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用第七感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

[用第七感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0-20 07:55:34 点击:

用第七感引领数学课堂教学

用第七感引领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注重培养学习者思维和想象的特质,数学符号、 公式、原理背后映射出人类对真理、价值和美的追求。传统 教学中“五感”是指和“眼、耳、脑、嘴、手”相对应的视 觉、听觉、知觉、味觉和触觉,而“第六感”一般称为直觉。

前“六感”对数学学科教学来说固然非常重要,但源于学科 本身,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第七感”即“美感”更加不可 或缺。美学家李泽厚根据内在的“自然的人化”原则,将美 感区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这三 个层次共同的地方是“悦”,即都有一种愉快,否则就不称 其为美感。本文结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江苏省南菁高级 中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审美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的三节数 学课谈谈教学过程中美感的三个方面:作为教学手段的美、 彰显教学目的的美和提升教学境界的美。

一、悦耳悦目——以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更自觉、主动地 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地去理解数 学、掌握数学。很多数学定理、结论本身具有对称性、和谐 性和统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从上述特性出发,以 “寻求美感”作为导学手段,辅以闪射出智慧光芒的语言, 点燃学生天性蕴含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 就能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 智力,提高教学效率。我校丁老师设置课前练习:已知实数x,y满足x>y>0, 且x+y=,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以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为 引子,引导学生思考:x+y=这一条件显得简洁、优美,结论 +看起来“丑丑的”,那如何利用条件来解决这个看起来不 美的结论呢?你能发现不美的问题中蕴含的、隐藏的内在美 吗?这种建立在以美为手段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思维,自然激起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轻松地将学生由 “好奇”带入“困惑”的状态,在解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 能快速根据题设特征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相关问题,而且能 更加深刻地从多个角度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为后续学习作了 一定铺垫。

这种作为教学手段的美,实质上是将美感作为教学技巧、 方法,把学习过程中的“苦”通过技术手段包装为体验探究 的“乐”,使学生乐学、好学,同时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二、悦心悦意——以美彰显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系列问题, 巧设悬念,层层深入,以此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 学生在困惑、紧张、兴奋的情境中不仅了解学习的知识“是 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想到的”等一系列问题。

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到发展智能、从发展智能到关注情意, 再到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个变迁过程中审美因素逐步彰显。以美彰显数学教学目标实质上是不局限于将美单 纯作为教学手段,而是实现更高层次的审美超越。

来自大连市的吕老师从分析近十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出 发,将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一内 容与教学目的完美结合,令人悦心悦意。在组织学生交流研 讨环节,吕教师以独特的视角,设计了三个不同的习题:
习题1已知a>0,b>0,a+b=2,则y=+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

习题2已知0<a<2,则y=+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习题3已知a>b>c,则(a-c)(+)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习题1中直接给出定值,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运用基本不 等式求最值中的“二定”的理解与运用。习题2与习题3则是 围绕教学目的——加强对“表达式”的考查而展开,高屋建 瓴的设计、结合题目情境的风趣幽默的语言引领着学生和听 课的教师共同享受了一次发现、尝试,思考、感悟之旅。正 如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言:“我们每天所教的学科,本身都渗 透着美、蕴涵着美。说‘蕴涵’即意味着藏在里面,如不注 意显示,那么教学内容可能就缺乏美感。” 三、悦志悦神——以美诠释数学运用的三重境界 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迁移、应用, 到达不离感性又超感性的“悦志悦神”的审美形态是教学追 求的最高境界。来自无锡宜兴的张老师以中国古典名曲《高 山流水》开场,从弹奏古琴的三境界——技、艺、道入手,拉开了整节课的序幕,借助典型例题,充分展示了他在教学 内容处理上的独具匠心和深厚造诣。教学片段如下。

张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已知a,b,c>0且a(a+b+c)+bc=4, 则2a+b+c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学生一开始的解答是将条件变形为(a+b)(a+c)=4, 故2a+b+c=(a+b)+(a+c)≥2=4(当且仅当a+b=b+c时取等 号)。

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消元代入的方法,由条 件得c=代入2a+b+c得a+b=≥4。

至此,初步使学生体会到了“技”之美。师生在感受美 的同时也共同搭建好了基本知识(两个基本不等式),基本 方法(整体法,消元法),基本结构“x+”等必备基础。

接下来通过对例题的剖析与展示,提示学生注意教师是 如何在解决问题时左右逢源的。学生在向教师学习的基础上, 超越教师传授的局限,充分享受师生交往过程中情感交流的 情趣,真正领悟心灵碰撞过程中智慧提升的乐趣,同时得出 “艺”之美——和谐之美。

最后借助2010年的江苏高考题:将边长为1m的正三角形 薄铁皮沿一条平行于某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 记S=,则S的最小值是______。“道”出基本不等式作为一 种工具,我们必须要有应用意识,引出数学的转化思想,思 路自然流畅,过程和谐完美,研究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基本方 法和途径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亲自品尝数学运用带来的成功果实的过程中,时时都有发自内心的独特感受, 一种审美的愉悦深入到心灵深处,使得本节课的教学在境界 上更上一层楼,得出“道”之美——应用之美。

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和创造感, 让受教育者在不断“完成”自我的同时,也“完成”对客观 事物的价值判断、转换和提升自身的价值需求,从而引导更 多的人从伦理的国度进入到审美的国度。以“第七感”指引 数学教学独特之处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未知,走向创造, 走向审美,赋予课堂价值的力量。正如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的 那样:“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 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只 有有了独特的感受和发现,才可以算是真正把握了美。成功 的课堂总是会满足学生对“新奇”与“探险”的期待,教师 的作用正是引领学生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对于数学来说, 未知的可能正是师生的寻“美”之旅。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