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生;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模式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即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 人才模式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高职生心理健 康状况的现实需要,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建立有效的、 健全的心理组织工作模式,并能在实践中有效开展,同时使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能够全面开花,拓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预警网络,延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触角,这是职业技术学 院辅导员一直思考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建立了一套体系,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走向 深入[1][6] 。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工作的特殊性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为学生学习、生 活琐事而奔波,实际要负担起思想教育、纪律检查、奖惩实 施、事故调停、发放各类通知、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学生就业、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追缴学 生欠费等任务,这些职责和内容使辅导员工作蒙上了一层特 殊的色彩,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既要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 又要成为日常事务的管理员,同时还要做好心理咨询员的角 色。这就要求辅导员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克服多重角色带 来的不利影响,使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角色发挥到极致, 体现真正的工作价值,成为合格的思想引领者[2] 。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员存在角色冲突:
1、对象的定位不同: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存在管理者和 被管理者的关系,由于辅导员管理者的身份,一般情况下都 是辅导员发现问题而去找学生。而学生找辅导员都是为了解 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调换宿舍,申请助学岗位等等,从这个 角度看,学生在心理深层次上是不信任辅导员的。咨询员和 学生之间不仅没有厉害关系,还要建立特殊的平等信任关系。
咨询员解决的问题是潜意识的问题而不是表面出现的情况。
学生寻求咨询员的帮助是主动的,这种主动是建立在信任基 础上,而且也容易将内心世界呈现给心理咨询员,而心理咨 询员也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强加给学 生,强调“价值中立”。[3] 2、工作原则上的对立。思政教育强调“公开性原则”, 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主要采用说服教育、批评表扬、榜样 示范、环境陶冶等方法。而心理辅导则正好相反,它强调的 是“保密性原则”,强调个体的自然属性,重视学生内在需求和本能发展[3] 。
3、辅导员本身的优势:高校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工作 具有相关性。心理辅导的效果取决于个体内在的动机、需要、 态度、价值等心理倾向的改变与协调,但这种改变和协调要 受到生活环境、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制约,对这些制约条件的 认识,需要德育工作来完成[1][3]。
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位 辅导员的多重身份及角色,因此辅导员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根据本身及学生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工作定位应以群体为基础,促进学生内部心理整合,以发展 性的心理需求为主,建立发展性学生心理团体,以活动为载 体,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亲身 活动,产生相应情感体验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信任感。
三、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一)发挥辅导员工作优势,构建有效的心理干预机 制框架 辅导员与学生直接面对面工作,对宿舍、班级有一 定的把握,因此建立健全的心理干预机制:宿舍爱心大使盯 住宿舍、心理委员看住班级、年级朋辈辅导员作好年级防守、 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全面出击,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跟踪的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层层推进,促进高职生心理工 作走向深入。
(二)知识普及:1、选修课专人辅导:宿舍、班级、年级心理干部都必 须参加心理课的培训,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展至少4个课 时的心理辅导,一旦接受培训之后,发给证书,提高心理干 部的地位。
2、广泛开展专题报告、讲座:根据同学中反映的热 点问题,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来选择讲座主题, 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来开办讲座和报告,如根据学生常见的人 际关系处理问题、恋爱问题等,广泛开展讲座、报告。
3、心理知识竞猜活动。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心理知 识竞猜有奖征答活动,普及心理知识,由此来推动心理知识 的宣传。
(三)以班级为载体,发挥班级心理干部的主力军作用, 推出“精品活动”,带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1、发挥班级的基层作用,以班级活动来推动心理健康 的发展。如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根据年级、班级特点,策划 系列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由各班心理委员、宿舍心理干部为 主进行策划,分别从班级凝聚力、核心竞争力、高职生职业 生涯规划、学习方法、人际交往、适应社会、职业道德、感 恩、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班级活动,最后在辅导员的组织下 进行统一评比,推动班级心理健康普及。
2、班级心情交换日志: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位同学 都能在日志本上抒发自己的心情,经历,感受,或是想对谁 说的话等等,同学们以自愿署名或匿名,心理委员是担任管理日志的版主,大家都可以从日志中了解其他同学们的心理 状况。
3、建立班级档案:班级心理委员、宿舍爱心大使分别 填写“班级成员分析表”“宿舍成员分析表”,对班级、宿 舍活动做好详实的记录,每周一次向辅导员汇报班级情况, 有问题及时上报给辅导员。
(四)建立心理文化阵营、促进心理和谐。
1、角色扮演:借助舞台来表演心理情景剧,通过学生 从搜集到编写,从演员到导演,从彩排到演出,整个过程都 是学生学习与发展提高的过程,也借此来改善学生不良的心 理倾向。
2、艺术欣赏:影视欣赏:观看心理电影《爱德华大夫》、 《秘密》、《美丽心灵》等,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
3、 手语操:通过手语的表达、歌曲的吟唱,使人和人 之间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五)宣传沟通 1、创办心理刊物,这份报纸来源于学生,也使用于 学生,向全院学生进行征稿,展示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矛盾。
2、建立博客、邮箱、网站等多元化的心理宣传阵营: 建立宣传平台,让学生更了解心理的作用,认识到心理的重 要性,为“助人自助”起更好的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宝勇,《从两种模式看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心理科学》2004,27(6):1494——1496。
2.魏鹏程,《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角色的分析》,《南 昌高专学报》,2007年第6期。
3.杨数雄,《高校政治辅导员兼做心理辅导工作利弊 初探》,《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3卷第2期。
4.冯清梅,《论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的若干问题》, 《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2月第一卷第12期。
5.王琳,《论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员的若干误区 问题》,《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4(77)。
6.翟艳荣,《心理咨询技能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 的思考》,《教研教改》,2009年04下旬刊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