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的理论代表还有皮亚杰、库伯等。皮亚杰的学习 和认知发展模式把学习看作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辩证过程, 即经验被同化于概念之中,同时概念也要对经验做出顺应。
库伯通过对杜威、勒温、皮亚杰的学习模式的回顾,把学习 描述为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但学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在形式和内涵上又有 了新的丰富和延生。学校心理拓展训练从最初的“团康模式” 向“综合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已经不断的完善并丰富。“团 康模式”最初是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所产生的一种培训模式, 是一种旨在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快乐开心的培训方式。“团 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开心、刺激、好玩、新奇和惊险。它 通过简单的活动,营造快乐、活跃的现场气氛,在短时间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训练模式”是指通过有挑战 性、趣味性、震撼性的训练项目来达到学员体能上的锻炼、 精神上的震撼,同时考验学生的应变及团队的协作、组织领 导、危机处理等能力。目前很多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学校多半 是采用“训练模式”。“认知模式”实质上是指通过项目的 体验实现有意义的教育,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 有用的知识或者启发学生的情感。“综合模式”是学校心理 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在经历了一要素论、二要素论、三要素 论之后所出现的多元要素构成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设计的思路构建 2.1课程目标设计 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开展强调了对课程目 标的重视。有学者认为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以围 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实现及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被定 义为目标模式,其经典形式为“泰勒原理”,即通过目标的 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的回答,构建课程设计的模式。美国课程理论专家蔡斯(RobertS.Zais)将 课程目标划分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目 标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上的课程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最 近成果。本文采用第三层次的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目标理解 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预期学习结果”。
2.2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基础类项目、破冰类项目、 激发类项目和升华类项目。课程的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课程 的总体目标以及每次课程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 组合,以实现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实例分析 大一新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他们带着期望来到 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彼此渴望交流,但是常常不知如何迈 出第一步。相对与中学的课程,大学的课堂相对松散,没有 固定的教室和时间让同学之间有更多频繁的交流,沟通能力 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增强班级的凝聚 力有助于让班级同学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归属感 和安全感。本文以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心理素质拓展课程为 例,就课程目标、班级规模、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教学方 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程目标:从个人层面上,提高新生的沟通能力、人际 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从团队层面上,增强班级同学熟 悉度、集体凝聚力、提升团队意识。课程班级规模:30―60人。
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选择破 冰类和基础类的项目,项目的选择遵循有的放矢、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动静结合, 训练体会与思考领悟相结合,从身体到心理,从感受到认知, 由外而内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达到课程目标。
课程考核: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每位同学记录认识的人 的名字,以及在训练过程中的感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