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大学中文学科的名称或为文学院或叫中文系不尽相同,专 业设置方面也有一定差异。以几个专业实力比较靠前的大学为例,北京大学中文 系目前有四个本科专业,即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和应用语言学 (中文信息处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为汉语言文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
中国 人民大学文学院分为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两个专业;
南开大学文学院分为汉语言 文学、编辑出版学、绘画、艺术设计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五个专业;
复旦大学中文 系分为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
南京大学文学院分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影 视戏剧艺术两个专业;
浙江大学中文系分为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编辑 出版学三个本科专业;
武汉大学文学院分为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 验班、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等等;
中山大学中文系只有一个汉语 言文学专业。这些专业刨去现在往往划归新闻传播类的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 闻学等,大体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类。但其实,在笔者看来,也可以归为一个专业:
研究生的学术准备专业。中文系本科学生所学习的课程都是语言研究、文献研究、 文学史研究或者文学批评等,完全是为了读研究生做准备的架势。
问题就在这里,中国需要有这么多人来进行语言研究、文献研究、文 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吗? 全国两千多所高等院校里面大部分都开设了中文系或中文相关专业,据统计,中文专业招收的学生数目可以列入全国大学各专业招收学生数目统计榜 的前十名…。具体准确数目笔者目前无法查到,但另据江苏招生考试网对武书连 《挑大学选专业——201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中引用数据的报道:“据国务 院学位办公室2007年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文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 17.32%,文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8.76%,文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5.05%。”这个 数据是包含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等四个学科的, 而且仅限于能够授予学士学位的本科院校。以中文系目前普遍的招生规模来看, 在这四个学科的学生总数中要占到四分之一强。在高校每年本科院校招生总数达 到三百万左右的情况下,估计全国中文系本科院校招生人数在十五万左右,加上 专科院校的中文相关专业,全国高校中文系招生总数可能达到二三十万。据武书 连统计,中国具有汉语言文学各专业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大体只有一百所左 右,与目前全国每年硕士生三四十万人、博士生五六万人的总招生数一对照,中 文系每年招收的硕士生数目至多也就一两万、博士生数目接近一千人。
依据以上数据和中文系的课程设置,目前中文系的培养理念显然是:
从二三十万本科生里面选拔出一两万硕士生,然后再从一两万名硕士生里面选拔 出一千名博士生,构建出三个级别金字塔形的上升体系。这是多么残忍的淘汰教 育!因为,以目前国内中文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的规模和需求,每年消化将近一千 个博士生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根本无法容纳数目众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随着 博士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博士生也将面临无法进入学术研究机构 就业的困境。另一方面,招聘单位的学历要求水涨船高,硕士生进入学术研究机 构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本科生进入学术研究机构则近乎天方夜谭。现在的情况是, 每年产生的二三十万本科生和一两万名硕士生都将面临着无法按照自己对口专 业就业的问题。换句话说,他们为期四年或者七年的专业学习生涯将被证明只是 一个错误,他们只是一场淘汰赛的牺牲品,下场时候被塞了一张文凭,从此被迫 远离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专业研究,匆匆推到一个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毫不相关 的工作岗位上。
也许看到这里,反对者会提出:中文系的本科课程设置中,那些古代 汉语、现代汉语课不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吗?文学概论课不是提高了学生对 于文学的理解吗?而那些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课不 是让学生增加了文学知识吗?必须承认,中文系的一些本科课程设置的确提升了 学生感悟文学、欣赏文学的能力和对于文学语言的认知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作 为消费者的能力,却不是作为生产者的能力。培养基本的语言、文学素养对于任 何一个专业的人而言,也许都是必须的。语言素养让人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世界,文学素养则帮助人更为真切地感受世界的真善美以及人类智慧的魅力之处。
所以,在中小学甚至大学通选课程中,应该开设基本的语言、文学课,培育学生 的基本语言、文学认知,让学生在职业之外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但是,中文系 的教育却是在大学专门开了一个专业,把一群人招收近来,不做其他事情、专心 致志地提升欣赏评论语言、文学的素养,这就有点过头了。与文学并列的音乐、 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最为重要的目的显然不是培养音乐、舞蹈、美术的评论 者和欣赏家,而是培养音乐、舞蹈、美术的操演创作人才。那么,中文系的教育 为什么却偏偏只是培养美食家却不培养能够做出美食的高手? 据说1955年秋初。北大中文系迎接新生入学的大会上,系主任杨晦教 授发表了如下言辞:“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想当作家的不要到这里来……” 从此以后,“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个权威认定的说法就被其他众多学校的中文系 教授们广泛引用、津津乐道。这句话一出,相信底下的学生有一大部分心底拔凉 拔凉的。选择报考中文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抱着作家梦而来的,而且绝大部 分学生都是喜欢舞文弄墨写点诗歌小说散文并且在这方面颇有天分的。中文系的 教授们却全然不考虑这些学生的求学意愿和天分所在,置前贤“因材施教”的教诲 于不顾,一心想把学生们往另一条道路上扯——其实,教授们应该也是不得已而 为之,因为他们也大半都是美食家而已,并不是做出美食的能手,想要“因材施 教”也未得其便。这样做的结果是,本来最有文学天分的这批学生被压制了下来, 乖乖地去从事学术研究。他们之间最终能够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按照比率两三百 人中仅有一人而已,大部分学生被淘汰下来后,只好另寻出路。虽然其中有一部 分仍旧可以从事与中国文字相关的工作,例如秘书、编辑、记者等,但即使是这 部分与中文系靠得最近的人也与学术研究再没有多大关系。这批本来颇有文学潜 质的学生,如果想要继续自己的文学之梦,只好自己摸索。
除了扼杀学生发展之外,中文系教育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文学与学术的 持续低迷。科举制度废除和现代学制教育确立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培育了新文学的 读者群体,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年轻一代需要新的文学消费,读者消费带动了新文 学创作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反过来培育了更多的读者,于是形成循环上升的良性 双赢趋势。这使得旧文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新文学逐渐取得了压制性的主 导地位。现今中文系的教育却是剔除了大部分学生,仅只是让一小部分人进入学 术研究行列。被剔除出去的这大部分人因为无法进入学术研究圈子,毕业以后基 本不会再对学术研究制造的产品产生兴趣。他们最多读读学术随笔、学人轶事之 类的擦边文章,那些中文专业的学术研究期刊和学术研究著作基本只有作者和少 部分圈内人在阅读。也许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学术研究真的不必要引得太多人关注、参与,只是少部分人的事业。但是,连本身出自于中文系的大部分人也不 关注中文系的学术研究,恐怕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更为致命的是,中文系教 育对学生文学倾向的严重压制和无力引导,使得本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低, 写作能力也越来越弱。上世纪80年代时期,全国各地的大学中文系都曾经涌现出 一大批具有优异写作才能的人,在文坛上引发了一阵新诗歌、新小说的热潮,对 既有的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坛的更新换代。但是到了近 年以来,随着中文系学术研究教育体式的进一步固化,大学中文系已经越来越难 以为中国文坛提供新的血液。文坛上晃来晃去的依旧只是余华、莫言、贾平凹等 一批渐入暮年的成名作家,也只有这寥寥数人才能写出质量尚可的作品,文坛面 临思维的枯竭和作家的断代双重困境。至于新成热点的网络文学领域,其代表作 家萧鼎、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树下野狐、猫腻、血红等几乎都不是中文系出 身,大部分人来自于经济、数学、法律、工商管理等专业。或者换句话说,中文 系在这个新生的文学领域全面失守。观察网络文学作家们的写作历程,会发现, 许多人人行之初水平极差,语言粗陋、结构混乱、文化底蕴不足,一看便知道是 缺乏基本的文学训练和文学知识的,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凭借不断地写,最终不断 地取得进步,才成为网络文学的业中翘楚。其实,大部分中文系学生的文学基础 都要比这些网路文学作家来得好,如果他们能够尽早受到支持和培养,同样进入 网络文学写作行业,也许不会让当前的网络文学作家们专美于前,甚至可以将整 个网络文学的水平提升一个档次。但是,中文系的美食家式教育葬送了这种可能。
与中文系无关的网络文学越来越是兴盛;
号称中文系领域的传统文学市场萎顿不 堪;
至于中文系把持的语言文学学术研究行业,则沦为小圈子的孤芳自赏,自己 生产自己消费自己吹嘘:这是怎样令人揪心的世态! 当然,学术的圈子化有其属于专业研究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中 文系的教育。但是,一切学术皆是人之学术,一切语言文学研究也皆是人的文学 之研究,如果学术研究能够在坚持自身专业研究的时候,多一些现世关怀,与圈 子外更为广阔多姿的世界有所交流,岂不是更好?当众多文学研究者在哀叹文学 走到了没落时代,即将被读图时代所代替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看到网络文 学的繁荣,有没有想到其实是自己所受的学术研究教育将文学一步步地送人萎顿 的境地?吴晓东教授批评说:“这样的文学教育的后果是学生学到了一套套的话 语和理论,而感动能力、艺术感受力以及纯正的文学趣味甚至本真的天性却丧失 掉了。我一直认为大学里的文学教育是消灭理想读者的教育,文学教育的后果之 一就是把本来在阅读中有道德感、有正义感、有感动能力,能够血脉贲张拍案而 起的那些文学的理想读者塑造成为一些成熟老练、目光挑剔、什么也不在乎的理 性读者。至于文学研究者们可能离理想读者就更远。”假如改变中文系的美食家式教育方式,让文学创作与语言文学研究共荣共生,不仅文学创作能够给语言文 学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语言文学研究也可以和文学创作实际结合得更为紧 密,走出小圈子,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度,两者都可以得到有效发展。
中文系美食家式教育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专业培养与就业实际的 基本脱节。依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中文系每年大约招收二三十万本科生、一两万 硕士生和一干左右博士生,其专业培养方向都是语言文学的学术研究,但是最终 毕业之后只有一千左右的博士生能够从事语言文学学术研究,其他人都无法继续 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即使有少部分没有坚持读到博士学位的学生依旧对学术研究 感兴趣,但是以他们的资历,不管做出怎样的研究成果,也基本无法在主流学术 刊物上发表,也就根本杜绝了他们进入学术研究圈子的可能——偶尔有极为个别 的人能够凭借特殊的资源和际遇突破学术界所形成的玻璃天花板,但其经历往往 不可复制,基本可以列入小概率事件范畴。每年毕业的二三十万本科生和一两万 硕士生。大部分都走到了放弃自己在大学所接受的专业培养的关口。他们中间虽 然有一部分人依旧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例如新闻记者、书刊编辑、秘书文员 等,在工作中可能也会不同程度地用到一些文学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更近于文化 常识,与他们在中文系里所接受的专业研究程度极高的语言学理论、文学史、文 学理论相差不可以道里计。更有一部分人被迫从事与自己专业培养完全无关的工 作,对这些人而言,大学也许给了他们文凭和视野,中文系的教育对于他们却无 疑是一种生命浪费。
专业培养与就业实际的严重脱节,也使得中文系在大学里成为冷门专 业,因为接受了中文系教育的学生往往“看起来什么都能干,其实什么都干不了”, 毕业之后很多因为除中文学术研究之外没有一技之长,或者难以就业,或者薪资 不高、发展有限。2010年,陈平原老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典礼上激情澎 湃地宣称中文系正在“触底反弹”,逐渐走出困境。但笔者更愿意相信陈老师的这 番言论是基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就业情况、却对中国所有大学中文系的就业情况 发出的议论,实在是过于乐观了。北大清华中文系的学生固然就业情况可能还不 错,但明显是靠着北大清华这个牌子的威力,而不是中文系的培养。2002年,《中 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刊载了记者陈洁的一篇文章《北京“三大校”中文系毕业生就 业探底》,在这篇文章中记者分别访问了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学校中文系的毕 业生。根据文章的总结,清华的学生“有大量理科课程,可以说是文理兼通。清 华中文系有人能保送到中科院的各个研究所读研,这是别的高校中文系学生无法 想象的。一个清华中文系学生骄傲地说,他们的电脑水平一点不比计算机系的差, 如果到电脑公司,完全能搞技术。事实上,他本人就在新浪兼了一年多的职,做软件汉化工作……这位同学说,清华中文系的学生一般不愿搞纯粹文字工作,往 年也有去出版社和报社的,但要么是搞技术或理工性质的工作,要么搞不长久。
他们愿意从事一些能发展自己专长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有的同学不那么在 乎体制内的分配,先随便找个单位挂着,在中关村自己创业,有眉目了再跳出来 全心全意干,前几届的同学中,已经有自己办公司的了。当然,他们还是更愿意 去外企,因为公平、规范、发展前景好”;
北大的毕业生“正积极找工作,其中包 括几个放弃读研的,因为他们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觉得还不如工作几年后,再考 一个有发展的专业”。以笔者同样身处北大的经验来看,这篇文章的描述还是比 较贴近事实的。但是清华北大中文系每届学生总数合计也不过一两百人,只有这 一两百人可以较为轻松地享受“天之骄子”的身份,其他学校的中文系学生却不得 不身无所长、赤手空拳地面对残酷的招聘市场。在陈洁的文章中,同样身处北京 “三大校”的人大学生,找工作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所采访的学生大多处于奔波 劳累的找工作路途中,至记者发文章时,只有一个青海籍学生与四川长虹签约成 功。人大如此,其他重点高校如何,那些为数众多的非名牌高校更是如何,恐怕 不难想象。
当然,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找工作压力较小,恐怕也有这两所学校 超高的研究生保送率之功劳。据北大中文系的硕士刘纯撰文介绍:“本系90%以 上的本科毕业生都可获得免试推荐本校(包括本系和外系)以及清华、复旦、南京 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的资格。2008年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68%, 位列全校第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黄国营教授也说,清华大学中文系本科毕 业生“每年30个人左右,其中70%-80%的学生都保送读研究生了”。这两个学校 的保研率相当高,但这里面究竟掩盖了多少因为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而选择 保研的人,这就不得而知了。这么高的保研率与这两个学校中文系的培养方案较 为契合,可以说配合得比较好。但是其他学校中文系就没有这么高的保研率了, 即使加上考研成功的,其比率也是大大不如,2002年人大中文系有42个毕业生, “已经确定保送读研究生的13人,估计还有5-6人能考上研究生”,其他名校中文 系的保研比率基本按照学校的知名度相应增减。至于名气一般的本科院校,大部 分没有保研名额,有名额的,也就是成绩前几名的学生,可以去参加不同学校的 保研考试,争取一些小概率机会。但是即便保送或者考上硕士研究生,也只有二 十分之一的机会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真正让自己几年苦学与就业挂钩。北大 清华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的读博率同样较其他学校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的读博率要 高,但是仍旧有半数以上退出读博行列,转而去从事与自己学习的学术研究课程 无关的工作。这样看来,即便是北大清华中文系的学生,不管读了硕士或者不读 硕士,其就业方向与中文系的专业培养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他非北大清华出身的中文系学生,则基本可以断定,其在中文系所受的专业培养,基本不能 与其日后的就业产生关联。说句明白的话,他们四年本科甚至可能再加上三年研 究生,都是在做着无用功,学了一些以后基本用不着的屠龙之技。
可以说,中文系本科时段的专业设置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改革的时期 了,单纯地以语言文学学术研究为培养对象,不仅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学无所用, 毕业之后一无所长,多数陷入就业和发展困境,也使得中文系本科阶段四年的教 育大部分成为无用功,传授的大部分知识在学生毕业之后即被抛掷脑后,中文教 育成为一种浪费,或者说,一种笑话。更为危险的是,缺乏培养语言文学计划和 能力的中文学科,在单纯的学术研究鉴赏式培养模式下,缺乏创造新鲜血液的能 力,整个大学中文学科沦为小圈子的孤芳自赏,在各种大众文化媒体的夹击下举 步维艰,越来越是窘迫。以笔者所见,中文系本科教育应当进行根本性的体系改 革,变单纯的语言文学学术研究教育思路为语言文学学术研究、文学写作、文化 产业创意与应用写作三个方向并举的思路。这其中,语言文学学术研究延续了对 于语言文学过去的关注,与目前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接轨;
文学写作照 顾了中文系学生主体的材质实际和求学意愿,是语言文学学术研究发展的源头和 中文学科的根基所在;
文化产业创意与应用写作则充分回应了社会发展和语言文 学载体丰富化的当代现实,成为中文学科新的增长点,也是解决高调飘忽的文化 理想与朴实严谨的实践能力之矛盾的可能方案。
作者:陈荣阳 第2篇:中文系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分析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网络的长足发展使网络小说、电子书开始盛行, 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变。阅读书籍的来源方面,从最初的书店购 买,到日益健全的公共图书借用系统,再到电子书、网上书城,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变迁,书籍来源更加丰富、多样化。但在当前的高等教育阶段下,急功近利的 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作为母语的中文阅读却 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中文系学生的阅读状况到底怎样?如何培养中文系学生的阅 读习惯?提升其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成为当前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内容 中文系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对象为延边大学2014级中文专业学生,主 要调查他们的课外阅读意识、兴趣、习惯、感悟、价值、专业相关性等内容。调查发现,中文系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 建议,以促进校园良好读书风气和学术氛围的形成,让学生获取真知,受到熏陶。
本次调查共发放130份问卷,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83.3%。
二、中文系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果 1.阅读意识较强,阅读时间不足。中文系学生应具备与专业相关的知 识储备,而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首要来源和途径。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中文专业的 学生在阅读意识和兴趣方面比较强。针对“你喜欢课外阅读吗?”这一问题,统计 结果为:非常喜欢占32%,喜欢占45%,一般20%,不喜欢占3%。这说明大多数 中文系学生是喜欢阅读的,只有少数不喜欢阅读。针对中文系学生是否需要大量 的阅读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4%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45%的学生喜欢阅 读,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一般喜欢阅读。但是,62%的学生认为中文系学生 非常需要阅读,33%的学生认为中文系学生需要阅读,只有5%的学生认为一般 需要,可见中文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意识较为强烈。中文系学生虽然对阅读 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意识,但阅读时间明显不足。针对中文系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 3%的学生每天不阅读,42%的学生每天读书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41%的学生 每天阅读时间在一个小时到两小时,只有12%的学生每天阅读在三个小时以上。
时间是效果的保证,没有充足的时间,是没有办法保证效果的。对一个中文系学 生来说,这样的时间远远达不到所要求的读书效果,中文系学生每周至少保证3 个小时的读书时间。然而,从调查结果看,仅11%的学生可以做到,这值得深思。
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时间。面对读书时间少的问题,问卷中的其中一个问 题就是针对学生是否感觉应增加阅读时间或阅读量,结果显示,学生对自身阅读 时间少、阅读量不够的情况,有很客观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可以认清自身情况, 但仍有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2.中文系学生对古代经典著作阅读感兴趣,其他则与专业相关性差。
通过分析中文系学生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种类,可以发现他们对古代经典著作有 着很大的阅读兴趣,对时下的一些热门小说、青春文学和成功励志方面的书籍也 有着非常高的阅读兴趣。这些书籍涵盖方方面面,但与中文专业的相关性并不是 很高,可见学生对阅读与本专业发展相关书籍,并没有足够的意识。这与时下的 社会发展和自身兴趣爱好有关,其实更需要中文系教师的引导与教育。针对“你 会因为授课教师的推荐而阅读相应书籍吗?”这一问题,数据显示30%的学生经 常阅读授课教师推荐的相关书籍,65%的学生只是偶尔阅读,所以授课教师应加 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三、影响中文系学生阅读的主要因素 1.网络环境与交往环境影响中文系学生的阅读。对“你会从什么渠道 获得书籍?”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和他人推荐占有很大的比例,这说明随着现 在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制约因素,学生所阅读图书的数目和网络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系。他人推荐是第二大原因。学生的读书信息多来自身边的同学、朋 友、家人,可见日常生活和交往与学生阅读书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要 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对书籍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中文系学生的读书动机相对 明确,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再加上科技和网络的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他 们的阅读方向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2.学校图书馆馆藏量不足。通过“你觉得学校的图书馆是否能满足你 的读书需求?”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5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中文系学生的 书籍满足情况一般,31%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不能满足中文系学生的阅读需求, 仅有17%的学生认为可以满足。足以看出,学校需要加强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籍的 馆藏量,尽量满足中文系学生的需求。
3.中文系学生课业重,活动多,阅读时间明显不足。中文系学生大部 分是喜欢阅读的,但课程过多、作业过重、自制力较差等原因,造成他们阅读时 间不足。延边大学中文系课程由中文专业课程与师范类课程叠加组成,学生的专 业课程与师范类课程齐头并进,造成学生学业重。加之学生各项活动较多,这也 是他们阅读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
4.中文系学生阅读与专业要求偏离严重。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 提供相应的文献与相关的书籍,在深入思考、研究中查阅文献与书籍,完成教师 交给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引发他们对相关专业书籍的兴趣,提高 学生对专业书籍的认识。
中文系学生的阅读有待提高,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中文专业书籍的增设,完善图书馆书籍资源和相关阅读设施,及时更 新书目,适应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社会潮流。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专业课 程教学中强调专业重点书目,在学生的学习中提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阅读任务, 提高阅读质量。学生要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阅读,学会细 读、精读、略读。此外,学生自身也要加强自制力,抵制网络与科技的不良影响;
科学利用手机上网,减少不良信息的影响,辨别有利和不利信息;
加强判断能力, 注重阅读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书籍,加大专业阅读比重,争取通过阅读提高自身专业成绩。
作者:赵玉霞 张晨栀 第3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中文系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将“幸福”作为其研究对象,利用 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科学实验方法与科学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自 身固有的能力和思维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 均能力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正面、乐观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内 在的潜在能力、个人目标动机和各自的思维发展等。积极心理学坚信人的生命是 一个开放的、有自我意志的系统,它兼有潜在的矛盾冲突以及冲突后自动完善修 复的功能,所以说,个体的最终发展状态一般都是由个体自主决定的。在这一点 上,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积极的 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情绪与健康和创造力培养等方面。简单而言, 积极心理学就是采用科学实验的原则和方法来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来研究和 发掘人类内在甚至是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则是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 发展。当今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理科类的技术性人才需求量增大,而中文专 业作为传统专业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似乎遇到了瓶颈,那么如何在如何使高校的中 文专业教育问题与当今社会现实相结合是一个重大课题,相应的,如何为广大的 中文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前景,如何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更加坚实 的基础,是我们力图解决的问题。积极心理学中“扩展”、“正念”、“灵性”、“自我 效能”、“习得性乐观”、“希望”等观点对文科类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着 积极的意义。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得到幸福,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对于心理上 的幸福感的追求尤其强烈,对生活的体验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深刻,在这个对于 物欲极大追求的今天,既没有理工科类专业的技术,也没有任何一项技能的专门 学习,面对其他专业强势的竞争,工作上以及生活中势必会有很大压力,而中文 系本身,也容易出现对未来的期盼过高的状况,那么这时势必心理上会产生落差,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激发自己的潜能,最终收获幸福人生 是我们所关注的。高校教师要善于引导大学生发现自身潜在的积极品质、提高自 我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念,加强学生的心理意志,关注大学生 的自我能动性,提升他们独立的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大可能的让他们满足于现在 的学习状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克服工作学习上的压力和困难,从而获 得幸福感。首先,对于未来有明确的定位,以积极的情绪面对未来,积极心理学 在这一方面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 和对生活的忠诚。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文学类的文本看的较多,每一本书中都是 作者的生活体验,那么看书就如同阅读别人的人生经历,自然会比别人多一倍的 生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势必在精神层次上有所追求。而且中文专业并不 属于实用性强的专业,所学最多的是为提高个人修养,所以学生的生涯规划会与 其他的实用型的专业有很大的区别。积极心理学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内 在启发,心理学上认为积极的情绪就是在个人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取得进 展或者得到外界的肯定后所产生的情绪。如果一个人带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学 习生活的话,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比较强,就是可以清楚地认知自己的所做,并 且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地情绪,这时做事的效率明显比消极态度下呈现的要高,也 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对于高校老师来讲,在教育中要渗透 这样的观点,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他们潜在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有将学生 所学的思想知识落实于实践,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学生们能够独 自的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与挑战。
然后是为积极善良的人性观,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出发点是积极的, 他们认为“人的这些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内驱力。在进化过程 中,人类积累、遗传了大量的‘积极基因’,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人固有的、由 积极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元素可以被激活,成为决定人行为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进 而可以发展成为积极的心理特征、心理品质。”①也就是他们主张人性本善,即 人的本质是善良的、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而正是这些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 本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可以收获幸福,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有朝向 积极的、健康的以及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缺点,但是最终走向是对自己负责的,面对可能出现的缺 点和错误,学生们能够用较为客观、全面和完整的眼光看待自身的问题,通过自 己对于问题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努力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和 阻碍,最终充分的实现自我。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对社会人生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无关对错,高校老师要做的就是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坚 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功能,帮助他们充 分发挥自我潜在的能力。就如马丁·塞利格曼在书中所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 是一个崇尚自我的社会,我们相信自我能够改变,甚至自我的思维方式能改变。
经济的增长滋生了个人的幻想。社会赋予自我的权力是前所未有的。现在我们生 活在一个自我控制的时代中。”②其次,在人格方面,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研究个人 正面的内在能力,如家庭中爱与被爱的能力、工作上的接受能力以及与人交际的 能力、生活的适应能力,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与创造的能力,个人的智力和灵性。
它强调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同时也强调积极的外在文化。当然大多数能力都是先天 以及后天的双向影响下产生的,所以说,大学生的品质不仅仅受父母的遗传因素 影响,而且与其生活的环境是密切相关,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不同的 学生因不同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影响,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的解释、 想法,结果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结果。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情况下,面对同 一个问题时,也会做出不同的反映,产生不同的结果,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每个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当下的环境或者说个人心态 的迥异,对于问题的解析和阐释能力受到影响,所以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积 极心理学以人性善、人格优为出发点,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发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 格特征。
总之,积极心理学即发掘人本质中的积极因素,并以幸福为最终的目 的。由此,高校中文系辅导员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正面的情绪为工作生活提供良 好的内在环境,本质善良的人性促进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 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
作者:胡宣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