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大 > [家校联手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

[家校联手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

来源:人大 时间:2019-10-10 08:18:37 点击:

家校联手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

家校联手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 摘 要: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 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行动方 式。习惯是个人和社会群体中常见的活动模式,它包括自然 的反应倾向、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从上世纪80 年代初至今,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学校、教师,致力于帮 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较系列地 探索与总结了习惯培养的理论和经验。“育德为首”的教育 观,以德为首的人才观,开始深入人心。

由于各个家庭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 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家所受教育、行为习 惯、存在着较大差异。加之当今社会中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 子女(外来学生除外),孩子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的心肝宝贝“421综合症“随时可见,同时,受多年应试教 育的影响,不少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文化知识 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其理由是“孩 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后自然而然会懂”,大有顺其自然的倾 向。尤其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有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 比较薄弱,更易受到不良倾向的诱惑,而作出不符合道德要 求的行为,导致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关鸿宇教授提出的“六 小”现象(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 马虎)比比皆是。而外来学生的行为问题突出表现在家长忙于生计,顾不得管孩子,致使孩子的生活习惯较差,表现为不 讲卫生,乱丢垃圾,生活没有规律;
生活条件差,学习习惯受 到很大影响,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应付交差,不注意 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自卑心理,自我防护心理较强,更具 攻击性……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 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良好习 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 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因此,南山小学在德育工作中突 出进行习惯培养研究和实践,并且针对习惯培养的持续性、 习惯养成的排他性等特性,重点加强了家教指导的力度,争 取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家校合作主要包括的内容:一是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 的教育观念,强化其“不仅是养育者,也是教育者”的意识, 不断改进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家庭环境,鼓励 和引导家长直接和间接地参与学校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学生。

二是学校、教师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根据新课程计划, 有计划地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家庭、家长或长辈要根 据培养人的要求,切实承担起教育人的责任,时时处处,严 格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

一.学习研究,正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家校合作的相关理论和学生习 惯培养的有关教育理论,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和研究的意识,明确习惯的特性对家校合作的必然要求。

二.过程实施,深入习惯培养的主要阵地 出学校“学生三个良好习惯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五大 阵地贯彻执行。其一是制度培养。学校在实施行为习惯的养 成教育中,紧紧抓住《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校训、班训等准则和规范参与育人。针对童谣主题鲜明、简 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组织征集和编写“好习惯新 童谣”,并结合和利用《我和100个好习惯手拉手》一书, 让学生通过诵唱儿歌,牢记校训、班训,陶冶了学生的道德 情操,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其二是活 动培养。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 系列专题活动(安全教育周,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
其三 是榜样培养。发现发挥教师、优秀学生、学生家长榜样的激 励作用;
其四是课程培养。发挥基础性德育课程思品课的主 渠道育人功能,发挥德育主阵地研究拓展性德育课程即德育 活动的育人功能,发掘以学科德育为主的各学科教学的德育 生成。其五是发挥其他的隐性德育课程即校园物质文化、精 神文化、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 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教讲座,发放家长调查问卷, 收集整理家庭教育资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伴随生活实践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家长素质的 高低,影响着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由于客观原因。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专门的教育科学方面的训练,不懂得教育的原 则和方法,大多是以感性的经验教育子女,南山小学在习惯 培养工作中注意引导家长参与到其中来,通过对一些基本理 论的学习和亲身实验对孩子的教育,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意识 和能力,从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具体做法:
1.宣讲式。定期举行家教讲座,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 长掌握教育子女的优良方法,巩固在校教育成果。2.访谈式。

除常规的家访和电话交流外,学校定期进行校长、教师的家 长接待日,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状况,收集家长对 学校、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的观念 和方法上达成共识。3.书面交流。分为宣传式和交互式。宣 传式主要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 联系。交互式主要是在全校推行家校联系本,每天除了作业 通报外,更多的是教师家长在本上进行习惯培养方面进行心 与心的交流。

四. 制定各年级段学生习惯培养目标和量化、评价体系, 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随时修改、完善,通过致家长的信等 形式在全体家长中推行各学段习惯培养目标体系。并通过阶 段评价卡、家校联系本及时沟通,不断强化。

制定学校《学生习惯养成阶段评价表》,建立“五星” 评价体系,请家长参与每月一次的自评互评;
为防止学生的 好习惯在假期里放松反复,还通过假期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使习惯培养得以延伸,并在开学后已评选“假期好习惯小标 兵”的形式来肯定学生与家长的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影 响达成共识,确立统一阵线联盟,通过各种方式的家校合作, 不断地优化培养效果。学校、家庭通力合作,共同创设良好 的环境,打造学生健康成长平台,促进学生在教师、家长爱 心的滋润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通过不断的深入工作,教师、家长、学生都有了不同的 变化。“打造以爱为核心的,学与玩和谐统一的快乐家园。” 赢得师生、家长的一致认可。教师强化了习惯培养意识、科 研意识、家校合作意识;
每个家庭因为与学校的真诚合作, 增加了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感,家长自身强调以身作则,又能 有意识去学习家教的理念,注重孩子的习惯培养,完善了教 育理念,提高了对孩子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家教育子女 的方法丰富了,也更加科学,家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幅 度提高;
孩子们在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联合教育下,好 的行为习惯得到了稳固,坏的习惯得到了有效地扼制,孩子 们以令人信服的表现,让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文明向上 的良好行为,校园内和谐向上的氛围逐步形成。

习惯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既有隐性的认 识,又与显性的行动相结合,较好地克服了德育说教与行为 脱离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家校合作,使学生的习惯植根于家 庭学校之中,从社会的基础单位做起,使德育落实于孩子的 基本行动中,从而更具实效性。在校学生受教育和影响的途径和渠道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家庭与学校如船上的两只桨, 需要协同用力,才能达到理想之岸,缺少哪一种教育的配合 都会对教育过程产生破坏作用。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说:
“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 行为的收获;
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
播上 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
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 获得命运的收获。”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 习惯,就如先天形成的一样稳固,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影响。

人在小时候如果能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 好的习惯则终生受益,给人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 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是家校合作的 共同目标和任务。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