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十大名将杨靖宇的故事 1936年6月,杨靖宇为了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日,发动了第一 次西征,途中西征部队的前进受到了严重阻碍,为了避免损失,7月8日,师部决 定化整为零,分三路返回。同年11月,杨靖宇又发动了第二次西征,这时杨靖宇 成立了马队。“当年这里有一条河,在饮马池所在的位置共拴了36匹马。”讲解员 说,现在那条河已经没有了,变成了饮马池。
殉国时年仅35岁 在密林深处的两棵大树后,我们发现了杨靖宇部队所使用的磨盘,距 离磨盘只有10多米的地方,就是杨靖宇部队的司令部,在司令部旁边有一处后建 的木制房子,房子陈列了很多与杨靖宇有关的物品,记者看到一张杨靖宇的照片 和简介。杨靖宇,本名马尚德,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一个穷苦农民 家庭。1927年6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到1936年,杨靖宇的部队已经达到6000人, 日伪军称他为“红色毒瘤”,时时刻刻想派兵剿灭他。
在密营内的一个陈列柜内,摆放着当时抗联部队使用过的武器、子弹。
1937年11月至1939年末,杨靖宇带领抗联部队在密营成功地策划、发动了著名的 奇袭红石砬子战役、柳树河战役、火烧木其河老集团战役和六号桥战役。1940 年初,杨靖宇离开密营赴濛江途中,在今靖宇县南部的林中被日军包围,经过数 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用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35岁。经日军解 剖,发现杨靖宇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 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抗日战争十大名将赵尚志的故事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 黄埔军校学习。抗战时期,他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 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尚志到东北宣传抗日主张,并很快地组 织了一支抗日队伍。经过数次与日军战斗后,这支队伍创立了以珠河、宾县为中 心的抗日根据地。赵尚志创建的东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日军逐渐将他视为了 眼中钉、肉中刺,1934年,日军决定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赵尚志 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跳出日军的包围 圈,并在冰趟子对日军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00多名。对于赵尚志出色的军事才 能,日军慨叹道:“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抗日战争十大名将张自忠的故事 张自忠将军,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 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 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最 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瞪住藤冈 ……”这是一名日本士兵的口述档案,它记录了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生命中的最 后时光。昨天,北碚区烈士陵园管理所主任陈尚利说,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来自 南京市档案馆,在张自忠牺牲70周年之际,它首度走出档案馆,现身张自忠将军 纪念馆。
将军英勇,吓呆日本兵 这份源自日军《231联队史》的珍贵档案,以日军官兵的亲口讲述, 再现了张自忠以身殉国的全过程。
“当冲到距这个高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13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 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 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官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 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刻,这个高大的 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陈尚利说,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为国捐躯后,遗体当天晚上被日 军13师团草草埋葬在陈家集(现湖北省襄阳县内)。18日,张自忠的遗体被找到, 当医疗队人员用酒精擦洗遗体全身时,看到他全身共负重伤7处,最重的是一处 洞穿胸部的炮弹伤。
“随后,将军遗体被运往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十 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其间日机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无一退却。” 最后,日本飞机一弹未投,盘旋而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