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协 > [优秀政治心理学课程论文(共4篇)]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课程顾问

[优秀政治心理学课程论文(共4篇)]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课程顾问

来源:政协 时间:2019-11-07 08:00:01 点击:

优秀政治心理学课程论文(共4篇)

优秀政治心理学课程论文(共4篇) 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它包括了 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做好高校学生管理,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特殊原理,解决到涉及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中的意义 过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忽视大学生心理方 面的特点。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如何做好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 人,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包 括了各个方面,如怎样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紧张,培养健康心理;
怎样对学生进行 有效的鼓励,提高心理品质;
如何构建积极乐观的态度,战胜心理障碍;
如何提 高个人思想水平,保持心理健康等等。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掌 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于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建设思 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分歧与问 题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在改革开放时期被提出的学科,是一门新 生的学科。从它诞生到现在,10多年来不断地被学者们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研 究成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各个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还有许多需要 完善的地方,我们还要继续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希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由于这是一门 新生的学科,它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知识,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边 缘的、交叉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取两者之间共同的地方,不分彼此,所 以在学科体系的划分上还需要近一步的明确,不断的完善。

2.教材方面的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教学,如何避免 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存在着一个很模糊的界限,作为一个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兴起的学科,它拥有的不仅仅是二者的结合,要求更多的是 这门学科的创新。但是我们到现在仍然延续使用1996年编排的《思想政治教育心 理学》这本教材。在21世纪发展中,1996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并不能够 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没有及时的改编导致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 程开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包括了各个方面, 特别是心理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方面,如果对这两个领域没有深刻的研究,就 会影响各个方面的教育质量。在学校中,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就开始 了,周而复始,问题就和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看似 简单,落实起来却是如履薄冰,一直在改革步伐中徘徊。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1.树立积极的、全面的教育新体系。现在是一个教育与学科结合的时 代,我们要抛弃旧的思想理念,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积极的、全面的教育新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管理中,着眼于大学生整体素质,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正确运用思想 政治教育学来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心理 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思想政治教育 的态度转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调节功能。

3.加强研究力度,加大师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想要有进一步 的发展,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研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探索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心 理问题,研究最有利的解决方法;
专门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老师,提 高教育者水平,使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思想倾向问题,使得教育事业 顺利进行。具有时效的、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心 理学的建设及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学生管理工作有力证明,对大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这要求我们要把握 机遇,也要勇于接受挑战。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促进社会发展。作者:李媛 第2篇:高中思想政治心理化教学研究 一、当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心理化教学的现状 在当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人们对于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 关系存在着诸多混淆,常常用思想品德教育来解决心理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上 出现的问题归于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心理教育逐渐演变为德育教育,政治教 育工作与心理教育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更加模糊[1]。尤其是近年来,社会越来越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着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导致学校在政治思想教 育上脱离了其正确的方向。在当下,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对于这 些问题的解决,他们首先选择的是心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思想政治上的教育。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是孤立 存在的,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把心理化教学带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势 1.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 一印象就是摆事实,说理论,做榜样。这些教育往往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 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但是其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常常疏忽了学 生的主动性。因此,如果通过把心理元素融入到思想教育的教学中,注重以人为 本的教育理念,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改善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排斥感。现在越来越多的 高中生患有抑郁症,在这种状况下,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咨询工作室,鼓励学 生倾诉。但是事实上,很多学生很抵触这样的心理咨询,把心理问题与疯子、精 神病联系在一起。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 有机的深入到政治教学中,通过宣讲式的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自身的 心理问题无疑就成为了一种需要。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化的可行性。学生是中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因 此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 的[2]。思想政治心理在其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政治 心理能指引出正确的政治行为。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能缺少远大的世界 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是十分可行的,这样的结合也极富有时代意义。

三、把心理化教育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方法 1.建立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教师肩负着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 责任。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引导高中生踊跃地参与学校 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培养和提高其自身的政治行为与能力。所以学校应该使政 治教学心理化。教育要想把两支队伍有效地结合到一起,首先就必须对思想政治 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新的培训,让思想政治心理教师建立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 与技能,让教师用心理学的视觉去审视政治教学,学会从发现的问题中找出一套 合理的方法。与此同时,在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时候,也要把着眼点 放在心理学的培养上,利用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的课程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 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其次,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让教 师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加强教育工作者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在以后对学生的工作中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在加 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也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心理知识的培养与疏导 心理问题的方法上。两者的适度配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 注重单个人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研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比较抽象的问 题。因此,思想政治心理化教育要取代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把个人的思想道德和 心理健康结合到一起。比如在一些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中,经常会对各种 价值取向进行选择,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悲观主义等。在课堂上,可能反 映出学生对金钱和权力的过度盲目追求,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思想政治教师 在课堂上要针对这种现象给一些心智不够成熟的学生做出正确教导与分析,在课 后可以请教心理教师从心理学原理的角度进行根源上的探究。让两种学科能交相 呼应,相辅相成,产生良性循环。

3.通过心理学原理活跃课堂气氛。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 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在素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

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虽然很抽象,但是无论何种教学,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都不 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 疲倦感,课堂氛围十分不理想的现象。学生对这样的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这些现 象的原因归结于教师的教学太过于照本宣科,没有用生动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兴 趣,也不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倘若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 心理科学的原理来指导,实行分层教学,并适时地运用表扬的心理需求原理鼓励学生以及运用期望的心理原理激励学生,这样就会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促使学生 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

综上所述,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面 临很多挑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正确认识并合理的把思想政 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 更广泛全面的实施,同时学校对于管理学生的工作也将得到有效改善,这是顺应 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是适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种尝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杨建邦 第3篇: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最稀缺的是人才,而教育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其他行业都对高校的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 的关注。一方面,师资力量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 工作水平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 推进和学校规模的扩大,高校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高校 的管理工作有机的融合,对提高高校的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教育界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它是一门 新兴的学科。尽管自创始以来,随着学者深入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取得 了长远的进步,但是它仍旧存在着许多待完善的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既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也涉及心理学的内容,这就导致学者很难将其准确 的分门归类。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创新点不多,它包含许多模糊的概念。

而且教材的编写工作迟缓,教师和管理人员没有新的教材去学习和参考。3、学 术界对于思想政治心理学的研究热情不是很高,而且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没有 得到解决,这就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举步维艰。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教育界广泛认可的教学模式就是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 此仅仅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过去的教学工作,高 校对学生的智力教育投入很大,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不足,这也 导致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的出现,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状 况,更阻碍着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一切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都要 围绕大学生展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学 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要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思 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涉及学生管理工作的诸多环节,如如何排解学生的学生压力, 怎样开导处于学习困境的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等等。高校的管理工作 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与时俱进的过程。管理人员要善于将其他新兴的学科应 用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之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恰恰是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 量的金钥匙。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一)以心理学基础,审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 教育。道德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心理学 理论告诉我们,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知、情、意、 行等,而且这些因素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往往处于不同的层次。教育工作者要对学 生的德育教育有一明确的认识,德育教育传授的不仅仅是德育知识,德育教育的 关键在于让学生将德育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因此,教学工作评判德育教 学成果水平的高低不在于大学生储备道德知识的量,而在于学生是否将学到的道 德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

(二)促进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首先要对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明确的说明,积极心理学是关心人的优秀 品德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对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 者要更新思想观念,明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而探究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的全新方法。第一,学校要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团队,这是 教学工作开展的保证。第二,要开展一系列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 活动的展开加深学生对于积极心理学的认识,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 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第三,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要善于启迪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三)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动机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通 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人们产生高尚、正确的动机,阻止消 极、不良的动机。每个学生的思想水平不同,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千差万别,这就 要求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相应的管理工作。学生的心理积极乐观了,高 校的管理工作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作用的认识,探究其应用的有效策略是每个教育工作和管理 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朱丽雅等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探究 思政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本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学的分析 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活 动,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十分显著的学科联系。新形势背景下,从心理学角度去 探究思政教育,有助于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找到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新方法。

1.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以及活动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则是研究利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人们的思维,实现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活动,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实际上,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人的心理决定 思想,而思想又是受到心理支配和决定的,思政教育是对人的思想进行有指向性 的引导,从而让受教育者形成既定目标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是人的心理反应的 一个层面,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心理变化,首先会影响其思想上的变化,继而进一步影响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效率。由此看出,心理学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将心理 学应用到接受教育的对象上,利用心理学理论去分析他们的心理行为,继而进一 步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才能进一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达成。

从教育本身去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通常侧重于对教育内容和教 育过程的研究,而对于教育实施者和教育接受者的相关研究较少,这种偏向会导 致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体性难以发挥,而心理学正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探究 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思维变化等。因此,心理学与思政教育又是相辅相成的。

2.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探究 2.1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将思政教育内 容(思想道德规范、社会政治规范等)传递给教育对象,通过学习过程让教育对 象自发的产生相应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习惯。而思想作为心理反应的另一种形式, 心里的变化将会无形之中牵动思想的变化。教育者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将会对教育本身产生影响。

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者的心理品质将会影响到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心 理波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有智力品质和 非智力品质两个方面。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品质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 培养、塑造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自省、实践、修养等方 式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

2.2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探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言,学习思政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自 身的思想觉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以及思想观。但这一正确观念的 形成需要经历几个过程:接受观念——心态转变——形成观念。由此可以看出, 心态转变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实现教学成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教育 对象在思政教育中的心理学对于思政教育成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被教育对象的心理可以从群体心理和个体 心理两个方面着手。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取看,教育对象形成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在群体生活中接受群体规范,不断融合群体生活并逐步形成与群体意识相一致的个体意识。群体对成员产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安全感以及力量感, 会让成员满足一定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产生过分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会对成员 的进一步个体意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从群体的角度 去考虑思政教育过程中,群体内部中各成员心理方面的互相影响,并分析产生这 种影响的原因,通过对人际互动的行为表现采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引导他们 去克服个体差异,融入群体。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看,被教育对象在学习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克服自身固有的思想观,并且需要对从心理角度去接受和认可思想政治 规范的正确性,从而才能在思政教育者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在 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到个体差异,主要包含有智力差异、非智力因素差异、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接受程度差异。只有在更加符合个人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以 及教学内容的引导性,教育对象才能进一步的认可思政教育,才能进一步提高教 育对象学习思想政治的接受度。

2.3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研究 教育是具有双向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一定会有所 交流的,这一交流过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育效率的高低。实际上,这一交流过 程是存在可控性的,也就是存在某些方法来促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交流的, 主要方法就是教育者需要好好把握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伺机而动,在最适当的 时机找到切入被教育者的思维,继而才能让教育过程所承载的信息最有效地传达 给被教育者。

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者,教育者必须要与被教育者达成良好的沟通 的状态下,并且让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达成心理相容的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受 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思政内容。而在心理学中,想要达成心理相容,首先需要让受 教育者满足对教育者的感情共同。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通过定期 与受教育者进行思想交流,让受教育者从心里出发对教育者进行认可,建立有效 的沟通机制,才能进一步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中,许多教师比较倾向于单向灌输这种教学方 式,虽然单向灌输教学方式固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思政教 育工作者也要清楚认识到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就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受教育者的思想主体,容易让受教育者从心理上产生抗拒。目前许多学者以及思政教育者都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缺陷,因此在思政 教育过程中采取了咨询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到 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在组织和填充教育内容中受教育者关心 的话题、内容及材料,并采取适合受教育者的教学方式而对其进行引导,只有在 这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思想灌输手段才会奏效,才能达成教育目的。

2.4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心理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不同的教育环境(这里 不仅指真实的自然环境,还包含社会舆论环境、民族环境等其他环境)。环境对 于人的心理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所需要的就是积极利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通过研究如何产生积极的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氛围,以促进思政 教育目标的达成。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思政教学最为普 遍的手段之一,给教学内容稍显枯燥的思政课程注入了更加新鲜的活力。但在使 用高科技多媒体手段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过 于花哨的教育环境容易分散受教育者的吸引力等。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通过改 善教育环境来促进思政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心理氛围的产生,只是一种教育的辅助 手段,并不是教育的全部。

2.5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心理学探究 从态度形成理论来看,思政教育的内容首先要遵循价值原则,才能保 证它的可接受性。对于思政教育来说,其教育内容的选择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方 面,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才能保证教育本身的正确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 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才能够让教育双方持有可接受的态度,倘若教育双方 由一方对于教育内容持反对态度,那么将会对思政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呢?这需要我们从心 理学的角度去剖析现代价值观,需要从受教育者的心理价值观入手,深入剖析时 代生活,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让受教育从心理上接受这种 信息,继而转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

例如在进行国情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妨先将祖国的基本情况作为整体信息传递给学生,了解祖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先从整体上去学习祖国基本国 情。然后教育者还需要联系到教育对象的家乡不同的差异,国情在不同的区域也 同样存在着一些差距。如果能够给受教育者机会,让他们搜集和调研自己故乡的 具体情况,分析自己故乡和祖国整体情况特点之间的共性,查找自己故乡不同于 其他地方不同于整体的个性,在这种搜集调研活动中,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被充分 调动,又因为与自己的相关程度如此之高,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产生感情, 继而能够接受活动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信息。

3.结束语 由于思想政治学科与心理学科的交叉性质,思政政治心理学科作为一 门新兴学科在和平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因而对于思政心理学科的探索还需要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挖掘。目 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学原理尚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广 大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作者:秦洪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