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什么是批评话语分析 梅德韦杰夫微博博文的批评话语分析

什么是批评话语分析 梅德韦杰夫微博博文的批评话语分析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0-27 08:02:20 点击:

梅德韦杰夫微博博文的批评话语分析

梅德韦杰夫微博博文的批评话语分析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于2010年6月24日, 在社交网站Twitter注册了自己的微博,他积极地运用这个 平台议政,甚至执政。

2010年11月1日,梅德韦杰夫登上了 日俄争议岛屿,并且在微博上刊登了一系列的博文,表现出 了俄罗斯对争议岛屿以及日本的态度。本文将运用批评话语 分析理论探究梅德韦杰夫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博文来表达政 见,实现自己话语的目的。

摘 要:
微博;
梅德韦杰夫;
批评话语分析 一、微博--新型的话语形式 微博(Micro blogging)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的简 短文本,不超过14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它允 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俄罗斯总统 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于2010年6月24日,在美国硅谷参观 社交网站Twitter总部期间注册了自己的微博,12小时内访 问量超过1.5万次,不久后超过5万次,迅速成为俄罗斯微博 访问量最高的"博主"。梅德韦杰夫作为一名国家元首,他在 微博上发表的文章并非只有记录的功能,正如他所说,他在 这里实现了"沟通"。

需要指出的是,微博博文不同于传统媒体中的语篇,它 以简短的文字,通过日记式的独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图, 从而实现和访问者之间的互动。对于政治家们而言,其交际目的就更加明确而又隐晦,因此他们的博客就越有研究的价 值。

二、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 年 R.Fowler 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的。

批评语言学迄今特别关注的对象之一就是大众语篇和官方 话语,包括政府、司法官员、新闻机构等的话语。这些语篇 值得分析是因为它们来自官方,在塑造一个社会的态度、意 义和意识形态上起着直接的作用,而且对于这样的语篇,普 通百姓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对话语的生成者直接做出 反应。因此,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也大多被用在对上述传统领 域语篇的研究中,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 而且研究语言为 什么是这样;
不仅对话语的意义感兴趣, 而且对话语如何产 生这种意义感兴趣。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 揭露意识 形态对话语的影响, 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以及两者是 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

三、梅德韦杰夫登日俄争议岛所发的微博 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抵达南千岛 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最南端的国后岛。这是俄罗斯总统 首次视察千岛群岛。由于俄罗斯与日本存在千岛群岛的主权 归属争议,两国自1945年至今未能签署和平条约。俄方没有 正式地发表对这次登岛的相关信息,但是梅德韦杰夫通过自己的微博还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于11月1日8点10 分发表了第一篇微博:"Обязанность през идента - контролировать разв итие всех регионов России, в том числе самых отдалённых." 在1分钟之后发表第二篇微博:"Как много в Р оссии красивых мест!"梅德韦杰夫并 没有用十分强硬的话语来阐述岛屿的归属问题,毕竟这是一 个有争议的、敏感的话题。这短短的两篇微博其实就是两句 话,包含了一个关系过程和一个人际功能过程。梅德韦杰夫 的第一篇微博只是在认定总统的职责,只是通过"в том числе самых отдалённых"对俄罗斯 的区域进行了说明和强调,暗暗地隐射了千岛群岛的归属问 题。

在第二篇微博中,梅德韦杰夫用了一个感叹句来实现 了人际功能,即表达说话者与听话者以及社会情境的权力关 系。в России指明了他目前所检查的领土是属于俄 罗斯的,但是割裂地看这两篇微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 们形成了互文性的语篇,梅德韦杰夫从而实现了表达态度但 又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的目的,在国际舆论上也没有留下不 利于自己的言论。

日本政坛对梅德韦杰夫的登岛做出了强烈的反应:日 本首相表示"遗憾",日本外相更是声称梅德韦杰夫不应该登岛访问。而随后,日本外相访问俄罗斯,并且就此问题向梅 德韦杰夫提出了交涉,而梅德韦杰夫紧接着在自己的微博中 发文:"Сказал ему, что экономич 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полез нее неразрешимых споров."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2. [2] Fairclough, N. Discourse in Contemporary Social Change [M].Peter Lang Publishing Group,2007 [2] 辛斌. 批评语言学:理论及应用[M].上海, 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2005.。

[3]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梅德韦杰夫[EB/OL].http:// www.rutwitter.com/dmitriy-medvedev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