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纪委 > [趵突泉里全是水对中低年级学生习作指导切莫过度]

[趵突泉里全是水对中低年级学生习作指导切莫过度]

来源:纪委 时间:2019-10-16 08:11:40 点击:

趵突泉里全是水对中低年级学生习作指导切莫过度

趵突泉里全是水对中低年级学生习作指导切莫过度 我在带师范生实习时,翻阅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一个孩 子在作文里写下“走进趵突泉公园,看见趵突泉里全是水”, 教师在旁边批注“废话”。起初看到这句话我也觉着很滑稽:
趵突泉里没有水还叫趵突泉吗?其实仔细想来,这还真不是 废话。

“趵突泉里全是水”这是一个第一次游览趵突泉公园的 孩子的最新鲜的发现、最惊奇的感受:趵突泉里这么多水, 全是水,没有石头,也没有杂草,和郊外的小河不一样;
趵 突泉公园里到处是水,和植物园、动物园、百花公园都不一 样。这样想来,孩子说“趵突泉里全是水”难道还是废话吗? 童言无忌。孩子头脑中没有语言的规约,也没有语言的 范式,孩子的语言是自我发现和自我感受的最直白的表达。

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写道:“我的眼睛很小,一笑就看不见了。” 教师帮他修改为:“我的眼睛很小,一笑就眯成了一条缝。” 显然,孩子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写自己的眼睛的,或许 很多次当他哈哈大笑的时候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或者当他 看自己的照片时,发现自己笑的时候眼睛被脸部肌肉挤没了, “眯成一条缝”不是孩子自己的体验,而是教师的经验。“子 非鱼,安知鱼之乐?” 还有—个孩子写“雪白雪白的雪啊”。“雪”白得让孩 子喜出望外,让孩子不知所措,这“雪”白得比洁白还要白, 除了“雪白”,他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来形容眼里的雪,只能是“雪白雪白的雪”。孩子的语言是诗性的语言,是不涉理 路的语言,是对事物、对生活新奇的感受的言说。“群籁虽 参差,适我无非新。”我们多久没注意趵突泉里全是水了, 我们多久没有见到雪白雪白的雪了,因为我们的眼睛已被世 俗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已被人云亦云的常识钝化,万事万物 在我们的头脑中已成为一成不变的概念,语词已成为单一的 能指。无忌的童言,使语言重新焕发生机,也唤起了我们对 世界的注意。有时,孩子的“废话”恰是闪闪发光的宝石, 教师要擦亮自己的童心,发现孩子语言的灵性,不要用语言 的规范和常识遮蔽孩子语言的光泽。

低年级习作的过度指导还表现在对学生行文规范的过 高要求上。语言是思维的显现,语言的不涉理路,源于思维 的跳跃性。年龄越小,思维的跳跃性就越大,而逻辑性就越 差。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习作常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或句群、 段落层次混乱的情况,有的教师要求过于严格,一篇作文往 往要经过以下漫长的写作过程:打草稿——自行修改——同 学互改——家长审阅——教师批改——誊抄到作文本上— —教师打成绩。虽然费尽周折,但很多孩子的作文还是不尽 如人意,甚至被教师罚重写。有的教师竟然规定了固定的写 作套路:写人,必须按照“外貌、事例、抒情”三个步骤来 写;
写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固定格式写;

写小动物,一定是“样子、生活习性、抒情”三部分的相加。

所以,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结尾:“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大明湖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我喜欢小白兔!”等 等。

用僵化的写作套路规范孩子的思维,必然是方枘圆凿, 格格不入。聪明的孩子能很快高歌猛进,写出的文章文从字 顺,微言大义;
“笨”孩子悟性差,写出来的文章满是毛病, 教师批得累,孩子改得苦,久而久之,教师和孩子都失去了 信心。

有时孩子的“微言大义”并不是孩子的真心话,而仅仅 是教师思想或教材编者意图的代言。

和同事聊天,同事说她儿子写作文总是抓不住题意。上 小学三年级,有一次教师布置看图写话作业:四幅图,第一 幅是一个孩子在家里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第二幅是窗外下雨 了;
第三幅是孩子一手撑伞,一手拿伞往外走;
第四幅是孩 子拿着伞站在公交站候车亭下。成年人一眼就能看出图的立 意:下雨了,孩子拿着伞去公交站等妈妈或爸爸下班回家。

可是同事的儿子写的是:“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作业,写着 写着下雨了,我很高兴,就拿着伞跑到雨里和小雨点捉迷藏。

后来雨下大了,我的衣服都淋湿了,我就到了一个没雨的地 方看雨。”孩子的兴奋点在于下雨带给他的快乐,丝毫没有 理会编者设定好的关心父母的主题。其实图画设定的生活场 景本身就是虚假的,并且是不合乎常理的。其一,现代社会 各种不安全因素时刻威胁着孩子,家长哪里敢留孩子一个人 在家?其二,同样出于安全考虑,家长更不会让孩子下雨天一个人去公交站。其三,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给孩子送伞的 情景屡见不鲜,三年级的孩子主动给父母送伞的事情可能性 微乎其微。因为这样的事情是生活中不常见的,孩子没有这 样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难怪不往编者的意图上想。

无独有偶,王崧舟老师在《作文教学三问》一文中提到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写的作文《我的理想》:“爸爸没有走的 时候,希望我当个科学家。爸爸走了以后,妈妈希望我当个 公安。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条 狗。因为,我和妈妈都怕鬼。听说,狗是不怕鬼的。如果我 成了狗,我们就不用怕鬼了。”语文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一 个大大的叉,还特意写上评语:“你成了狗,你的爸爸妈妈 不就成了狗爸狗妈了吗?记住,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在老师 看来,理想一定要远大,要有意义,要能对人类做出巨大的 贡献。‘当一条狗’怎么能是小学生的理想呢?”其实,远 大的理想,有意义的理想,那是老师的理想,与这个孩子何 干?他只想当一条狗保护自己的妈妈,老师有什么权利对孩 子的理想做道义裁决? 孩子的写作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写作终究是个性化 的行为,写什么、怎样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顾孩子 言语天性和个性的过度指导不仅无助于孩子言语能力的提 高,反而会挫伤孩子言说的积极性。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 尔所言:“葡萄藤应该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 来葡萄,相反,不管出于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 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会被破 坏。” 儿童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的习作也不是成人写作的练 习。儿童写作是儿童生活的记录,是儿童情感的表达。“人 生识字糊涂始”,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心灵纯洁,情感丰富, 富有幻想,思维和语言没有禁忌,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作文 的标准评判孩子的写作,也不能用成人的思维规范、禁锢孩 子的写作行为。孩子的作文应该是这样的作文:抒性灵——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眼前所见、耳中所听、内心所感,情 动辞发、独抒性灵;
写趣事——生活无大事,处处有趣事, 把有意思的事写得生动有趣,“无理取闹”,方显本事;
葆 童心——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对生活有独特而新鲜的体 验,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儿童要用儿童的语言 写儿童的作文。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