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大 >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信息化论文(共2篇)】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信息化论文(共2篇)】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人大 时间:2019-10-19 08:10:26 点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信息化论文(共2篇)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信息化论文(共2篇) 第1篇: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文本研究 作为云南省省属重点师范院校,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以 下简称云师大职教院)对培养本地职业院校师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其旅游 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培养旅游相关产业的高素 质应用型人才,其二为培养能够在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云师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信 息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
一、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心理·教育》中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定义 为:“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学校。它的基本任务是担负培养需要 量大的通用专业及空白、短线专业的师资。”由此可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旅游 管理专业是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师资的高等院校师范类 专业。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 养规格具体化、实践化的形式,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本,也是教学过程质量管理 的重要举措。人才培养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 提下也要与时俱进,使其符合变化了的社会需求。本文只探讨职业师范院校旅游 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的适切性问题。

二、云师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 (一)培养规格 云师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规格是主要让学生学习旅游经 济和旅游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休闲企业运作、饭店管理实务、会展营销策 划、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思想素质方面,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
(2)旅游行业相关能力方面,能够 考取至少一个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旅游管理 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4)达到高等院校的其他毕业要求。由此可知,云师 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理论掌握、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就业指 向上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同时,从中也可以看出该培养方案所要培养的学生一方 面可以承担旅游相关行业的一线管理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能承担职业院校, 主要是中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及教学工作。

(二)课程结构 云师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 育+专业(方向)教育”。第一学年通过通识课程和旅游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并掌握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
第二、三学年按 专业方向深化拓展,主要学习有关旅游专业方向课程和旅游专业选修课程;
第四 学年主要是在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和答辩。通过通识 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旅游专业教育,培养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能 人才,以及能在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工作的“一体化”教师。

其课程结构与比例见下表一。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而开设, 包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拓展课程两类;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主要为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所需而开设,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具有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学生掌握旅 游管理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而设置,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竞 争力、专业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专业方向课程主 要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培养与职业选择而设置,该类课程与学生职业生涯或学术发 展方向密切相关,主要凝练为“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和“导游解 说”三个专业方向。[3]而实践教学是学校,尤其是职业类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培 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 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 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旅游管理专业是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的综合体,实践性教学加强了各课程之间的联 系,是本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中。因此, 表一中显示实践性教学课程占总学分的15%,这说明已经基本能够保证学生素质 和能力培养需要。[4] (三)方案实施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师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针对培 养方案的实施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抽取了30名被试进行调查,主要获得如表二所 示的数据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程度总体来说还是较高 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5%),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5%,) 并不清楚自己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有16.7%的学生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是非 常不清楚的。而从上表可知,学生对于所在专业课程内覆盖面、所使用教材、实 践性教学和专业课的评价方式认可度都较高,但同时学生对于所使用教材的满意 度却出现差异较大的情况;
而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度问题上,则是由绝大多数的学 生认为还是较浅,三分之一的学生持中立的态度,这说明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与 实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效果差异。三、云师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以清晰化培养目标目标是过程所要达成 的效果,对于效果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促进人才培 养方案制定的有效性保障。然而,云师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方案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学生方面,仍然 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知之不详,一头雾水,一方面不利于 其个人的成长,另一方面不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其次是在培养目标中, 既要培养旅游行业的一线人才,又要培养能够做到“双师型”的教师,到底是要培 养哪一种人才,尽管信息化时代要求社会人才既是“专家”又是“杂家”,但是对于 培养人才的院校来说必须要先明确所培养人才的“专”能才能逐渐延伸其“泛”力, 否则将会造成“要专不精,要泛不广”的局面,使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因而,在这 样的情况下,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应该是双重的,而应该是明确的,要么 就是专门培养旅游行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一线岗位人才,要么就是专门培养职业 院校相应专业的“一体化”教师。在此,个人认为,云师大职教学院旅游管理本科 专业应该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学生划分成以上提到的两个类型,之后再在 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标注所培养人才的目标及规格,不搞笼统化,并将二者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开制定,以促进所培养人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5] (二)紧跟培养目标充实培养“一体化”教师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当 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有叙述为“能够在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 教学工作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内容,但与之配套的课程设置却是空白。

因而,在职教师资培养课程系列中应根据培养目标扩大“一体化”教师培养的相关 课程。

具体来说,在理论课程方面,增设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程。通过职业 教育研究类课程,加深学生对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探究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课课程开发能力、行业调研与服务能力、鉴 定与评估能力;
在实践课程方面,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方 法和技能,采取有效措施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各种互惠合作,加强教育实习基地 建设,使学生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体验实际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培养 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强化职业教育技能课程。同时,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为 选修课提供开放的空间,便于学生扩宽及加深对的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由此建 立一个突出职教教师能力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6] (三)利用地缘优势打造特色专业方向课程与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 案相比,云师大职教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为有突出的特色。云南 与东盟成员国中的老挝,越南和缅甸三国接壤,既是东南亚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南亚通道的关键环节,处于两个通道“连接点”上,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 次大陆和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链环,是我国通向中南半岛的主要门户,是 全国沿边最重要、最理想的通道之一,在我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中居于重要的中枢位置,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 次区域旅游合作、中印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和我国建立外向性经济的大格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拥有如此得 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而云南师范大学本身又已设立越南语、泰语、缅甸语、老挝 语和柬埔寨语5个东南亚语种专业,且已被省教育厅将该校列为云南省高等学校 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和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 院应与云师大“小语种”人才培养院系联合培养小语种特色旅游人才。

第2篇:旅游信息化管理类课程的体系设计与教学模式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互整合,正在成为 我国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进传统旅游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加快旅游 经济增长,最终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其实践表现在旅游企业内部网络建设与 管理信息化、旅游企业网站建设、网上旅游信息服务、旅游目的地信息网建设、 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网上旅游营销、旅游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目前, 我国的旅游研究和旅游教育过多注重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忽视了网络经济 条件下旅游业发展的变化性和时代性,直接影响到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研究兴 趣、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1]。这与信息条件下旅游管理学科定位、课程体系和 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游 经济格局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发生着明显的结构性转型,开展旅游信息化教育已经 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2]。

一、旅游信息化管理类课程的现状分析 科学技术是加速旅游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综合化。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的思想、方 式、方法带来巨大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这些都将对旅游人才培养 提出新的要求[3,4]。旅游信息化管理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相互交叉的 边缘性学科,它涉及旅游企业管理、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地理规划等多门学科 知识。其知识更新速度快,理论讲述复杂,多媒体实践操作等问题都给该门课程 设计提出挑战。从现有教学内容上,多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1+1”模式。即在 旅游管理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学习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再植入管理信息系统 类课程。这种形式“博”而“杂”,不能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的内容, 仅仅把信息管理内容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未能达到信息技术与旅游学科教学的 充分融合。另一种是“1+X”模式。即过分强调计算机基础的课程体系,把旅游信 息化管理等同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没有体现旅游行业在信息化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这将导致教师授课过程过分单一,学生独立自学方式不灵活,教学形式呆板枯燥, 明显不适应行业及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维度 通过对现有旅游信息化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课堂教学内容调研分 析,进而确定旅游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案,构架了学生新的 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式。以“研究式教学方式”和“多形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代替传 统“注入式”讲解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活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对旅游业的某些问题以研究的角度讨论,引导学生以积极思维代替被动接受,激 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其课程体系的设计维度可以简单概括为“信息管理技术课程群+信息管理应 用课程群+在线旅游企业案例群+旅游网络创业活动群”,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信息管理技术课程群 通过开设计算机基础应用,数据库管理,C#语言,旅游管理信息系 统,旅游网站设计与开发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教授学 生高效地获取旅游业务的最新资讯,系统评价和筛选信息来源渠道,优化资源类 型;
能够有效地分析、利用与开发旅游应用系统,达到旅游人才信息素养与层次 的全面提升。

2.信息管理应用课程群 通过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企业信息管理,旅游企业ERP沙盘模拟, CRM系统开发等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旅游行业现状,积极适应在 线旅游服务企业的未来发展,利用信息管理理论观察网络经济下的产业变化,以 专业的思维模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增加信息化管理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旅游信 息管理的主要流程、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学生与培养岗位对 应的实习问题,形成“互惠互利”的运作长效机制。

3.在线旅游企业案例群 设立在线旅游企业认知实习,企业家专题讲座,采用“双师型”教师团 队授课,将课堂知识和实地参观认知相结合。通过企业人士对在线旅游行业基本 运作模式、旅游产品研发与销售、服务体验与反馈的相关接受,激发学生专业学 习热情,增强专业认同感,强化旅游信息化管理类课程的认知。通过“现实案例+ 历史案例”分析,将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型”教育转变过渡到“能力训练型”教育, 平衡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

4.旅游网络创业活动群 开展校外实验(训)平台建设,营造校内实验(训)的模拟真实情境。

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引入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估 计学生进行实践性创业与创新活动,参与各类旅游信息化方案设计大赛以及职业 技能竞赛。创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方式,搭建“专业—企业—学生”创新型实训培养体系。

三、课程模块与教学模式 旅游信息化管理类课程体系由若干课程模块组成,课程模块之间相互 独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每个课程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并围绕着某一特定内容,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针对性 的要求。课程模块的设置即对后续课程起到服务作用,也对前导课程起到总结作 用。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该种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设定若干具体任务,将教学环节 与任务相结合,让学生根据任务类型运用传授的核心知识予以解决。主要是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自主学习能力。驱动形式可以采用学生独立执行、 团队合作完成等形式。

(2)岗位技能型教学模式 该种模式是在基础理论学习与理论实验的基础上,由课堂实践过渡到 企业岗位应用,达到“工学交替”的培养目标。该教学模式由企业专家现场指导学 生完成各类岗位工作流程,体验企业文化,由授课教师课外引导,点拨评析、完 善消化,达到岗位体验与课程理解的相互递进和不断循环。

(3)“三创”平台型教学模式 该种模式通过举办“创景、创业、创新大赛”吸引学生参与在线旅游产 品设计与开发活动中,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与知名旅游网站等合作,征集专业 学生参加网络景观设计,在线旅游创业、旅游服务创新等竞赛。设计奖励机制, 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及合作能力,为旅游企业输送高端创新型人才。

四、结论与展望 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急需具备优秀的人格品质、掌握丰富全面的 旅游专业知识和富有职业获取与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本文针对旅游 管理本科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信息条件下旅游信息化管理类课程 建设,优化学科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实验技术手段研究,以期为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验动手能力 和创新能力提供行动指南。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