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能仅仅是口号,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纲”,为学 生的探究“导航”;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不能仅仅是形式;
独立学习,放与扶要适宜。
摘 要:
自主探究 引导 思维 一、探究不能仅仅是口号 1、进行探索前,给学生提供一个“纲”,为学生的探 究“导航”。
探究之前,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清晰,要让学生明 白: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指 引方向,可以提出具体的探索建议或学习目标,从而推进学 生的思考,使探索层层深入,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感受数 学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成正比例的量 1. 教师出示例1(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例2(一种圆珠笔的数量和总价情况)和尝试练习(补充表 格)三则材料。
提出探究建议:
(1) 每组选择喜欢的一则材料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
(2) 每人围绕选定材料的上的三个问题独立思考。(3) 四人在小组内轮流完整地回答三个问题,相互 评价。
(4) 选好一个同学作为本组所选材料的发言人。
2.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各小组汇报,相机请选择同一材料的小组进行补 充发言。
4. 讨论:这三组材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台”,学生用自选材料、自主 探究、合作共享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由于学习材料是自己 选择的,学习过程就更多地体现自觉、自主、自我的主体意 味。在与同伴交流时,学生在表达中巩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 同时又在倾听中分享了别人的学习收获、体会,有利于促进 学生的深度感悟。虽然每个学生只重点研究了一则材料蕴含 的规律,但却全面收获了三则材料所彰显的数学原理,这正 是数学交流的魅力所在。在此基础上,借助教师恰当及时的 教学点拨,自然实现了“数学事实”向“数学概念”的提升。
2、进行探究时,教师的引导就是学生思维的“方向标”。
进行探究时,教师的引导和调控对于生成学生思维的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调控教学过程,让 学生迸发创新火花,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当学生说 到一年有平年、闰年之分时,教师引导“2月有28天的那一 年是平年,2月有29天的是闰年。那199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及时地把学生的视点转向判断平年、 闰年上来。然后教师更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我们只 要把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你们同意吗?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 年。你能举个例子吗?”这样的引导与点拨有助于将个人的 认识上升为集体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不仅仅是形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辨正统 一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有价值的问题引导,指引学生科 学思考、大胆猜测,在猜测中发现、在比较中鉴别,让动手 操作、合作交流走向深入。
案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 长和直径,计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比较大小不同的圆周 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小组汇报时出现误差) 师:为什么各组的结果会有误差呢?是不是不同的圆的 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呢?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 系到底在怎样的范围呢?下面两幅图会对同学们的思考有 所启发和帮助。
思考:
1、哪一条线段既与圆有关又与正方形有关?正方形周 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2、猜一猜,圆的周长会是直径的4倍吗?是4倍多一些还是少一些? 3、正六边形的周长是半径的几倍?是直径的几倍?请 你猜一猜,圆的周长会是直径的3倍吗?是3倍多一些还是少 一些? 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告诉正确的答案,而让学生思 考:为什么各组的结果会有误差呢?是不是不同的圆的周长 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呢?然后教师做“引路人”给学生 提供两幅图这一思考的“路径”。学生在“路径”有效的引 领下有所启发:发现了“圆的周长应该是同圆直径的3倍多 一些4倍少一些”这一有价值的结论。通过思考质疑,使学 生真正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对比教师直接告诉结果与学生自 己思考得出的结果,心里感受明显不同,前者感受平平,后 者兴致勃勃。
三、自主不能仅仅是空谈 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探索出的,教师就不要暗示、告 知,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再适当引导,让 学生体会到知识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从而体会到 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先让 学生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让 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自己探索。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学 生很快得出:相对两个面的面积相等,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就是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从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
总之,要想使教师的引导有效催生学生思维,我们教师 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只有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的 教师,才能应对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更新中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 杨九俊 吴永军主编 .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 -学习方式的变革. 2006.1(277) [2] 张红. 催生思想:小学数学教学的至尊追求.第3届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研讨会资料汇编.2008.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