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完成了教学计划内的学分即可申请毕业。
3.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是同一的刚性管理, 弹性的课堂和学制更有利于学生自我的发展。
4.对于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班级甚至是年级, 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但同时,学分制也对学校提出了新的 要求,对学校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目前的学分制本质上还是 学年制,也就是在学年制基础上的学分制,又称不完全学分 制,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将课程的学时转换为学 分,增设选修课。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灵活性,但远未符合完全学分制的要求,实现弹性学制。
二、学分制下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虽然在学习上给予个人极大的选择空间,是有利 于学生个人发展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但是在各高校的运行 过程中,学分制与目前的教学管理存在着明显的矛盾点,主 要表现教学层面和学生层面。从教学角度来看,学分制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水平的提升,但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问题: 1.高校院系的壁垒使得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修存在障 碍。
2.教师传统课堂观念较重,考勤和课堂纪律成为高校 老师约束学生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学分制强调修读一定的学分,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 选择上,难以避免学生为了走捷径,图快捷,选择一些易于 修读的课程,从而偏离学分制设立的本意。不仅不利于学生 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削弱学生学习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4.学生选择教师及课程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 教师产生压力,一些教师可能会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人数, 去迎合学生的需求,放松要求,使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分制与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有 很多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行政班级观念弱化,同班甚至同级学生的上 课地点和时间分散。学生的课堂管理面临挑战。2.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学生的选 课、选修自由。
3.学生在选修或者选课之前,对于任课教师或者所选 课程缺乏认知,导致选课的盲目性。或者同样学分的情况下, 学生更趋向于选择易于通过或教师要求宽松的课程。反而不 利于个人发展。
4.学生如果在某一个学期内有不及格科目,必须通过 重修重新取得学分,必须跟下一专业年级重修。实质上是加 重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无法保障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 自由。
5.缺乏对课堂及课后的学习管理体系。班级的观念逐 渐弱化,同时又缺乏完善的导师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 缺乏认知和管理。
三、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上所述,学分制在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不利于达到 教育根本目标。需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 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针对学分制与教学管理的冲 突,笔者有以下建议: 1.优化教学资源。完善丰富课程体系,发展高品质课 程。同时在硬件设施上给予保障。比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 学手段,图书馆、远程教学课程、实验室以及信息网络中心 的建设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学品质和质量,为学生选课 提供充分的资源保证。2.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务管理。完善教学体系是指合理 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是学生能够合 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同时选修与必 修、基础与专业等各个方面要合理分布,兼顾好公共基础、 专业基础、专业课等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修课程的 多样性。同时在教学管理技术上,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构建平台,满足在校学生的选课需求。
3.加强选课指导,建立健全导师制。从选课的源头给 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避免选课过程中出现的盲目盲从现象。
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从制度上保证选修的课堂质量和管理。
4.完善考试考核制度。针对学分制下,学生对不及格 课程只能随下一学年重修的情况,增加考试及考核在时间和 机会上的灵活性。建立起合理的重修、重考、面试制度,也 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任课老师一定的决定权。
5.加强学分制下的教学监督。这里不仅指对教师教学 过程的监督,同时也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
6.针对现在的学年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改革学籍制度, 实现本科教学的弹性学年制。学分制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 个人的更好更快发展,在学分制的运行过程中,会与传统的 教学管理有冲突,如何改进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完全 学分制,依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