类问题常感吃力,但只要令f(x)=t,则只需先考虑t 的单调性、t的取值范围,问题就化归为初始的简单函数y=at, y=logat的问题了.在三角函数学习中,学习y=Asin(ω+φ) 的图象与性质时,无论是求值域、求单调区间,还是求对称 轴等,只要化归为最基本的函数y=sint(t=ωx+φ)的相关 问题.同样,立几问题多是降维化归为平几问题.“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学生对化归的方式遇之愈丰,知之愈明,迁移 愈广. 李白说“但得此中味,勿为醒者传”,不断经历化归 这一化繁为简过程的学生,对化归思维的妙处肯定与李白诗 中的醉汉有得一比,都是身心得到了难以言喻的高峰体验. (二)溯源析流 道术合一 杜威说:“如果学生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 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 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弗赖登塔尔一直倡导“做中学”,他的理由是“……数学家从来不按照他们 发现、创造数学的真实过程来介绍他们的工作,实际上经过 艰苦曲折的思维推理获得的结论,他们常常以‘显而易见’ 或是‘容易看出’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而教科书则做得更 彻底,往往把表达的思维过程与实际创造的进程完全颠倒 ……”[7]因此,要让学生“做中学”有成效,学生就应该 了解一些数学式思维风格,这样当学生自己“做数学”时, 他们才会胸中有章法、目力能预见,才不至于整天被老师牵 着鼻子晕头转向,逐渐地,学习状态就能像贝特拉米所期望 的那样“学生应该及早地像数学大师那样去追求和进行思考 活动”.这种亲历“做数学”的学习,学生除学到知识,还 能不断感悟、印证数学式思维风格的美妙与奇崛,这是溯源 析流、道术合一的数学教学. 比如教师讲授复数时,把复数概念的引入设计成:“已 知两数的和是10,积是40,求这两数.”让学生面临当初数 学家同样的困窘.这时教师设计先行组织者,即让学生了解 从自然数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实 数的发展历程,知晓数学式思维风格,即对数系扩充的规则 要求(因袭数性).再启发学生,对于前面的每一种数,都 找到了它的几何表征并要研究其运算与性质,那么复数呢, 能否有几何表征方式?复数的运算法则又是什么样的?… …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无方向的低效摸索,又让其在数学式思维风格引导下,像数学家一样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让学生体悟到数学研究的一般精神与方法.这种方式的学习 对于学生的意义,正如美国谚语所说:我听到的会忘记,看 到的能记住,唯有做过的才入骨入髓.[7] (三)返身自观 缄默显化 由于教学进度关系,由于自身的怠惰与麻痹,或受师生 知识水平所限,师生容易关注显性知识的传递与学习,而让 个体在学习中的一些缄默感受一滑而过.比如为何集合中元 素要规定三性,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方向向量而非法向量, 有了倾斜角为何还要用直线的斜率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 数学归纳法为什么有了奠基步与递推步后就可以证明对一 切自然数都成立?如此诸多缄默感受会积压在学生心头.其 实学生缄默困惑点有极大成分是数学式思维风格导致的结 果. 学生懵懂,教师难言.如果师生在教学中能经常驻足停 留片刻,返身自观其思维活动中涉及的思路、方法、观念, 进行显化慢分析,并与同伴交流,一方面能放大定格其中的 数学式思维风格,并有效固化在学生的观念系统中;
另一方 面能帮助学生纠正模糊懵懂观念上的偏差.比如定义直线的 方向向量是为了刻画和确定直线的方向,因为直线的方向相 同指的是直线互相平行,而一条直线的法向量无法确定直线 的方向.两个不共线的法向量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而与平面垂直的直线方向是确定的,但用不共线的两个法向量刻画直 线显然不符合数学“思想的经济化精神”.讲过椭圆第二定 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一篇小论文:学过椭圆第二定义 后,我们还可研究什么内容,怎么研究?定义需作哪些改 变?由数学的“统一建设的精神”学生知晓,前面既然讨论 了e<1,下面需要讨论e>1,e=1的情况,这些教学内容尽可 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由于这些知识是学生自己亲身 “做数学”的体验,他们更易对数学式思维风格在数学应用 中的普适有效有深刻的认同感. 当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是以文化观念为积淀而不是 单纯以知识为唯一目的,就可以获得更长久、更真实的对于 数学的印象……这种长久性只有在数学课程达到文化层面 的时候才有可能达到.[8]只有持续地在教学中濡染数学式 思维风格,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才能不期而至,不为而成. 在当前应试环境下,这是让数学课程抵达文化层面的最佳途 径. 参考文献:
[1] 哈里森.善用你的思考风格[M].廖立文,译.台北:
远流出版公司,1985:15.[2] 斯腾伯格.活用你的思考风格[M].薛侚,译.台北:
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28. [3] 姜伯驹.一笔画和邮递线路问题[M]. 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1962. [4] 黄晓学,苗正科.从七桥问题看图论的本原思想与 问话内涵[J].数学教育学报,2008(4). [5] 张景中.数学与哲学 [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 社,2003:99. [6] DAVIS W J.我们所教的数学就是我们所做的数学吗 [J].数学译林,1997(1):56-63. [7] 乔爱萍.弗赖登塔尔教育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J]. 江苏教育与研究(理论版),2014(2). [8] 张维忠.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 [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