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抒情散文的美感实现|抒情散文有哪些

抒情散文的美感实现|抒情散文有哪些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0-22 07:52:49 点击:

抒情散文的美感实现

抒情散文的美感实现 [摘要]一篇散文就是一个艺术世界,一篇优美的抒情 散文就是一个和谐的美感空间。从文本写作呈现的美的基本 形态,文本画面的美感实现,文本解读的美感现实三方面解 读《荷塘月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6746058(2016)010018 美感实现,是我自创的词语,意思是使美感得以实现或 使之(我、物)具有美感;或者说使之美起来。教学中,我 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感受文中之美 。

在抒情散文的美感的自身实现中,作品对象是外因,作 家对象是内因,在其相互实现中,作家、作品是外因,读者 是内因。从《荷塘月色》文本写作解读的美感实现观之,可 略见一斑。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剖析课文。

一、文本写作呈现的美的基本形态 《荷塘月色》有如下三方面的丰富性:1.如诗如画的自然美;2.一波三折的情感美;3.行云流水的形式美。现作如下 评述:
(一)“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自然物作为人与人类生活的象征而呈现一种象征美,这 是自然美的高层次。这种象征美是由于自然物本身的自然属 性与一定社会内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式结构而形成的,且 主要是以其所表现的社会内容而具有审美含义。如梅兰竹菊 之与君子、大地之与母亲、太阳之与希望等,都是自然物的 象征美的表现。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 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 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 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自清认为写景散文就应当是“画”,是“以文学作画”, “画中有诗,诗中有哲学”。

《荷塘月色》选取荷、月两个为历代中国骚人墨客所吟 咏不休、渲染无穷的自然物为中心意象。其象征意味和审美 意义中,蕴含了先人的精髓,同时,更重要的是,也吸纳了朱自清的所有才华、心血、情韵与一生遭际。在荷、月意象 中,寄寓了他全部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他挥洒着工笔与 写意双重驰骋的自由。他以比喻、想象的形式铺写月夜的荷 月、荷花,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淡雅、美丽、柔和、恬静、 朦胧的图景,更抒发了寂寞、苦闷与不平静的情思。写月光 下的荷叶荷花,由静态而动态地写出其形、色、味等全方位 感受;写月色则是由光而景,由上而下地多视点观照。

(二)“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朱自清深谙这一修辞原则,他在描写客观景物,抒发思 想感情时,善于结合具体的题旨情境,选择最恰当的不可移 易的动词,将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从而使描写的事物形象可 感,生动逼真。

朱自清主张在散文中要渗透情感,其作品无不体现这一 主张。面对社会、人生,他以血写血,以泪写泪,笔触透达 了生活之本质、生命之本质。他“处处不忘记自然与社会”, 即使是“写到了风花雪月,好总要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 与社会的关系的以抒怀抱”。他记秦淮河歌、染荷塘月、感 亡妇恩、念父亲情、写春天意,无不洋溢着他“个人”的情 调,饱含“激情寓志”之声——或寄托政治忧愤,或指点社 会疮痍,或暗示对光明的追求。所以在他的散文画面中,总是别有一番画外情韵和滋味。

他“动情辞发”,开篇直入主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宁 静”。继而以“自由人”的心境“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以此一句,引出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的超然出世之美。但在 这沉醉之中,蝉声与蛙声,却打破了他超然的境界,他重坠 现实深渊,烦恼再起且益难排遣。文章之末以采莲的江南旧 俗一合,文章境界大开。历史与现实、北方与南方、物与我、 我与人至此都连成一片。

(三)“形生势成,始末相承。” 朱自清先生给我们勾画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美的形 象:幽深静谧的“荷塘”,自然与情感美的碰撞、融合,产 生了味之无极、绵绵如织的佳构,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借助于语言表现出来的, 作家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必须对语言进行艺术的加工 锤炼,以最准确的文字反映事物的形态。散文是文学中最讲 究语言锤炼的文学体裁之一。可以说,散文的吸引力和感染 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魅力。从这个角度说,“散 文是语言的艺术,杰出的散文家都是卓越的语言艺术大师”。朱自清就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十分讲究语言的锤 炼,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一旦经过他笔炉的加工,也 会变得鲜活起来。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那些自 然景物经过他语言的修饰润色之后所具有的形象美感,为读 者提供了诗的情怀与空间。

二、文本画面的美感实现 朱自清曾在评论孙福熙的文章时说:“他的文几乎全是 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 是画;不但文中有画,画中还有诗,诗中还有哲学。”其实 这个评价用在他自己的散文中,也是十分恰当的。如同画家 是善调丹青的高手,朱自清是善于运用语言文字的高手。他 的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读它,不仅是听悦耳的歌,简直是 欣赏美丽的图画。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 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 的名曲。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不单描绘静态或动态景物,而且 还融进了人物的活动,既显得朴素自然,又有浓郁的生活气 息。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 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三、文本解读的美感实现 有人说:“散文是心灵的歌。”的确,散文是作家从心 灵深处奏出的最强音,它能表现一个作家的内心世界,字里 行间跳动着作家情感的音符。我们读一篇优美的散文,简直 就是欣赏一首悦耳动听的歌。

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语言,有一种声情并茂的音乐美。他 像演奏家善于调整琴弦那样,善于对语言进行加工润色,因 而形成了他散文语言的匀齐和谐的诗意,读他的散文,仿佛 沐浴在清澈的山泉,通体舒畅。郁达夫曾这样评论他的散文, 说它“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 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如果说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意象是显性的,作家是隐性 的,那么,在文本解读中,作家与文本均是隐性的,处显性 地位的是读者。

“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在 解读过程中,作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解读过程使读者成为 作家。每位读者得以亲历身受作家的体验,并挖掘自我,选 择、丰富作家经验,在文本的解读中获得共鸣。《荷塘月色》的选材,“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 细,都不轻轻放过”,叙写情文并茂,为读者的二度创作提 供了广阔空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反之, “这一千个”也用重组和补充了“这一个”。同样,一千位 读者之于《荷塘月色》不啻一千遍地重组和补充了“这一个” 《荷塘月色》。这是抒情散文美感的最终实现。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亲历 身受作家的体验,并挖掘自我,共同讨论,在文本解读中获 得共鸣,从而达到抒情散文美感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浅谈散文阅读教学的美感效应[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6). [2]陈家富.试论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修辞美感[J].考试 ·教研版,2012(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