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努力搞活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怎么上

【努力搞活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怎么上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0-17 07:55:19 点击:

努力搞活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努力搞活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 课更是对小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思 想品德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结合我校 校本课程,上好思想品德课。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l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虽然小学教学方法一直在 进行改革,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还是处于高 高在上的地位,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空洞死 板地给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 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不能掌握相关的规律,小学品德还是 停留在课堂上,作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去完成,对小学生的积 极性有不好的影响。

2.教材和生活缺乏联系。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一点一点地给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 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教材中。而教材为了适应所有学 生的要求,选择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并不能 针对学生的个体有所体现,所以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上的理 论知识,并不能进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将教材和生活区分得太明显,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经历的机会, 让学生很难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3没有使用典型的价值案例。思想品德课本知识含量毕竟是少数,学生在学习教材的时候,通常只能是使用有限的 案例进行生活联想,并不能掌握最新的动态消息。教师在教 学的时候,也缺乏最新知识的引进,在现实生活中代表性的 案例没有给学生介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体现, 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也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导致了学生判断 是非的能力并不能快速提高。

二、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想品 德”“思想品德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 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 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 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 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 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 个社会化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 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 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 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

当下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知道得多, 看问题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把自己当作是一 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 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 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 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 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三、开展实践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 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 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 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 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而大 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 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 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 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

四、在生活中,体验实践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 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 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 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 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 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 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学生学 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 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 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 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 遇到各种挫折,这使他们对思品学习产生怀疑。因此,我们 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一“该怎么做”, 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 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 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品德 与社会》时,就碰到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你的生活小区里遇 到陌生人向你问路,而无论你怎样说他都不懂,那你应该怎 么办?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维、道德观念、生活经验说 出自己的看法,接着让他们进行探讨、辩论,最后师生共同 总结,达到知行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认 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 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程的重要作用。

总之,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 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 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 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思想品德课教师是教 人之师,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自身思想道德、 教学、科研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搞活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思 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