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纪委 >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

来源:纪委 时间:2019-11-29 07:49:06 点击: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高等农业院校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技 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担负着中 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他们不仅仅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推 广者,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肩负宣传法律 和执行法律的重任。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法 制建设的进程和未来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农业 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加强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具有很深刻的法制内涵 和法制意义。法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既是促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 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其中每一环节 的实现都离不开法制建设的支持:生产发展需要法制建设作 保障;
生活富裕需要法制环境作支撑;
乡风文明需要法制建 设做依托;
村容整洁需要法律规范去约束;
管理民主需要法 制建设去推动。因此,法制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 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或者从本质上讲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场 法制建设,是以法制之手段在农村社会建立起一种新的秩序, “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 境中,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的过程。”[1]在此背景下,农业院校应深入领会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自觉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农科类大学生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领 导者和实施者,其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再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是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的系 统工程,大学生如果没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和丰富的法律知识 将难以胜任农村工作。

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认清形势,增强自身使命感,通过多 种方法和途径加强法制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 批既懂农业,又懂法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履行自己服 务“三农”的社会职责。其次,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大 部分要从事与农有关的行业,甚至回农村工作。而农村是以 “血缘、地域和情缘”为联系纽带的“乡土社会”,法制建 设落后;
农民是一个传统观念浓重、法律意识淡漠的群体, 这样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将会在长年累月中逐渐销蚀掉 原本就比较薄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因此,这就决定了 农业院校的法制教育,相较于其他学校具有更大的难度和更 强的挑战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业院校加强法制教育的紧 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农业院校的法制教育, 以应对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长期以来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相对滞后,不能适应 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首先,从生源来讲,农业院校由于自身专业设置和学校 特色,在校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是一个 信息相对闭塞,传统保守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在这样 的社会环境中,农村籍学生从小受到的法律观念熏陶不多, 了解法律的途径较少,加之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在课程设置上 的缺陷,他们大多数人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普遍存 在“只要我平时老老实实,法律与我无关”的心态。这种消 极的法律心理状态,一方面揭示他们拥有朴素的正义观念, 但另一方面常使他们在面临法律问题时选择退缩,还可能由 于对法律的错误认知,导致某些极端的行为。其次,从农业 院校的区位劣势来讲,高等农业院校大多地处城郊地带,处 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缘。学校校园文化比较闭塞, 社会上新思潮、新观念的渗入比较慢,农村传统文化影响较 深,学校的法制教育气氛不浓。个别教师和管理人员法律意 识淡漠,在教书、管理和服务中存在违规违法情形,从而对 青年学生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传统人才培养途径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大量法律人才,但是,目前农 村可供利用的法律人才资源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是长期以 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量滞留城市,造 成城市法律人才相对过剩,而农村严重不足[2]。虽然近年 来,农业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也纷纷开设法学本科专业。

但总的来说,这类院校数量较少,培养的学生有限。同时,由于法学专业开办时间较短,专业特色提炼不够,培养方案 不成熟,普遍存在模仿普通政法院校“精英教育”“专才教 育”的做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与当前的社 会需求极不相符。这些情况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而在新 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解决农村法律人才之需, 就需要在传统的“正规”途径之外,寻找“另类”途径来解 决。即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之外,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培养 既懂农业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 会,新技术、新事物不断涌现,从而导致法律关系相互交融, 许多法律问题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3],比如土 地管理与保护,就既要有土地管理专业的知识背景,又要具 备土地管理法规相关知识;
还有,如有关转基因作物的法律 规制、基因专利、动植物品种保护等法律问题同时也涉及生 物技术等高科技知识。高等农业院校有浓厚的科学氛围,在 农科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促使法律与这些学科形成相互 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培养既具有农业科技知识又通晓法 律的复合型人才,是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对法律人才急需的 重要途径。

三、加强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新型教育观,培养面向“三农”的复合型人 才 农业院校的法制教育除“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一般培养目标外,还应具有特殊的目标,即培养面向“三农”、面向基 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与 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农村法制环境的改善有赖于农业院校 法制教育与法律实践。在农业院校特有的氛围中,鼓励农科 类学生通过选修、辅修、双学位等方式学习法律课程,对法 律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和理解,成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者和救济者。同时, 农科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势必将在其后的工作生活中 产生积极影响,其法制观念的增强和依法行政自觉性的提升, 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 学实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法 制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标 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由于受课程性质、 学时和师资力量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法律基础课程处于边缘 化和可有可无的地位,实际效果和期望相距甚远。在此背景 下,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强该门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首先,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和“满 堂灌”模式,以学生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切入点,采用对话 式、研究式、辩论式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 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过程 中,获得启示。其次,应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在影响法制教育的多种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教师。邓小平同志说“一个 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于 教师。”[4]高等院校的法学课教师不仅要深谙高校教育规 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 和较高的法律素质。试想一个连法律语言都不能正确运用的 人,怎么能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法制观念。因此,要加强师 资队伍建设,配齐专兼职教师,把那些受过专门法学训练、 有较好法学素养的教师吸收到教学队伍中来,同时,还要加 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高其法制教 育水平。

(三)广泛开设与农有关的法律选修课,完善学生的知 识结构 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将来要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领导 者和实施者,仅仅掌握常识性的法律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 熟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农业院校都没有开展农业法制方面的教育,部分院校 甚至连法律选修课都没有。农业院校应广泛开设涉农类法律 选修课,增强行业性法律知识教育。如开设《农业法》《种 子法》《农业专业合作社法》《WTO农业规则》等课程。另 外,还要开设市场经济类的法律选修课,完善知识结构。农 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经济是我国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未来农村经济的 建设者和参与者,必须了解和熟悉市场经济相关规则,比如《经济法》《合同法》《公司法》等。

(四)加强平等观念和权利观念教育 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未来更需要农村工 作,与农民打交道。鉴于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体的特点,有特 别加强平等观念、权利观念教育的必要。我国传统农村社会 是以血缘、地缘、情缘为联系纽带的乡土社会,受自然经济, 宗法制度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一般诉诸道德规范来 解决,普遍存在“息讼”“贱讼”乃至“无讼”的观念。农 民受此文化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权利观念不强,在自己 受到侵害后,常常是委曲求全,不敢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

大学生在这样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常年累月的工作和 生活,必然销蚀掉原本就薄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因此, 法制教育中应特别强化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教育。

鼓励学生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甚至为权利而斗争。

大学生不仅要遵纪守法,更要勇于承担维护法律公平和社会 公正的责任。同时,还要树立平等观念,要认识到任何公民 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程度、财产状况等有何差别,都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受到同 等法律保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中,尤其要强调农民 与市民的平等,农民应享受平等权利。

(五)加强社会实践,丰富课外教育 法律本身是一门“入世”的学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院校法制教育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

除了传统的法庭旁听、模拟审判等方式外,还可以结合农业 院校的具体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胆尝试新的实践途 径和方法,构建以“农”为特色的法制教育实践体系。比如 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送法下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农 民了解法律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 次,可以在学校内成立“农村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或“农 民权益保护中心”,由师生兼职法律服务人员,通过“承办” 真实案件,参与访谈、咨询、调解和辩护等环节,亲身体验 处理真实案件的技巧。再次,社会调查在提高法律实践能力 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可在法制教育中广泛应用[5]。

农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独特影响,组织学 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 了解中国法制的现实状态,特别是广大农村存在的社会矛盾 以及对法制的基本需求,掌握法律在现实中运用的基本经验。

总之,法制教育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拘一格,使学生 多接触法律知识,培养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以期达到更 好的教育效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 重大历史任务,其中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农业院 校应深入研究其内涵与要求,正确认识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 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既懂农业,又懂法律的高素质复合型才,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高校自身的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