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驻点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启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启示

来源:驻点 时间:2019-10-24 07:58:10 点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 想。顾名思义,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 以其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人。一个不 会自己学习的人怎能持续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带着问题听 课使学习更具目的性。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调动起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省力又省时, 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现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课文内容都 很多,虽然教学参考书上很多课文都建议老师上3课时,但 实际上又有几位老师能做到。尤其是在严格要求执行课程计 划的今天,高年级语文老师一个星期课表上的课就6节左右, 而每天早中晚的一些时间也要与其他主课老师分享,连作业 讲评都觉得时间紧迫,如果是班主任,再加上一些日常琐事, 能把每篇课文扎扎实实两课时上下来就很不错了。这就造成 了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完全是囫囵吞枣的现象。我想有一 点教学经验的老师常常会这样感叹:“我们班的好几位学生, 课文早上完了,可让他读课文都读不连贯,疙里疙瘩,更别 说对课文的理解了,怎么办啊?”“今天这堂课我上得是死 赶活赶,可时间上还是来不及,感觉学生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听得云里雾里的。”等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该怎么 办呢?我想,引导学生合理地预习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一、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其实,每位老师都知道,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肯定是有好 处的,但学生确实也很忙,回家完成几门功课的作业后,还 有时间,有精力去做预习吗?我想老师们心里都有数,除非 你交代说明天要上公开课,那么少数学习认真的同学也许会 预习一下,如果只是交代一下今天回去预习哪一课,那么整 个班就只有两三个同学可以做到。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小镇 上的学生,有四分之一是外地生,回去能把作业完成就算不 错了。所以几次试验下来,回家预习基本是无效的。

那么什么时候预习呢?一大早!因为小地方,大人上班 时间早,孩子也就较早地被送来学校。而且那些成绩差的, 往往是喜欢早到的,稍微晚一点的倒是个别成绩好的学生。

利用这一现象,语文老师一个星期中就可选两三天比较早地 进教室,引导、督促学生预习一下新课文。就比如简单的读 读生字词,读读课文,语文语文,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读的 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依情况要 么直接告知答案,要么让其自己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培养其 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学生由于对课 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如果由于预 习而准确回答出了老师的提问,他就更开心,更有成就感了。

老师再适当地肯定他的预习是多么认真有效,渐渐地,孩子们就会越来越重视预习。到了中学,即使老师没说要预习, 很多孩子也会自觉地去预习了。

二、合理选择预习内容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有名的课文《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以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司马迁所遭受的飞来横祸及之后的忍辱负重写史 书,就必须得向学生说明司马迁到底受到了什么酷刑。可令 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学生了解到司马迁其实就是被迫变成了 太监之后,居然哄堂大笑。原本还严肃的课堂,沉浸在悲伤 气氛中的课堂一下就变味了,导致后来的教学学生一直都不 在状态,这就违背了我的初衷。不得不承认,这是由于我的 预设不充分而造成的。

这一次又上到了这篇课文,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打算 在让孩子充分预习后,再来学习课文。记得那天早上,在学 生们初步预习完课文后,我就问:“课文中第3小节中讲道 司马迁入狱受了酷刑,你知道他受了怎样的酷刑吗?”“被 鞭子打得半死。”“像孙膑一样被挖去膝盖骨了。”学生们 都在下面乱猜,没有一个人知道实情。于是我为了更好地调 动他们预习的积极性,马上卖了个关子:“这个问题啊,老 师知道,但我不告诉你们,想知道答案就到《小学语文课文 同步拓展阅读》上去找吧!”这下,学生们都认真读起了上 面一段段的资料介绍。不久孩子们就知道了,一个男生这样 回答:“司马迁所遭受的酷刑就是腐型,也称宫型,也就是让他变成了太监。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耻辱,当时遭 受这种刑罚的人往往因忍受不了这种耻辱而自尽,可他不仅 坚持活了下来,还写完了《史记》,这真的很了不起。”“是 的,如果让你在腐型与砍掉一只手或脚之间选择,你会选择 哪一种?”我马上追问。“那肯定是后者。”学生毫不犹豫 地回答。这期间,学生们都很认真地看、听,也没有一个学 生笑,有的只是对司马迁的敬佩。我想,行了,我为之后的 教学已经很好地做了感情上的铺垫了。因此之后那堂课学生 在理解“发愤”一词及课文中司马迁想到的那段话时都显得 很顺利。

所以,我认为学生可以预习的内容很多很多,但在有限 的时间里,老师一定要从旁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预习的内 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我们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可 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预习方法 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预习也不例外。小学高年级 的学生,教师稍作指导就能较好地使用预习方法,如查词典, 查课外书,查电脑,问家长等等。这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 意改变。但有的时候,这些方法也许都不管用,这就需要我 们随机应变。

如不久前我上的《习作4》,要求是让学生完成一篇参 观记或游记,学习其写作方法。在上课之前我就考虑到,学 生一般出去玩都不长记心的,让他回忆某次参观或旅游的顺序、特色,他们往往是抓不住重点的。所以,几位老师商量 后便决定,就写“校园参观记”。虽然内容没有什么新意, 但重要的是指导其写作方法,等会写了,下次再自由选择内 容完成一篇小作,也算是巩固了。

于是我马上布置学生预习《习作4》的内容,再要求学 生抽空在学校好好参观一番。第二天早上我检查学生的预习 情况,却发现他们都不会说,甚至说不出自己参观的地方的 名字,可见他们的参观都很盲目。怎么办,看来这次预习得 打破常规了。那天傍晚放心班,我带领着全班学生,从校门 口的雕像开始,沿着学校的一条主要路径参观并向他们介绍 了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景区。做了这一系列的预习工作后, 到了星期四的写作课,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仍有一些同学 在方位上搞不清楚,但由于之前的参观印象还比较深刻,所 以,稍作点拨即可。

可见,预习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 题,这时就需要我们随机应变地处理,灵活地运用方法。有 时甚至是走出课堂,走出文本。因为,这反而能让学生更好 地走进课堂,走进文本。

总之,有效地进行预习,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扫除课堂中 的“拦路虎”,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 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 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所以,只要我们能让学生合理地进行预习,就定 能使我们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