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纪委 > 核心思维_探究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

核心思维_探究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

来源:纪委 时间:2019-10-14 08:04:29 点击:

探究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

探究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 一、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是湘版《科学》五年级《简单机械》单元的第 二课,学生虽然在前一课研究了《生活中的好帮手》,认识 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并联系生活实践知道使用工具能带 来方便,但没有具体接触某种简单机械,因此,本节也是具 体认识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材中安排了四部分内容:认识 一种简单、典型的杠杆(阿基米德“ 撬地球的杠杆”);

寻找杠杆的秘密;
认识生活中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杠杆;
制 作小天平。教材体现了知识能力并举和“ 科学知识源于生 活,科学知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力求体现“ 认识— — 实验—— 分析、整理数据信息—— 检测—— 结论—— 运用”的探究活动程序,让学生体验实验验证是科学实验的 重要过程,渗透科学实证思想,努力使学生的理性思维有所 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使用过杠杆类工具,例如剪刀、 筷子、钓鱼竿等,但对于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缺乏较为系统的 科学认识,对杠杆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五年级的孩子对于 科学探究的环节已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了提出假设、设计 实验计划、实验验证的初步探究能力,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 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初步感受杠杆的作用后,能对“ 杠杆怎么就能撬动重物”这个问题提出猜想。

2.认识杠杆的结构,知道杠杆的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3.能设计完成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杠杆省 力的规律。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记录。

4.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够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 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在讲台前有这么一块大的、不规则的石头,你能 移动它么?试一试。

(学生议论纷纷,提出很多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如抱起 来、抬起来、滚动等。之后,教师讲故事“阿基米德撬地球”, 并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
还有别的方法吗? (有学生想到用木棒撬起来,教师就提供木棒让他们试, 看到石块移动了,他们很有成就感,很自然地说出用木棒撬 可以省力。)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感性认识,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更能体会到使用木棒带来的好处,为后 面认识杠杆的概念做好了铺垫。

2.认识杠杆 讲述:像刚才我们将石块撬起来的装置叫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展示课件,学生讨论,认识杠杆的基本构成:支点、 动力点、阻力点。) 设计意图:这种简单、典型的杠杆的概念是从生活中的 现象得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设疑:使用杠杆就一 定能将大石块撬动起来吗? (学生上台体验:分别移动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 置,看效果有什么不同。之后,学生汇报体验结果。) 设计意图:知道了杠杆的概念,又回到生活中体验,从 而明确杠杆的三个点可以变化,让学生再次产生问题,体现 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小结:看来杠杆还有不少秘密。

3.寻找杠杆的秘密 提问:(出示杠杆尺,在一端挂重物,在另外一端用手 向下撬起重物)请来确定杠杆尺上的支点、阻力点、动力点? 提问:现在的动力点就是我的手向下用力的地方,这个 力到底用了多大,眼睛可看不出来,同学们有办法让这个力 显示出来吗?设计意图:搭建发展学生思维的“ 脚手架”, 鼓励学生猜想,充分让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出合理的探究活 动。有学生提出用测力计去测量,通过启发,更多学生赞同 直接在动力点上挂钩码、数钩码的个数。只有让这个力的大 小显性化,才能采得实验数据,才能进一步地分析。

总结:为了准确测出力的大小和寻找杠杆的秘密,我们在阻力点上悬挂一定数量的钩码作为需要撬动的重物,在动 力点上悬挂一定数量的钩码作为动力,把重物撬起来,使杠 杆尺平衡。

支点到动力点和阻力点的距离按格计算,力的大小按钩 码数量计算,为了准确地获取实验数据,实验中我们必须让 杠杆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2 格挂了 4 个钩码作为重物,那么右边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 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还有哪些情况也能平衡?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杠杆尺的原理和操作不是很清楚, 如果一下子放手让他们研究就会比较盲目。教师的演示让学 生认识到怎样使用杠杆尺,在不同的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尺 平衡,为学生后面的自主探究做了启发和铺垫,增强了探究 的有效性。

提问:要获得我们所需的实验数据,如何设计实验方 案?请同学们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学生能够对实验的目的、步 骤、材料和怎样做有一个清醒的思路,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 严谨性。

(学生分组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之后,小组代表汇 报,出示数据。) 提问:注意观察记录表两边的数据,大家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的交流汇报展示了实验过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明白动力点到支点 的距离越远越省力这个道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做科学研 究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小结:使用杠杆有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情况。

4.总结、拓展 讲述:“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古希 腊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就是他最先发现了杠杆原理。

同学们分析一下,阿基米德所说的“ 大话”能否实现?他 的猜想有没有理论依据? (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用杠杆尺探究了杠杆的秘密。其实生活中的 杠杆有很多,请你指出下面这些杠杆的阻力点、支点、动力 点,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类杠杆,各有什么优点。

四、教学反思——探究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 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探究效果,我认为重 点就是要发展学生思维,本课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 虑:
1.充分理解教材内容 撬动大石头,在生活中有两种方法,即向下撬、向上撬, 但后一种方式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他们难以分析清楚阻力 点、支点、动力点,难以与杠杆尺建立联系。实际教学中, 我采取的是前一种方式,并结合“ 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做了强化,学生的思维顺畅,他们对阻力点、支点、动力 点的分析一清二楚,并且很容易与杠杆尺建立联系。

2.教师的引导要适度 我用杠杆尺撬“ 重物”,手在“重物”的另一端用力,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杠杆的原理。手向下撬的力,可以用一 定数量的钩码来代替,这一点学生也能很快想通。这就为后 面用杠杆尺做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思路的把握,当一个学生交 流实验方案时,提示其他同学补充完善,避免重复,使实验 方案更明确、更有效。

教师的指导要适度,有时需要教师直接给予、和盘托出, 有时只需提供一个思路,让学生接着往下想,点到为止。因 为学生对杠杠作用的原理不是很清楚,如果一下子放手让他 们研究就会比较盲目,因此,教师的演示非常有必要。学生 一旦掌握了方法,教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主开展后面的探 究。

3.精心设计实验记录单 教材中实验记录单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实际上就是一 个杠杆尺的“ 模型”。这个“ 模型”很直观,有助于学生 展开思维,他们稍加分析就能很快明白杠杆平衡的秘密。

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杨柳路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