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记载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相对 于白话文来说,文言文这一书面文体语言十分简洁,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韵 律十分独特。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效率并不高,这一环节的教学相对薄弱,没能 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不少学生表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拗口难读, 课堂上教师针对考察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言文的语法句式梳理,并且在现有环 境中文言文的参考教材客观标准练习,没能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氛围,学生学 过就忘,学习效率有待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整个教学 过程进行规划,以传记类文言文为例,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 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达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一、存在问题 (一)缺乏学习的语言环境,使用价值弱 白话文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 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现代汉语更加书面化;古代的正式文体是文言文,形 式规范,并且用词用字较为统一;两者并不具有任何矛盾,仅仅是不同时期的记 录文体。新中国成立后,在广泛教育的普及目的下,大力推行白话文的应用,由 于白话文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便于理解,书面语言和日常用语一致,相 对于文言文的拗口难读,需要经过学习才能理解语法句式来说,接受度更大。造 成现有的教育体系总环境中,文言文的使用普及程度十分低下。
(二)文言文学习有所限制,教法较落后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士农工商明确的表示阶级地位的高低,士是封建 社会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文言文广泛应用于官方书面记载中,是统治阶级所占 据的资源,因此文言文在民间并未广泛普及。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达到广泛教 育普及的目的,推行白话文应用,文言文开始没落。文言文自身体系的限制,学生除了学习并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语法句式和通假字等,还需要对作者的时 代背景、创作环境及语境进行深入了解;以考试为目的,学生学习文言文仅仅作 为一个任务,教师根据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梳理语法句式词意,理解全文,忽 略了文言文的使用价值,同一个词在不同文章中还有不同的用法和理解。文言文 自身文体体系有所限制,教学方法也较为落后,急需解决。
二、解决对策 我国五千年的文献资料都是使用文言文作为书面文体记载的,学习文 言文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仅 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同时还要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拥 有完成考核的基础知识同时,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从文言文走进历史,学习中华 文化精髓,领略文言文的魅力,进而传承文化精神。
(一)夯实文言知识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传记类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抓住识人、明事、评 价、觅线的文体特点,如苏教版语文学科中《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师在导入时 可以把人物传记的特点列出来,即“某某(人)+基本情况(品质)+具体材料1、2、 3……(事+作者评价)”,“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 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 在学习文言文字词用法、通假字等等,可以建议学生使用《古代汉语词典》与《现 代汉语词典》相结合,像苏教版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状语后置句“①拜送书 于庭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③设九宾于廷④会于西河外渑池”等,通过自主学习,理 解文言文中固定句式用法,这样在学习这篇文言文的时候积累文言知识,在之后 的学习中可以较为正确的理解字词注释,有助于提高日后的文言文阅读理能力, 夯实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基础以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不同类型的文 言文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主要通过人物的作为分析人物品 质。在苏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学习《屈原列传》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询问端午节 来历导入,引起学生互动发言,介绍完屈原生平和影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 组探讨学习,同时布置作业,如文中“怀瑾握瑜、博闻强识”等成语典故,发起课堂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再如苏教版的《刺客列传》中教师可以让 学生分组诵读,并且通过分角色合作,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在尖 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将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课 堂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能深刻体会作者所欣赏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
创设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目前,苏教版高中语文学科中传记类文言文都比较典型,语文教师需 要转变文言文的教学观念,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改 变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夯实文言文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 教材内容,拓展文言文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 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传承中华文化精神。
作者:殷春花 来源:知识文库 2016年21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