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纪委 > 教育学培养模式的探析|教育学

教育学培养模式的探析|教育学

来源:纪委 时间:2019-11-28 07:48:41 点击:

教育学培养模式的探析

教育学培养模式的探析 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发展概况与存在问 题 成绩的背后,依然有着无法掩饰的问题。一方面,在我 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培养 呈现出主体性迷失,盲目追求和借鉴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忽略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本土”环境[3];
研究方向过于 偏重理论性,忽略了在实用性研究方向上的投入与发展。大 多数院校无法提供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践场所,导致学 生实践能力偏弱,无法独立完成具体的工作。这些都不利于 高校输送专业类、实用型人才的发展要求,致使这一学科的 发展不能快速跟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现实性要求。另一方 面,开设职业技术教育学的高校不仅偏少而且分布过于集中 在沿海地区及东部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相对较少,这就使得 集中了我国主要能源、矿源的西部地区却缺少以实际发展需 要为主体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人才,使职业技术学校发 展受到限制,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 术工人的增长需求,因企业缺少较高素质的职业技术院校生 源,大部分企业不得不雇佣本科生来从事一般性技术工作, 在拉高企业成本的同时却没有实现更高的资源配置,实际的 劳动力需求与现实的人才供给出现结构性矛盾,出现经济热 与就业冷的双重矛盾。最后,有关部门和各高校对职业技术 教育学的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使大部分本科毕业生,特别是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 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在考取研究生时往往忽略或不愿从事 这一专业,致使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院校所招收学生 生源较窄,所招学生多集中于文科类专业。以笔者所在学校 为例,近四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中,工科背景人数寥寥无几, 其中,2010级研究生中英语专业3人,技术教育学专业 1人,学前教育学专业1人,汉语言文学专业1人;
201 1级研究生中英语专业3人、广告学专业1人、新闻学专业 1人、日语专业1人。2012级研究生中,国际经济与贸 易专业2人,英语专业3人,软件工程专业1人,财务管理 专业1人;
2013级研究生中,会计学专业2人,英语专 业3人,特殊教育学专业1人,舞蹈学专业1人。

二、陕西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发展现状与存在问 题 与全国的情况相比,作为内陆大省的陕西又有其特殊的 现状与问题,陕西的综合教育水平居西部之首,尤其是高等 院校的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是典型的教育大省,也是向经 济发达地区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陕西现 有中等职业院校593所,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37所, 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达到110万人。近些年来,陕西地方 经济发展较快,以北部能源及南部有色矿藏为支柱的地方特 色经济模式,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开采、加工、运输等产业的 发展,产生了一大批相关企业和制造工厂,成为陕西地方GDP飞速增长的核心因素,与此同时,以关中地区为重点的 旅游业及农作物种植业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隐藏 在繁荣景象背后的深层矛盾已越来越成为横亘在陕西地区 经济发展面前的巨大障碍,相关高校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 培养模式上的呆板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之 间的差异,使经济飞速发展与缺乏实用型人才需求方面出现 巨大缺口[4],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较多 缺陷。(1)不仅职业技术学校较少,设置职业技术教育学 研究生的高校更是偏少,目前只有四所高校且年计划招生人 数总计才20人左右,毕业生人数远远无法补足职业技术院 校不断发展的需求缺口。(2)四所高校在职业技术教育学 的培养方向上几乎全部偏重于理论教育,只有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所高校设置有“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研究”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这两个专业性方向, 但其招生年计划人数却只有2人,根本无法对相关职业技术 院校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和改变作用,使得相关领域缺少 专业的职业技术人才,多数企业无法从职业技术院校招收到 高素质技术工人,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不平衡 性被进一步放大。(3)受陕西本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 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认识不足,大多数毕业生在硕士深造中 依然以传统高等教育学专业为首要选择,以至于使大多数院 校没有开设职业技术教育学这一专业,而已开设这一专业的 高校却依旧延用高等教育学硕士的培养模式来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导致最终输 出的人才与现实的需要不相适应。(4)从开设职业技术教 育学研究专业的四所高校看,缺少与本地职校、相关企业的 交流合作,学生缺少实践基础,固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无法 培养出能够灵活适应现实要求的人才,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学 研究生成为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鸡肋,职业技术教 育学专业也就相应的变为不显重要的边缘学科。

三、对陕西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 与建议 1.增加培养院校,并根据本校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专 业方向陕西作为中国第三的教育大省,作为西部地区的教育 魁首,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西部的人才水平。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最终要依靠人才带动,一个地区 的发展繁荣从来都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因此,陕西做为中央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和我国内陆地区的教育大省,不仅 肩负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方向,更应积极推动我国 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展。(1)陕西不仅是全 国的教育大省,更应该成为全国的人才大省,目前我省的经 济发展己进入拐弯超车的快车道,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 培养方式上应做好分工,985类和211类高校应偏重培 养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前瞻性研究,重点 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
一般类综合高校在学生学好相关理论 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操作性培养,注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教育部应加大对陕西地区研究生培 养的扶持力度,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和有效的政策倾斜,一方 面应加大陕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应扩大陕 西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授权点的建设和发展,使通过自 身努力和一定的学习深造,达到硕士生要求并具备资格要求 的学生都能够从事职业技术学的教育和实践,从而扩大和充 实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人才队伍。(3)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 发展不断加快和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职 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向,应适当向具有工科背景、突 出实践性、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方向发展,适当增加理 工科院校学生的招收数量。2.改变培养模式,以实际的专 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目前,陕西地区职 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课程模式仍是传统的教育学的“学科导 向”模式,往往把陈述性知识放在优先地位,偏重理论和基 础,强调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忽视实践作用[5]。

作为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设计应当从工作实效而 不是学科结构中获得,加强“实践导向”,使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设置以注重学生的工作实践为侧重点重构职业技术教 育课程框架,职业技术教育学人才培养在学科建设上进行分 类和凝练聚焦,明确各自的主攻方向。(1)师范类高校应 根据本校优势学科,选择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方向,利用自身优势培养有针对性、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 学研究生。在教学方向上应以职业技术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职业教育等理论研究课程为核心,加大培养 教育方面的人才。(2)工科类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应以专业 领域研究为主,在培养方向上应以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培 养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操作,加大培养应用型人才,同 时做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等教学研究。

(3)综合类高校应结合各学科特点,在现代职业技能体系 与结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评估与质量管理、高等职业 技术教育行政与管理、职业技术培训与就业等方面做深化性 研究,侧重培养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型人才。3.加大高校 与职校的合作交流,了解对方的优势特点,有目的建设高校、 职校、企业三方联合的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的 实践教学是影响硕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高校 的产、学、研结合都只是形式上的程序,大部分院校没有稳 定的实习基地,没有与相关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而所谓 的合作大部分是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进行,缺乏深入的了解 和长期的跟踪调研,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地方企业的参与 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因此,若要使职 业技术教育学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努力改善实践教学的环 境与状态。首先,高校与职校必须建立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平 台,使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真正与本地职业技术学校 需求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其次,相比于职校, 高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上拥有更多的优势,所以建立以高校为 枢纽点,链接职校与企业,有针对性的三方合作平台,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互补,既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可为 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同时也能给高校的教学提供有效、稳 定的实践平台,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更多的 实践机会;
再次,建立以企业为主导、职校为辅助的监测体 系,在三方合作中,不断对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应用性 进行检测,不断促进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 完善与改进,使之成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输出基地。

四、结语 任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前 进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也不例外。陕西在拥有本 地特色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下,寻求适应于经济需求的职业 教育模式,对整个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地区经济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职业教育, 作为上游研究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 将不断的取得进步,必将越来越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将成为本地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助推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