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
青年;
信念;
教育 信念是心灵世界的核心。在通常情况下,理想即信念。
有无理想、信念和信仰、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决 定着人生是高尚还是庸俗、充实还是空虚。追求远大的理想、 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信仰,为高校青年的健康成长提供 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前进动力。信念的内涵非常丰富,不同 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不同的信念。即 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信念, 比如在政治、经济、科学、道德、审美、事业、学业、生活、 爱情等方面,都会形成一些具体信念。
一、我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进程 概括起来说,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巩固、完 善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921—1949年。在这个阶段,我们党形成了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 为自己的信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 思想,并在之指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1949—1966年。在这个阶段,爱国主义的精神、集体主 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得到弘扬。人们信仰毛泽东,崇拜英 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克服了外国的封锁 与制裁,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绩。
1966—1976年。在这个阶段,封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倒退的时代,也是一个付出物质与精 神双重代价的时代,更是一个迷失信念的时代。
1976—1992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积极探索,市场经 济体制逐步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了一个新 的阶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 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加深了人们对邓小 平理论的理解。
1992—2002年。市场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思想 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超女”、“快男”等成为当 代中国青年崇拜的对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和执政目标,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理 论论据,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保障。
2002年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等新理念适时提出。在经过了“非典”、南方的冰雪 灾害、“藏独”、四川汶川地震、奥运会火炬传递等重大事 件,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被再次激发。
回顾这一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信念的确立本身犹 如植树造林,有成长、有集聚,也有风霜雨雪,有曲折反复。
青年大学生的信念教育离不开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
二、高校青年理想信念现状与问题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经历了一 个与社会整体的主流价值观同一、分离和相对独立的发展过 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五四前后的讲话中希望当代青年 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格、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
温家宝总理也希望青年朋友做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具,能 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曾几何时,有人认为“80后、90后” 问题多多,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 一代”;
“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
也有人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还 有人认为,他们享受着父辈们所不屑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 在分数、游戏、物质享受中长大;
“冷漠”、“自私”、“叛 逆”、“自我”等等是他们的代名词。如何公正地评价80后、 90后青年?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在2009年五 四时候所发表的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①。他认为当代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 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80 后”、“90后”都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坏节,历史 在前进。但这并不是说,当代青年就没有问题,尤其在理想 信念方面,确实存在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青年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因分析 这一代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一 方面他们享受改革开放丰富的物质财富,是改革开放成果的 享受者;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受者、社会转 型的亲历者②。这一代青年又是“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 来的一代,他们是全家人的希望的寄托。一方面他们在“6+1” 的关怀中甚至是在溺爱中成长,他们逐渐习惯于注重自我, 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中索取,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另一方 面,他们缺少兄弟姐妹,在童年时就产生了孤独感,缺少儿 童的游戏,这使他们成人后极度希望与社会沟通,但又缺乏 起码的素养,因而往往会受到挫折和失望。这一代青年又是 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他们 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独 立性与多样性,都是他们的父辈们难以企及的。另一方面, 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也因此从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固的 精神中心,使得他们自主的主体意识缺损③。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高校当代青年在信念确立和巩固问 题上还有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党内腐败现象。总体来说,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 公认的成就。但党内腐败现象对共产党整体形象的负面影响 是无容置疑的。
四、确立和巩固高校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对策 1.做到“四个始终坚持” 对高校青年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认真 做到“四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抓住灵魂,深入进行科 学价值观教育;
始终坚持突出主题,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 育;
始终坚持把握精髓,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教 育;
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2.重点加强大学精神教育 对高校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核心和落 脚点是应该在大学精神的教育上。因为只有精神的力量是永 恒的,是支撑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追求幸福、自由、文明 和真、善、美的支柱。大学不像工厂或超市,而是研究和传 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 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是容纳探索和思想开放的地 方,它保存伟大的行为、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目前大 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办学功利化、学术世俗化现象比较突出。
如何营造严肃、从容、崇高的文化氛围乃当务之急。
3.落实“四项结合” 当前在高校青年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认为要做到四项结合④:
外与里的结合。所谓外:即抓行为,抓语言等外在表现。
所谓内:即变外在表现为习惯,为修养,注重人格塑造。外 与里的结合,就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结合。
硬与软的结合。所谓硬:即抓制度,抓奖惩,对于违反 青年学生道德的现象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所谓软:即形成与 制度要求相一致的环境氛围,变强制为自觉。
上与下的结合。所谓上:即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加强 对高校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导干部在前边树立榜样。
所谓下:即变领导的号召,学校领导、干部的榜样为青年的 自觉行动。
学习与创新的结合。所谓学习:从吸收别人的经验,甚 至一定程度模仿他人的做法起步。所谓创新:在吸收别人经 验的基础上,形成大学生风格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