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得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相对轻松的活动气 氛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要,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务必会 发生种种难以想象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并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 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教师要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和指导方法,以下就是我们 在调查研究幼儿区域活动中归纳和总结出的针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区域 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介入的时机及指导方法。
一、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选择介入的时机及指导方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太小,缺乏一定的创造力,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 比中大班短,且易分散,小班幼儿也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害怕遇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区域游戏中应注意适时介入及采取恰当的指导方法,以适应 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而引导幼儿通过区域游戏健身各方面得到发展。以下 就是我们总结出的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时教师是如何适时介入及介入后的指导 方法:
1.榜样示范法——以教师为榜样,充分发挥教师和同伴的示范作用, 并以他人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的方法。在示范法中教师也应该注意介入的时 机,应在孩子需要介入的时候介入才是最佳时期,教师介入后使游戏取得一定深 化时,教师应立即退出游戏,让幼儿自主游戏。
2.语言提示法——既帮助幼儿排除障碍,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 遇到问题而无法顺利进行时,教师一两句简单的建设性提示帮助幼儿理清思绪, 从而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持久性较差,有时会因为活动 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便放弃活动,或是对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已玩尽 时。3.情境材料介入法——既帮助幼儿更好地活动、游戏,为幼儿提供丰 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 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在情境材 料介入法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应是孩子对活动已经失去兴趣,教师及时介入并出 示新材料,激发孩子对游戏的新兴趣。所以,教师及时补充材料都是建立在观察 幼儿探索过程的基础上。
二、幼儿中班在班区域活动时教师介入的时机及指导方法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游戏兴趣逐渐增强,而且水平大大地提高 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 内容多样化,为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同伴 一起游戏,有初步的协作意识。但是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该用哪些交往 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些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 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
以下就是我们总结出的,在中班幼儿区域游戏时教师介入的时机及介入后的指导 方法。
1.师生合作法——就是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自主学习 中,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以及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因势利导法——就是顺着孩子自主学习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中 班幼儿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区域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往往把自己在区域活动 中的活动想象为在现实的情景活动中,把自己当成了某一情境中的人物,伴随着 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常沉迷于自己假想的游戏情境中,努力模仿该人物的言 行进行游戏,游戏与活动不能分开。
3.观察等待法——既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 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 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 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
三、教师选择介入大班区域活动的时机及指导方法 大班的幼儿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但他们的语言概 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差异,大班的幼儿的理解较强,创造求知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角色游戏,动作灵活、控制能力也明显增强。因此,教师 在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 方面的能力。
1.角色介入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游戏不能继续进行下去时,教 师以适当的角色介入游戏、启发幼儿,让幼儿能够继续进行更好的游戏。在区域 游戏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孩子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和同伴相互协商 如何游戏,共同合作完成游戏。
2.强化情感体验法(既无形中感染幼儿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对幼 儿行为的鼓励与支持,强化幼儿已形成的情感体验。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又 缺乏合作的能力,这是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在区域活动 中他们分工不够细致、交流不够大方,因此,合作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如在开 展活动时,大班幼儿也能相互协商如何游戏,但到了具体游戏时,往往把开始的 协商内容忘记了,在游戏操作过程不能相互支持、帮助。
3.经验迁移法(推陈出新)——经验迁移法就是启发幼儿把自己已学过 的经验在新情境中加以应用。大班幼儿创造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区域活动 时他们偶尔会受客观事物的限制而在创造想象方面有所欠缺。凡是有教育的地方 就会有迁移,从来就不存在着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可以说迁移在学校教 育教学中无所不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 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在活动区游戏时,有时往往会 因为厌倦某种材料单一的玩法而放弃活动。
4.问题设置法——启发幼儿寻找问题归因。问题设置法就是教师根据 幼儿在自主学习中的种种表现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孩子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大班幼儿在自身能力相对有限且和外界要求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常常 由于心理压力较大,情绪表现不够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区域活动时部 分孩子行为遇到问题常常选择退缩、放弃、依赖教师,活动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 以告状或攻击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道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 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四、研究成效 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教师介入的指导的时机及指导方法的研究,我们 获得以下成效:1.在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仔细观察、正确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 使幼儿从教师的指导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提高,生成新的知识经验。
2.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指导,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但 只有在幼儿需要教师介入时,才是教师介入的最好时机。
3.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后,教师就要大胆放手,因为我们不能低估幼 儿的能力,当对幼儿的游戏有了启发后,教师应及时退出角色,让幼儿自己去进 行探索创造。
4.区域活动的形式也很多样,幼儿参加活动,也不只是为了游戏,反 而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往、幼儿之间的协作能力。
5.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是很重要的活动形式,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区域活 动,乐于自主参加,只要教师运用适宜的指导方法,可以使幼儿通过探索活动的 发现、讨论、总结、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的探究和方法,学会学习,也提高了幼 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师在介入幼儿活动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介入时机,不错失任何 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如何把握好介入时机呢我们也总结出了以下几 点:
(1)“认知结”出现时。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 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 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 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 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积极等待是相对消极等待而言的,它是 指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 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 会等待”。
(3)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 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 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当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 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 达到介入的目的。
7.在区域活动教师的介入不一定是在游戏中,也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再 介入,把幼儿游戏情况讲给全班小朋友听,间接鼓励他,使他更好地完成下次的 游戏。
8.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研究,不仅能对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 也提高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指导、选择、记录和评价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了介入的时机和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 既能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又能让幼儿在玩儿中获得技能、技巧,提 高探索能力,促进幼儿独立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得不断努力使自己 具备敏锐和客观的观察力、反思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作者:谢大莉 周玲 李青霞 吕晓明 游帆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 年18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