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利益相关群体间的关系 1. 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举办者,而高校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执行者或落实者,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与政府的教育方针、教育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
目前,各级政府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不给予试点高校 的自主权也不尽相同,这也形成政策执行的地域差别。此外,培养模式改革更多 由省级行政部门具体管理执行,中央政府下拨经费等也由省级行政部门拨付,因 此部属高校有时难以享受到地方行政部门给予的政策支持。
2. 行业机构与高校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这就需 要行业的深度参与。医疗市场的占领是靠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的优秀人才来实现的, 因此,高水平的医院离不开高水平的临床医师,也需要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对 于行业中的医院来讲,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医院更希望直接吸纳能够胜任医疗工作岗位的人才,而不想投入过多资源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就造成 了人才使用和培养脱节的问题。此外,医疗行业还影响着人才的准入政策,这既 包括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一年后报考执业医师的问题,也包括学术型 临床医学研究生职业准入的问题。
3. 附属医院与高校的关系 附属医院与医学院校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附属医院的发展能为医 学院校提供更好的临床实践条件和师资条件,可以安排更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完 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与之对应的是,附属医院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 强综合实力,必须依靠大学的科研优势,大力进行学科建设[1]。但是,一部分 高校对附属医院教学管理缺乏相应的约束力,附属医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监督 和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不能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直接影响了培养质量 [2]。
4. 培养院校、附属医院同指导教师间的关系 临床教师肩负着医疗与育人的双重职能,他们既是医院的临床医生也 是高校临床学科的科研工作者,还是学生的指导教师,具有三重身份。一方面, 高校和医院在职称晋升和评定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成果,导 致导师更加注重科研和学术人才的培养,忽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另一方 面,高校和附属医院在绩效考评等方面对导师的临床教学工作量和质量缺乏有效 评估和监督,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影临床导师的带 教积极性和带教质量]。
5.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①部分导师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够清晰的现象依然存在,他们往往要求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要完全投入到科研工作中[4]。②医疗与教学相比,医疗 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更丰厚,导师难免出现“重医轻教”的现象。③由于学生要参 加各科的临床轮转,导师直接指导的时间较少,研究生为自己分担临床工作及科 研任务的时间和力量有限,导师带教积极性不足[5]。④虽然学生在研究生教育 过程中愿意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并获得行业的资格,但 是,研究生在学习、临床实践以及 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 多重管理,部门间的关系不易协调 医学教育是教育和卫生系统之下的一个子系统,从管理体制上来讲, 高校隶属于教育系统,附属医院及基层实践基地则隶属于医疗卫生系统。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行业准入等政策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而涉及到高校管理以及学 位制度改革等由教育部门负责。具体到学校层面上讲,研究生教育由研究生院管 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归口于继续医学教育处管理,长学制学生属于教务处管 理气在医院层面,临床训练和轮转考核由附属医院的教学科负责,具体实施则必 须落实到各相关科室[4]。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势必涉及多重管理 体制,牵扯的部门广,难免涉及各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的问题。
2. 投入不足与筹资困难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资金、教学设施 和学生宿舍等教育资源,而这些取决于教育经费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投入。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政府对医学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生 均拨款达到了2.4万元/年。但支出涉及到学生生活补助、奖助学金、教师带教费 用、软硬件设施使用费用、水电费等,拨款总量仍然不足。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经费投入方面,各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筹资渠道不尽相同,一些地区以医院 自筹经费为主,部分地区以政府资助为主[7]。总体上讲,住院医师培训缺乏经费支持,难以突破资金瓶颈。由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缺乏有效的经费保证,因 此这项工作基本上以行政分配工作的形式进行,医院、培训基地及带教老师对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缺乏积极性,影响了培训的稳定性、可持续性" 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导向之间的矛盾 临床学科水平包括临床诊疗水平和临床科研水平两部分,但是,研究 型大学具有典型学术性、研究性和学科性特征"因而更重视科研水平,加上现有 的学科评价主要是看重学校及医院承担的课题项目、科研成果、发表高 4. 统一的人才临床能力培养标准和政策执行之间的矛盾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对住 院医师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在着手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 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但是,我国医学教育地域间、校际间差异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在医疗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 生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也不同。同样的原因,各单位在执行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养标准上必定也有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 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培养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院校必定要在本地的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标准。这就要求省级行政部门给予 高水平的医学院校更大的自主权,而对一般高校则要求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养要求》。
5.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的矛盾 2001-2011年,我国医学本科生招生从9.8万人增至21.7万人,同期, “211工程”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平均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非“211工程”院校招生人 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普通院校过度扩招但基础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和教学基地建设等未能同步跟上,生均教育资源大幅度下降,教学质量滑坡严重[11]。在高等 教育大众化以及医学教育精英化的背景下,短时间内进入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 养渠道的学生快速增加,这对培养院校尤其是非“211工程”院校的师资、临床床 位等培养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养院校的直属医院大部分为三级以上 医疗机构,而非直属医院的床位数、科室设置、临床带教师资水平以及教学管理 水平较直属医院有一定差距。这些软硬件条件和培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临 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
四、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1.明晰宏观层面各利益相关方责任,稳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中央政府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主 要的宏观调控职能,希望教育、卫生及相关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进一步 加强与财政及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规范化培养制度。行业部门则要积极调 整行业准入制度,完善人事改革制度,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地方教育、卫生行政 部门要加强合作,结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共同研究推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 养模式改革的政策措施,给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帮助高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改革条件。在投入方面, 也要明确各方责任,在医学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强调政府在医学教育 投入中的主体地位,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整合资源,共同加大对临床医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投入。此外,根据成本分担理论,附属医院或实践基 地、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硕士研究生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承担一定 额度的规范化培训费用。
2. 统筹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培养人才方 面的职能 医学院校要充分认识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理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培养人才的关系。高等 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发展,把附属医院的教学纳入临床医学硕士研究 生培养的整体规划,完善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医院 的发展根本在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因此医学院校及附 属医院要严格落实培养方案,完善培养过程和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培养质量。
3. 统筹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彻底实现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分 类培养 医学院校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为行业培养医学人才,附属医院需要学 科发展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导师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以满足自己学术发展的需 要。这些都需进一步实施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制度。为此,临床医学学 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满足高校及附属医院科研以及学科 发展的需要,满足导师学术研究的需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则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 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特色,满足学校 服务社会的需要,满足医疗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4. 结合实际需求,统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 在临床医学高等教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转变的背景下,要统筹临 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一方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快速 增长,因此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必定要扩大。鉴于行业对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具 有较高的需求,而高校、医院、导师对临床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需要,对于研究 生招生规模的调整应在不影响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名额的情况下,逐步 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免增大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的阻力。另一方面,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加对培养院校的培养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院校要完善培养条件,加强对附属医院及导师的 管理和培训,加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和考核,保证培养质量。5. 统筹考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点,建立科学的培养标准和评估制 度 评估和监督机制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教育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及行业学会应发挥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督 导和评估作用。一方面,要制定规范的人才培养和考核标准,提高临床医学硕士 研究生培养的科学规范性。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部门要转变以往注重科研和学 术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引导高校培养临床应用性人才。在培养院校和高校附属 医院层面,要建立和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聘任、评价和激励制度。
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参与奖学金与各种奖励评定的过程中,根据专业学位的特 点制定适宜的考核评优体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