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 竭的生活的源泉中,让孩子一步步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 描绘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 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 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写作 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这 是很多一线语文教师的苦恼。我也困惑过、彷徨过,不只一 次地反思过自己的作文教学:是否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 储备呢?是否没有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呢?是否没有拨动 学生心灵的琴弦呢?如果我们为师者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创 作的灵感,还愁学生的创作没有源头活水吗?在不断的探索 中,我发现:给学生创设作文的情境,感染他们,让他们的 文学之泉汩汩流出,应该是一种改变学生作文苦恼现状的有 效方法。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语文教学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 行的,离开了教学情境,也难以进行语文教学了,尤其是作 文教学。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浮想联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作文才会成为 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现在我就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所 得谈谈粗浅的感受:
一、通过实物演示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 以实物为中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触发他们想象联想, 挖掘他们的潜能。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泉。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走近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 料,聚神凝思,写作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法国写作大 师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拉车的牛,早上和晚 上的神态不一样;
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 度也不一样;
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 不同……这些不同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 写出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的确如此,我们要提高写作水 平,增强想象联想能力,就要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广泛地认 识生活,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积累。
一个实物、一幅漫画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 活学生的思路。同一实物,见仁见智。知识水准、情趣爱好、 思维角度不同,见解各不相同。即使见解相同,下笔也不一 定相同。教师应善于通过实物激发学生联想,培养他们的想 象力。如面对一个“0”,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 启发他们大胆想象。可以让他们围绕“环形的跑道、神奇的 球篮”展开想象;
也可以让他们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 锣鼓”展开想象;
还可以让他们围绕“圆周率,地动仪”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可以凭借灵感,找 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奇思妙想。
二、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捕捞写作的珍珠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 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
记得外出学习听课时,有位老师为了训练六年级学生的观察 力,将一个成语动画故事《掩耳盗铃》藏题去音,让学生观 看两遍,然后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300字 的短文,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接下来便是学生登台朗读 自己的习作,最后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最佳习作。整个课堂 紧张而又充满趣味,观看无声的成语动画故事,无异于看一 场哑剧表演,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引得学生呵呵 大笑。5分钟的趣味观察很快就过去了,20分钟的写作看似 无声,可是每个学生都在紧张地调兵遣将,信笔疾书。学生 登台朗读习作的情景可算是此节课的高潮了。各位同学纷纷 展示自己,朗读习作。一时间,部分同学精彩的、富有个性 化的文章得以交流。这样,用图画再现情境,符合儿童对形 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引导学生张开感觉之网, 感知世界的色彩缤纷,在图画的海洋里捕捞写作的珍珠。
三、利用生活展现情境,抓取美妙的瞬间 艾青曾说:“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 宝藏。”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
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写作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这天是愚人节, 上课后,我二话不说,就让本班学生李红到办公室去一下, 说是数学老师找她,而数学老师却不在办公室里。我在教室 里交代了如果李红同学回到教室,大家就使劲笑她,让她发 窘,然后仔细地观察她的外貌、神态、动作,揣摩她的心理。
结果李红被大家笑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面观察的同学 仍指指点点,兴趣盎然。在这时,我告诉李红,老师骗了她, 此时李红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尽显于外,成 了全班同学极好观摩的“模特儿”。抓住这个当儿,我让学 生进行片段练习《李红的窘态》,并让李红写《我被骗了 ……》,着重从被骗后的心理入手,这样就达到了一石二鸟 的效果,真实地写下来,文章确实生动的不得了。为什么学 生会这么迅速,又这么容易进入情境呢?原因是他们投入了 全部的热情,同学们都置身于事中,亲身体验了一回。因为 是亲历的事,同学们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感。这正说明体验 是学生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的源泉。
儿童作文虽不同于作家的创作,但就其写作题材来说, 同样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世界的认识。若以大自然或生活 场景为情境, 引导儿童观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这样儿 童写话必然是从自己的感受开始,带着情感去观察,在情感 的驱动下,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抓取 美妙的瞬间,达到“不容自遏地说”的“情动而辞发”的境 界。四、结合表演体会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名叫明明的小朋友,在河边洗砚台, 不小心把砚台掉在河里了。他想到晚上不能写字而急得哭了。
同班的王伟小朋友,正巧从这儿路过,知道后连忙拿出妈妈 给的零花钱,买了一瓶墨汁,热情地送给小明。这是发生在 班上的一件真人真事,孩子倍感亲切。这件事本身突出地反 映了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精神,也值得赞扬一番。到作文课, 我便请当事的两名同学明明和伟伟把当时“洗砚台、砚台掉 在水中、小伟送墨汁”三个场景演示一番。全班学生觉得非 常新鲜、有趣。他们观察一段,描述一段,猛然觉得发生在 眼前的人和事,自己能够表达出来。于是他们从这儿开始懂 得生活中的人和事该怎么用恰当的词语去描绘,促使他们把 学到的字、词、句、篇知识和生活的图画结合起来,这对他 们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次飞跃。
创设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创 设情境,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竭的生活源泉中。在这翻腾着 绚丽浪花的源流中,孩子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贮存的词语 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 爱用那些生动词语去描绘眼前的情境。那是智慧的启迪,是 语言的学习,也是美的享受。从这里,孩子一步步去认识世 界,体验世界,描绘世界。
【参考文献】 1.刘墨、欧阳芬主编:《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 2 . 周庆元著: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 版社,2005. 3 .张新洲主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 版社,200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