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它也用于了交换,符合商品的定义。所以说是劳动产 品。”有的学生说:“不是。”但说不出什么理由。这时候, 我做总结发言:“它不是商品。从定义表面一看,付出人类 劳动了是劳动产品,也用于交换了,它应该是商品。但它却 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即不可以 吃,即使付出再多的人类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说它不 是商品。同时,同学们以后再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 认真进行选择。”就这样,学生在兴趣当中,把关于商品的 这两个知识点就记住了。
三、例子应简单易懂 我们讲事例不应过于复杂,而应该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易懂。例如,哲学常识当中的因果联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先行后续的关系。(2)必须符合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我讲了这样一句话:“俗话说:‘吃饱了不饿。’‘吃’这种现象引起‘不饿’这种现象的产生。在这个事例当中,‘吃’ 是原因,‘不饿’是结果。”道理很浅显,一听就明白了。
又如,讲到链条因果(即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 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
反之亦然)时,我是这样讲的:“吃 ―――饱――不饿。在‘饱―――不饿’过程中,‘饱’是 原因,‘不饿’是结果。而在‘吃―――饱’过程中,‘吃’ 是原因,而‘饱’则成为了结果了。这中间的‘饱’在这个 关系中是原因,在那个关系中是结果,这就是链条因果。” 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刺激,也是帮助他们记忆的一个有效手段。
例如,我曾对学生多次讲过纸币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只 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学生做题时还是总出错。于是, 我在讲这道题时,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刺激。我讲道:“100 元买了一个饭桶,体现了这100元纸币有使用价值,能满足 我的需求,但是它并没有价值,因为这个交换实质上是100 元所代表的金银和饭桶之间的交换。在这次交换中,100元 纸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的本质是价值符号。”此后, 有学生反映看到“讨论纸币有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题”时, 就想到了饭桶这个例子,题也就会做了。
四、恰当使用夸张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值得一提得是在授课过程中适度的夸张或者和现 实生活差距较大的事例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 到“通货膨胀”时,涉及纸币贬值,我给学生讲了2009年扎 伊尔通货膨胀的例子。以“小朋友抱着十几打的扎伊尔元,每一打都是十几万,去买两袋方便面”总结出通货膨胀的最 重要的两个特征: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又如,维护人民币 币值稳定可以从反面来讲。现在美元对人民币1:6.5,如果 一元人民币可以换一万美元,那么中国人就有钱了,就富裕 了吗?这是错误的,对我国的进口有利了,但不利于出口, 且从长远利益来讲,不利于我国扩大内需、生产的扩大、技 术的进步,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再如,在高一经济常 识中讲到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学生难以理解。他们 现在是有很多好东西放在眼前不知道吃哪一个,不能理解怎 么温饱还是问题。于是,我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他们讲这些 生活的反差。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五、总结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关 于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体会,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找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以便提 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