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温总理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进展时 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 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温总理的这段话可以这样解读:政府改革的核心是职能转 变,改革的重要手段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应用网络技术提供集成的管理和服务,借助Internet实现组织结构 和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离的限制,面向社会成员提供全 方位、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我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开 展始于2002年。从2002年至现在,我国省、地市级政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建立 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有了一个对外服务的窗口。现在欠缺的是网站的功能和提供 的服务。2006年底,在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办的用户调 查中,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认知度、满意度与政府的预期相差很远。究其原因 在于,我们的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之初,在作电子政务系统分析时只注重了电子 政务的显性需求,没有想透显性需求后台的隐性需求。导致在后来实际实施电子 政务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认识电子政务的显性需 求与隐性需求。
1 显性需求 1.1 硬件 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的设想,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的模型。
电子政务系统呈现稳定的框架结构,管理和信息安全是它的两个支柱,硬 件平台是它的底座,硬件平台也就是网络平台。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把电子政务网 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内网由副省级及其以上的政府机关办公网络构成,外网由副 省级以下政府网络构成,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社会公众和企业通过互联网门户网站与政府联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1.2 软件 电子政务首先是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然后才是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 服务。与此对应,电子政务的应用软件也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政府内部办公自动 化(OA)所需软件,这个软件应集成图1应用支撑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如支撑层的 信息交换、事务处理、流程控制,应用层的公文处理、业务处理等;另一块是终 端用户(社会公众)所使用的软件,即政府门户网站,这是社会公众与政府打交道 的信息平台,政府搞电子政务有没有实际内容,有多少实际内容,政务信息是否 公开了、是否更新了,政府的管理程序是否简化了、便捷了,从这个平台上完全 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平台并不复杂,但却反映了电子政务的本质。
2 隐性需求 2.1 观念转变、职能转变 政府工作从本质上来讲: 一是推行政令;
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其中, 推 行政令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为人民服务。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过多地强调了政府的 管理职能, 而忽视了政府的服务职能, 使服务变成了口号。发展电子政务,需要转 变政府这种重管理的官本位观念,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地为纳 税人服务。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政府的职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即变管理 职能为服务职能或管理服务职能。有了这个前提,政府就会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及 时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优化政务流程, 避免政令传递速度慢、 决策与执行脱节等情况发生;政府还可以通过发展电子政务实行最大限度的政务 公开,提高执政透明度, 杜绝暗箱操作, 防止以权谋私,促进廉政建设。政府的 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是实施电子政务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2 流程重组 政务流程重组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对政务流程进行审视和再思考,通 过对原有流程进行清理、简化和整合,以实现政务作业水平的显著提高。流程重 组需要摈弃传统的根据职能部门设计子系统及系统功能的原则,采用根据业务流 程来设计子系统和系统功能的新原则,即要建设一个面向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要完全按照上述理论来操作,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在具体 实施上,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实现部门内部的流程重组,对于某些权力很重的部门,这一改革也可以节约社会成本,为纳税人带来实惠。如,某城市交管部 门汽车年审,车主在第一道检查口,要递交身份证、行车证、保险单,在第二道 口子、第三道口子和最后领取年审合格证时,需再次递交上述证件,每道检查口 重复检查相同的证件,显然没有这个必要,正确的做法是:在第一道检查口检查 所有的证件,将检查信息输入网络系统,车主就只需直接开车上检测线了,这中 间的过程均可以省掉。第二步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使纳税人在网上可以办 事。如某市一事业单位提出一项事业收费许可申请,需先向市一级财政局提出申 请,市级财政局审批通过后,还要省级财政厅批准,这其中还需要市级物价局和 省级物价厅审核,如果这四个政府部门不能实现审批信息的互通,这个审批案例 就需要提出申请者在四个单位跑上一阵子,至少20天,反之,如果这四个政府部 门能在网上实现信息互通,申请者只需在网上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然后等待结 果即可,时间大约是5天,这期间还可以查询进展情况。这就是流程重组的巨大 作用。
2.3 精简机构、管理创新 在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政府管理体制。而对于现行政 府管理体制,指望通过搞电子政务出现很大的突破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的基本 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府管理体制。不能突破,不等于说不能变化。电子政务需要政 府政务流程重组,政务流程重组必然导致政府机构和管理方面的变化,在政务方 面进行整合和调整,在管理和机制层面进行一定改革是完全行得通的。
传统上,我国政府部门权力交叉现象比较突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 自身进行了多次小改,但权力交叉现象依然存在,这在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上往往 体现为:有利益的事情,多个部门抢着管,而且还要收费,直接导致社会公众办 事周期长,耗费大;无利可图的事情都不管,导致某些领域失序。前者是乱作为, 后者是不作为。两种情况都与电子政务的时效需求相距甚远。所以,精简机构, 减少直至消除权力交叉应成为机制改革的重点,这是电子政务的后台保证条件之 一。
整合调整政务职能,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需 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需要管理创新,需要政治家的魄力。创新需要 成本,也伴随风险,政府管理创新需要在政府自身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国家的 长远发展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毫无疑义,电子政务需要政府在管理创新上加快 步伐,电子政务也会促进其步伐的加快。3 结束语 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需要资金投入,解决了投入问题,就可以解决显性需 求问题。但解决了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电子政务只是有了一个外壳,要使电子 政务能真正为社会公众服务,使社会公众有参与感,减少社会公众与政府打交道 的成本,还必须解决三大隐性需求,首先是政府要转变观念,这是后两种隐性需 求的前提,其次就是要进行必要的政务流程重组,最后就是精简机构和管理创新。
这三种隐性需求解决了,电子政务才有全面的后台支持,政府网站才能真正提供 一站式服务,这是电子政务最终最求的目标。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3000字行政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 情请点击法学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