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送达的立法现状及优越性 1.电子送达的立法现状 我国最早关于电子送达的规定是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原告起诉后,人 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证 人。2006年8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 若干规定》第10条规定:除了常规的送达方式外,人民法院可以通过传真、电子 邮件等能够确认收悉的其他适当方式向受送达人送达。2012年8月修改后的民事 诉讼法第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 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是判决书、调解书除外。至此, 电子送达得以在民事诉讼中确定其法律地位。
2.电子送达的优越性 第一,提高诉讼效率。送达是审理民事案件必不可少的环节,出于效 率方面的考虑,针对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案件,电子送达能够更便捷、更及时的到 达受送达人,只要受送达人打开自己的邮箱就可以看到法院传送的文件,大大提 高了法院的工作效率。
第二,节约司法资源。送达作为一项法院日常事务性工作消耗了大量 人力、物力资源,如: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故意躲避或者因事外出。而电子送达 不仅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审判人员在送达程序上的重复劳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有 限的精力用到提高审判工作水平和办案质量上去。
第三,涉外案件中,电子送达有着绝对优势。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中,传统的域外送达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涉外审判的需要。因此,在涉外案件 中电子送达不仅节省了高昂的送达费用和翻译费用,也避免了繁杂的跨国送达手续,极大的提高了送达的效率,减轻了司法资源负担。
第四,比公告送达更具公平性。公告送达是针对被告方下落不明时的 一种送达方式,这种送达方式不仅有损受送达人的隐私权,也无法达到通知当事 人到庭参加诉讼的目的。而电子送达能够通过确切的邮箱地址,将诉讼文书送达 当事人,能够更有效的保障诉讼的公平性、正当性和实效性。
二、电子送达的司法现状 1.缺乏电子送达的具体法律规范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虽然认可了电子送达,但是只有两个条文中涉 及电子送达,关于电子送达的操作标准立法上仍处于空白阶段。首先,对于法院 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电子送达,以及对于电子送达的适用是否以当事人同意为前 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其次,对于电子送达回证的取得,仅规定“以到达受送 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似乎缺少程序的基本保障。
2.缺乏统一的电子送达系统 目前,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电子送达系统或者电子送达平台,法官只 能通过自己个人的工作邮箱、电话号码进行电子送达,虽然有些地方设立了电子 送达系统或者平台,但是各个法院的送达系统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呈现出杂乱的 局面,送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也复杂化,从而实际降低了送达的效率。
3.网络的安全隐患难以保障送达的有效性 电子送达必须借助网络,但利用网络就不能排除被网络黑客或恶意病 毒攻击的可能性。如果法院送达的诉讼文书被恶意删除或更改,将给法院的正常 工作以及案件的公平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作为受送达人一方权利必然受到侵害, 最终就难以确定法院送达的有效性。
4.当事人参与少 在法院送达的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只需要提供对方的送达地址,并没 有真正的参与到其中。电子送达作为信息技术和民事诉讼相结合的产物,其产生 的时间短,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受送达人因对其合理 性和合法性的质疑,对这种送达方式都比较抗拒,不愿意选择适用。三、电子送达的完善建议 1.细化电子送达的相关规定 第一,明确电子送达适用的案件范围,即对于何种案件、何种程序才 能适用电子送达。第二,电子送达日期的确定依据,即送达日期的确定必须以当 事人回复的日期为准,如果受送达人故意不回复或者不能及回复的,可以根据通 讯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发送回执时间作为确定法院发送文书时间的依据。第三,细 化受送达人同意制度。受送达人同意使用电子方式进行送达的,应在电子送达地 址确认书中填写电子送达地址。受送达人未在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中同意使用电 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送达的,不发生电子送达的效力,但受送达人事后追 认的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2.建立电子送达的专业平台 民事诉讼法修改确定电子送达方式后,各法院送达的平台、方式也是 各种各样。为了保证送达的顺利实现,提高司法效率,应设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化 送达网络和通信平台。在适用电子送达时,手机、网络平台的设立是电子化送达 顺利实现的保障,只有通过设立全国统一规范的手机、网络送达平台才能保障送 达的技术问题。
3.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 法院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是衡量一个法院是否能够进行电子送达的基 本标准。法院信息化程度越高,实施电子送达就越容易,安全性就越能够保障。
因此,针对法院的网络化建设,必须加大投入相关软件系统的维护。另外,在发 展信息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法院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运用电子技术能力的培 养。
4.重视电子送达的宣传解释工作 送达人员在适用电子送达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电子送达的说明解释 和宣传工作,向当事人详尽地说明电子送达的过程、其需要的设备和条件以及当 事人在送达程序中应注意的事项、承担的责任、风险等,并正确指导当事人填写 明确的电子送达地址等。此外,人民法院还可以为当事人发送电子送达说明介绍 书,在电子诉讼文书上加上有关电子送达工作的法律宣传,使当事人对电子送达 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刘芳芳 范贤伟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4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