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信息化教学追求器道融合的方法分析】对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认识

【信息化教学追求器道融合的方法分析】对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认识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0-24 07:54:29 点击:

信息化教学追求器道融合的方法分析

信息化教学追求器道融合的方法分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教学正成为当前课堂 教学的“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新思维、新举措,从而 使课堂摆脱纯“器”的束缚,避免深“道”的玄空,达到“器” “道”融合的境界。

从量“器”定做到依“道”定制 在当前的信息化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教学或竞赛 中,为应用某一“高尖”或流行的信息技术而量身选择教学 内容的现象较为常见。这种对新技术、新媒体的推崇和追捧, 企图通过技术的先进性来实现课堂的“现代化”,依然是很 多教师的备赛策略和基本思维。以技术为中心来设计和组织 教学,使教学量“器”定做,难免使课堂变“小器”,“技 术味”难隐课堂的空虚与乏味。

“行而上者为之道,行而下者为之器”“道也者,不可 须臾离也,离之,非道也”。对于任一教学内容,教师必须 始终秉持自己的教学理念,思考如何用有力、有效之“器” 来实施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而 不应离“道”寻“器”,导致“器”“道”分离,使自己的 教学失去了“灵魂”,沦为技术的附庸。“器”是实现教学 意图、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器”本身并不是目的, “器”在本质上也无优劣之分,在寻觅“器”的过程中,必 须坚持依“道”寻“器”、依“道”定“器”,综合考量课 堂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寻最合适之“器”,这一最合适之“器”可能是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也可能是一些传统的技 术或手段。

“器”随“道”生。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形成不同的教学 思维,从而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教学形态。先进的 信息化教学理念指导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信息化教学在 实现量“器”定做向依“道”定制的转变过程中,还必须实 现教师“道”的有效提升。

从秀“器”诱人到循“道”育人 从公开展示的信息化教学来看,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秀 “器”现象,企图以教学技术的先进、教学媒体的新奇夺人 眼球、憾人心灵、诱人着迷,课堂成了教学技术的“演示厅”、 教学媒体的“展示台”。在一场场视听盛宴中,学生的心真 的被“俘虏”了吗?面对着被媒体“包裹”的课堂,学生的 思维真的被打开了吗? 应该说,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充分使用,为课堂提供 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提供了促进学生加工信息的认知工 具,创设了建构开放性知识的学习情境,增强了学习过程的 交互性,并为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但信息技术和数字媒 体的使用必须循“道”,此“道”即人的视感知规律、听感 知规律、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等。信 息化教学不能无视“道”,更不能逆反“道”,技术并非越 先进越好,媒体并非越多越好,应用也并非越频繁越好,技 术与媒体的应用只有在循“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技术和媒体本身的特点,并合理匹配教学内容,才能发挥应有的功 效。

由于学生个体的丰富多样性,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 需求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单一的教学媒体和手段难以满 足学生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 的教学方法和媒体应用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只有采用综合媒 体运用策略和教学策略,才能真正体现对每位学生的“亲切” 关照,才能做到循“道”育人。例如,在信息化教学大赛中, 教学内容是“人体循环系统之心脏”。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 媒体,如心脏的实物模型、心脏的三维虚拟仿真交互软件、 心脏的解剖结构图、人体模型等,还提供了多媒体网络环境, 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 历程,形成自己的学习体验,可以通过人体模型来观察心脏 的位置,可以通过做心肺复苏来体验心脏的位置,可以通过 操作三维仿真软件来讲解心脏的位置;
对于心脏的形态结构, 教师也让学生自行操作三维仿真软件,自行观察、拆卸心脏 模型,最后以学生通过交互软件进行游戏练习的方式进一步 加深对心脏形态结构的体验。此外,对心腔的结构、血液循 环等知识点,教师也提供了多种媒体和多种实施策略,保证 了每位学生都能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整个教学过程, 视、听、做、演、讲交错进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体验着学习的乐趣。课堂是师本的,更是生本的,信息化教 学手段的运用也应该是生本的,其最终目的是利学和促学。又如,在一堂计算机网络课上,教师制作了很多的微视频, 以备学生不时之需,可这些微视频学生根本就不去看(因为 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留下学生看微视频的时间),他们更多地 是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询问与帮助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教学 媒体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器”之所存,“道”之必在。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 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则。“器”之锋利并不是“秀”出 来的,而是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和传播规律、学生的认知特 点,契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实践中不断“磨”出来的。

教师不仅应以其“道”治其“器”,更应以存“道” 磨其 “器”。

从坐而论“道”到积极生“器” 在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过程中,有的教师感叹“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心中有“道”却手无重“器”。他们对教学有 着各种美好的设想,渴望使自己的教学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甚至渴望着“未来教室”的教学样式。但现实却有些无奈, 由于技术上的壁垒、应用上的瓶颈、视野上的局限、资源上 的匮乏,信息化教学最多只能成为公开课和教学竞赛的“新 常态”,成为日常教学的“新常态”依旧长路漫漫。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 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随着“智慧校园”“数字化 校园”等工程的推进,各校的信息化“武装”全面“升级”, 网络实现“班班通”,交互式电子白板迅速取代投影仪,智能移动终端开始流行,微格教室不再鲜见,“电子书包”这 一“旧时王谢堂前燕”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硬件瓶颈 基本消除,技术、资源、手段、软件平台成为制约信息化教 学深度推进的新瓶颈。近些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加大了信息 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微课资源、教学素材、各类视频逐渐 丰富,平台建设也有明显进展,如凤凰创壹平台、化学虚拟 实验室、物理虚拟实验室等,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一 线教师的“饥渴”。

当我们为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所展现出的技术、资源、手 段、平台惊叹的时候,当我们感叹自己的精妙构想由于“无 米之炊”而难以实现的时候,我们“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 而织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 设中,加入到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学习应用中,加入到信息 化教学装备的熟悉和掌握中,为“道”“器”的有效融合修 补其“最后一公里”。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