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励志的故事精选篇二:光义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位聪明而又干练的帝王。少年时代,他曾任职于宋 太祖所指挥的宿卫军。由于经历频繁战事,了解民间疾苦,继位后他澄清吏治, 整顿朝纲,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平,被后人称为一代贤君。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有“贤君”之称的赵光义的登基却成为历史上的一 个谜案。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宋太祖赵匡胤应当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他 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实在出乎意料。
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召弟 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
赵光义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来照料哥哥。外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 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接着烛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铁斧戳地 的声音,听见赵匡胤高声说:“你好好去做。” 天快亮时,赵光义急忙叫人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
天亮后,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件事由于没有第 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
尽管世人对赵光义取得政权的方式心存疑虑,却不得不承认,历史上 的赵光义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宋太宗命宰相李昉 等十四人编纂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对中华 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的重大贡献。
《太平御览》原名《太平编览》,书编成后,献给宋太宗审阅。宋太 宗极为重视,认真阅读。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如果因一时政务繁忙,没完 成计划,那么第二天一定要补上。当时,有的大臣认为皇帝日理万机,还要这么 刻苦读书,未免过于辛苦,就劝皇帝放慢计划,每天少看些。宋太宗却笑着说:
“只要打开书就会有收获,我不觉得辛苦啊!” 宋太宗用大约一年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全书。因为是太平兴国年间皇 帝亲自阅读的书,所以这部书又叫《太平御览》。
勤学励志的故事精选篇三: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 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 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 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 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 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勤学励志的故事精选篇四: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 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 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 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 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 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勤学励志的故事精选篇五: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 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 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 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 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 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 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 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 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 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