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协 > 论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音乐美学思想

论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音乐美学思想

来源:政协 时间:2019-11-22 07:57:06 点击:

论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雅乐的推崇、对胡乐的排斥以及以悲为 美的音乐审美取向。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大唐盛世所带来 的文艺繁荣和唐朝对外来文化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政策,另一方面因为杜甫具 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唐代音乐状况的一面 镜子,对研究唐代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后世诗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

一、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 1.“叔孙礼乐萧何律”——对雅乐的推崇 清代刘熙载说过:“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的确,杜甫是一个心 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的儒者,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在 音乐方面必定崇尚儒家治国安邦的礼乐思想。杜甫也曾经历过开元盛世,在他回 忆盛世情景的诗歌中,于《忆昔二首》其二中表明了他对开元盛世礼乐治世的向 往:“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云门是周时六乐舞之一,相传为黄帝之乐,用于祭祀天神,是朝廷正乐。他对开 元盛世的回忆也包括盛世时期的音乐,这当然只能是以云门为代表的朝廷正乐。

在《夔州歌十绝句》其三中,他表达了对舜的乐曲箫韶的心驰神往:“群雄竞起 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箫韶是周朝以 来历代王朝在举行祭祀等重大仪式典礼时所用的典礼雅乐。杜甫对太平盛世时的 宫廷雅乐的心驰神往和深深眷恋,在上面两首诗歌中表露无遗。

儒家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乐是儒家六艺之一。礼乐教化是儒家 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儒生的言行举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杜 甫的《进三大礼赋表》云:“顷者卖药都市,寄食朋友,窃慕尧翁击壤之讴,适 遇国家郊庙之礼,不觉手足蹈舞,形于篇章。”杜甫困居长安的期间,穷困潦倒, 依靠街头卖草药和在朋友处寄宿为生。但是心中仍然对儒家礼乐心怀向往,遇到 国家礼乐盛事的“郊庙之礼”也喜形于色,并形于篇章,在诗歌中反映出来,音乐 的社会政治功能由此可见。

天宝末年正月,玄宗祠太清宫、太庙,祀南郊。杜甫抓住了这个时机, 作了三篇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 《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 献给玄宗。这三篇赋作中都有关于雅乐的描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杜甫认可朝廷正乐,认为雅乐是太平盛世的产物和象征,因此在三大礼赋中都花了一定的篇 幅用来描写唐代帝王祭祀天地、先祖时表演云门、咸池等朝廷正乐的盛大乐舞场 景,表现了杜甫理想中的崇高音乐境界。

2.“仍唱夷歌饮都市”——对胡乐的排斥 在华夏大地上,作为农耕文明代表的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农耕文明远远超过了周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明,因此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有“自古 皆贵中华,贱夷狄”的感叹,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不仅礼仪发达,有“礼仪之 大”“章服之美”,而且还有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在文化 方面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而与之相对的夷狄则是不懂礼仪,而且也没有 纲常伦理的野蛮人。人们根本就不担心夷狄可能会从思想文化方面征服华夏,只 担心夷狄可能会从军事上对华夏国家政权构成威胁。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由盛转衰,陷入了长久的战乱,士人受到了 空前的冲击。士人阶层对战乱较为一致的认为这是由胡人所造成的。初唐时期“华 夷一家”的观念开始转为统治阶层和士人对胡人严加防范乃至敌视的状态。诸如 “狂虏”“逆胡”这样的字眼也出现在唐人的诗文创作中。

胡人安禄山、史思明发动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民族矛 盾进一步激化,而唐王朝为了平定叛乱,也曾向西域的回纥借兵助剿,并私下和 回纥首领签订协议,平叛之后允许其抢掠平民,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在长安亲眼目睹这一惨状的杜甫在诗文中严责胡人的文字颇为普遍,常以“胡 羯”“胡虏”“逆胡”“妖孽”等字眼蔑称安史之辈和回纥兵。杜甫诗中关于胡乱的文字 极多,诸如:“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留花门》);“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 挛”(《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百韵》);“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避 地》);“乡关胡骑满,宇宙蜀城偏”(《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战争的深入和胶着,使百姓的苦难进一步加重。在这种情况下饱受胡 人之蹂躏的汉人对胡人的厌恶与痛恨与日俱增,胡人音乐也就连带着受到排斥和 否定,甚至连汉乐的胡化现象也受到满怀爱国热情的文人批评和指责。中唐时期 的元稹和白居易就对胡乐持批判态度,甚至将安史之乱的原因也归结为胡乐迷惑 圣主。元稹和白居易都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对待胡乐态度尚且如此,杜甫曾身 陷安史叛军占领之下的长安,亲身经历过安史之乱,见到“黄昏胡骑尘满城”(《哀 江头》)的景象,杜甫排斥胡乐,这一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3.以悲为美的音乐审美取向 据统计,杜甫现存诗文近一千五百首,其中涉及乐舞内容的诗文即有 二百余篇。在描写音乐时,杜甫却往往用“悲”“ 哀”来形容,比如:“芳宴此时具, 哀丝千古心。”(《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倘忆山阳会,悲 歌在一听。”(《赠翰林张四学士》);“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城 西陂泛舟》);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些 诗歌大多作于宴饮之时,当时的氛围并不都是悲哀伤感的,有些甚至是欢畅明丽、 开心愉快的。但是杜甫却往往渲染了一种“悲”的气氛。究其原因,皆是因为杜甫 有着以悲为美的音乐审美思想,这和中国古代音乐思想史以悲为美的音乐传统不 无关系。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中有着以悲为美的音乐传统,这在汉魏六朝得到了 很好的体现。现代学者李泽厚及刘纲纪都给予了很好的总结。李泽厚、刘纲纪在 《中国美学史》中写道:“自楚汉以来至魏晋,音乐越来越倾向于表现为哀,而 不是表现乐。人们对音乐的欣赏,也日益以它能表现哀,使人流泪感动为贵。” 从楚汉开始音乐就表现哀,以能使人感动涕零为贵。汉魏六朝以来形 成的以悲为美的音乐审美观对杜甫有着巨大的影响。

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评价杜甫诗:“上薄风骚, 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庚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 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认为杜甫的诗歌对汉魏以来的诗歌艺术不仅进 行了兼收并蓄的学习,而且也进行了融会贯通的发展。在诗歌欣赏中杜甫向古人 学习,“不薄今人爱古人”“老夫平生好奇古”,主张“别裁伪体”“转益多师”,因此 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杜甫在诗歌创造方面如此,在音乐欣赏方面也是如此。他注 重向古人学习,向汉魏学习,汉魏以来形成的以悲为美的音乐观念也必然会对他 的音乐审美产生深刻的影响,进而形成以悲为美的音乐审美思想。

二、杜甫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唐王朝统治者对音乐的积极倡导和参与是唐代音乐繁盛的政治原因。

唐代统治者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开创了唐王朝音乐文化兴盛的新局面。唐 玄宗李隆基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是盛唐音乐的设计者和主导者。他 吸收西域文化,创作了《霓裳羽衣 曲》;他改组了当时的音乐机构大乐府,设置 了教坊和梨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唐代音乐的发展。就杜甫个人而言,他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自然对六艺之一 的乐也能够较好地掌握,并且具有一定的音乐才能。善鼓琴、喜狂歌是他音乐才 能的集中体现。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同时也是雅乐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儒家音 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杜甫喜爱古琴,并经常弹奏。在其诗歌中,他经常 写到自己弹奏古琴。杜甫也善歌。他与友人悲歌告别:“几年一会面,今日复悲 歌。”(《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听到官军收复失地会“白日放歌须纵酒”(《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在答谢羌村朴实善良的村民时,也能“请为父老歌”(《羌村》 其三)。

杜甫成长于盛唐时期,繁盛的音乐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他的音乐素养 和音乐鉴赏能力。他在青年时代就出入翰墨场,与岐王李范、崔尚、魏启心、李 龟年等文化名人有密切的接触。他在洛阳生活了较长的时间,而洛阳是当时的文 化中心之一,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必然会刺激他的艺术神经,他对包括 音乐在内的各种艺术必然会多加关注。此外,杜甫一生漫游、飘泊,游历过许多 地方,在参加各种应酬和筵宴的时候观看过许多音乐表演,这也会提高其音乐欣 赏和鉴赏的水平。这些场景也在杜甫诗中留存至今,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既是唐代现实生活与文化状况的反映,也是杜甫音乐美学思想的投射。

三、杜甫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反映唐代音乐状况的一面镜子。诗歌和音乐关 系密切,配乐传唱是歌辞的基本传播方式。古代的新诗形态往往指向该时期的音 乐现状,无论是汉魏时期的乐府诗歌、清商曲辞,还是唐朝的律诗、绝句,在创 作时都沿用依调填词,以调配辞的作法,歌辞字里行间蕴含的文本意义也附属于 音乐属性之中。对于这一点杜甫自然是深深了解的,在诗歌创作中也往往用俗语 俗句入诗,并且对诗歌的音律特别注意,“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 曹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诗歌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对研究唐代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杜 甫有关音乐的诗文中,不少是写他出入于宴飨场所、或观看典礼仪式的情景,生 动形象地记录了当时音乐文化的具象部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从《观 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可以了解到西域舞蹈浑脱舞的表演服装形制等细 节;从他的音乐审美观中也可以了解到当时人对于音乐的态度和观点;从杜甫个人 对于音乐技艺的掌握也可以了解当时士人的音乐技艺情况等。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唐时期的 元稹、白居易、韩愈等都深受他音乐审美观的影响。元稹和白居易崇尚雅乐、对 胡乐持批判态度,甚至将安史之乱的原因也归结为胡乐迷惑圣主。白居易则认为 胡乐胡曲为靡靡之音,扰乱视听,使雅乐不复为人所听。白居易也提倡“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由此可见杜甫音乐思想的影响之大。

作者:陈杨 来源: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