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纪委 > [虚拟世界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方法分析]

[虚拟世界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方法分析]

来源:纪委 时间:2019-10-06 07:48:41 点击:

虚拟世界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方法分析

虚拟世界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方法分 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9749(2014)01-0071-03 一、补充虚拟世界的必要性 第一,虚拟世界的产生引起了诸多的变化,这是当今时 代的一个新问题,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如何从哲学层面上认识和把握虚拟世界的问题,小则关 乎到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则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青年人的发展,甚至于国家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的发展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 为青少年是虚拟世界的主要影响对象,他们直接参与其中的 机会更多,所以有必要将虚拟世界的主要影响对象分为两类 加以考察:一部分是正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青少年,另一部 分是经历了虚拟世界并正在虚拟世界中的在读大学生。两者 是有不同之处的。不过本文暂时主要考察的是高校中虚拟世 界中的大学生。

二、拓展的主要内容、环节和步骤 随着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和发展,特别是90 年代互联网的普及,虚拟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引起了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和存在方式。至于与虚拟现实相关的问题,比如虚拟现实的 含义、产生、发展等,国内外都有丰富的研究。1.拓展的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虚拟世界的扩展与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关 系,特别是虚拟世界的扩展引起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章节安排和内容设置。首先,主要完成四 个方面材料的梳理,调查问卷的整理。比如在以下四个方面 (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社会历史领域),虚拟世界的 产生引起了哪些变化等等。其次,从宏观上进行课题的论证 和总结工作,比如总结虚拟世界的产生所引起的诸多变化, 进一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合理途径,提出积极 的建议,及其与原理课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拓展的环节 环节一,虚拟世界的扩展与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含虚拟世界的产生引起了哲学的诸多重大变化和思考。环节 二,虚拟世界的扩展与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内容设置和章节安 排,以及思考题设置,含如何将这些变化和反思在原理课教 学中体现出来,并正确引导同学们从哲学原理的高度认识虚 拟世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环节三,虚拟世界的扩 展与原理课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中,环节二 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细分为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 和章节安排、课后思考题设置、教辅材料编写、教学光盘刻 录四个步骤。

3.拓展的步骤 (1)第一个步骤,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和章节安排 这里根据内容的需要,虚拟世界的产生所引起的诸多变 化及其与原理课的课程教学的思考,又分成本体论、认识论、 价值论、社会历史领域共四个方面。

本体论部分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增设虚拟世界与马克思 主义的物质观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变更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 和反思及其对策。具体说,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存 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此前有人研究了虚拟世界的产生与主体性的减弱,主体 间性的增加。比如,国内学者皮海兵在他的著作《内爆与重 塑:网络文化主体性研究》中探讨了该问题。“将虚拟关系 转化为现实关系,既拓展了人际交流的范围,也丰富了人类 现实生活的内容。另一方面,人们会将网络生活的经验吸收 到现实生活中,‘假如一个人在网上的夸张可以为人所接受 或者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注意,这个人就会在实际生活里采取 同样的行为,而不必害羞’。”[1]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从形式上摆脱了社会自我的 束缚,大胆展现出一个更为真实的自我,这一自我本身就是 对现实自我的超越。”[2] 认识论部分主要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认识和 实践的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在虚拟世界里怎样,在马克思 主义的认识论当中又当如何认识。尤其是虚拟世界与马克思 主义的实践观的联系和区别,变得突出。见教材《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二章。这些虚拟世界的扩展和变化在认识论的教学改革中最好有所体现。此前有人研究了虚拟世 界作用之下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比如,国内知名学者 吴国盛等。再比如,美国学者安德鲁·芬伯格(Andrew Feenberg),他在《技术批判理论》一书中,有相关深入的 探讨,他探讨了“存在论的设计”,也探讨了计算机的作用。

他说:“当把计算机当作一种交往媒介来考虑时,计算机就 是为了日常生活的逐步共享而创造的一种环境。在这种概念 中,计算机不是‘人的形象’,而是我们在其中活动和反过 来塑造我们的领域。”[5]可见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在虚拟世 界里的相互作用有多大。

总之,在认识论方面,网络文化提高了每个人的主体地 位,个人面对庞大的网络文化整体将不再是一个弱小的个体,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更加具有自觉性,他将自身的本质 赋予网络,使网络文化为了个人而存在,同时将网络文化的 本质内化于自身,使自身成为全面的社会主体。网络文化也 加强并改善了人与社会的联系。主体性不仅仅是个人的主体 性,社会也是一个有机体,有自组织能力,相对于作为客体 的自然界具有整体的主体性。与工业社会相比较而言,网络 文化社会将赋予主体的人更多意义上的自由。

价值论部分主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包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建设在虚拟世界里如何能够 经受住考验,它会受到哪些影响,及其相应的对策是什么。

虚拟世界的扩展与价值论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建 设在虚拟世界里如何能够经受住考验,它会受到哪些影响, 及其相应的对策是什么。此前有人研究了虚拟世界的产生与 价值观的确立和影响,比如,美国的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著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一书中, 特辟一个题目,“网络世代的价值观”,来研究此问题。“很 少科技是价值中立的。电视所传递的强烈信息,就是塑造时 代世界观的极大推力。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婴儿潮陆续成长 并掌握社会主要权力时,他们也接过了媒体,并灌输自己的 意识形态。反观新媒体因为具体分散性、互动式及多对多的 本质,反而有较大的中立空间。孩子们开始在新媒体情境中 彼此沟通、玩乐、学习、工作及思考,自然就生成了新的价 值观。这个时代正开始积极地学习,更甚以往,我们称为‘时 代学习’。”[6] 虚拟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或许更加具有评判世界对 错的理性和理由。因为他们是年轻的领航员,由于他们质疑 传统机构可以提供好的生活,因此他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 任。

社会历史领域部分,虚拟世界的扩展与社会历史领域的 教学改革也要相应地加以调整。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第一 个是作为社会基本矛盾之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 虚拟世界的扩展影响下引起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和变化。见 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三章。另一个是科技的作用问题,虚拟世界的扩展代表科技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 科技发展的水平越高,相应地人文关怀变得更加重要,这一 部分需要突出强调。

此前有人研究了虚拟世界的产生与社会历史领域中的 某些问题,诸如虚拟世界的产生与生产力的变革等,比如, 美国学者安德鲁·芬伯格在《技术批判理论》一书,以及《功 能和意义:技术的双重面相》等文章中有相关的探讨,他曾 提出当今技术的功能的拓展等,丰富了生产力的内涵,有助 于进一步研究虚拟世界的产生与社会历史领域的发展。

(3)第三个步骤,教辅材料编写 此外,如果需要的话, 考虑是否写一本指导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指导性的小册子,作 为辅助学习的材料。

(4)第四个步骤,教学光盘刻录 笔者还提议要录制现 场教学的光盘一张,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资料。

三、余论 正如泰普斯科特在 《数字化成长》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网络时代正将新媒体由神秘禁地转化为数百万人参与、自 由发挥的大环境,在庞大人口分布的坚实力量及不受限制的 心灵的带动下,网络时代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以往冷 淡、呆板无用、单向传播的大众媒体完全不同,他们建构了 一个任何想法都可以发声的场所——无论是否威胁到当代 的社会秩序。鉴于网络世界的发展和虚拟世界的扩展,我们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应该有所关照。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离开时代的发展空谈哲学是不可取的,同样,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也要考虑到时代发展的问题。那么,在此前提之下 来探讨虚拟世界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 内容的拓展,意义就更加明晰了。

参考文献 [1][2] 皮海兵.内爆与重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214,214. [3][4][5]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韩连庆等译.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6,111,133. [6] 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M].陈晓开等译.大连:东 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17-41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