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性、抽象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基础课程,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1]。由于理论性较强、 基本知识点多、概念多、很难具体化,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 味,难以学习掌握,于是就出现畏难、厌学等情绪。但是电 工基础这门课与实际联系密切,有许多电路实验,实践性较 强[2]。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加之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很难投入学习,教学效果普 遍较差。由于以上现象,我认为如果转变我们的教学思路, 及时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使电工基础教 学过程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丛生,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是值得广大教育从业者深思的。本文将抛 砖引玉,对电工基础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1先做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引出理论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很多知识点都有相应的实验,是门 实验项目很多、与实践过程紧密联系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 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分开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 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将实验教学的作用更好 的发挥出来。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 候往往听过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大家都知道当我们亲眼看到 某个现象,或者亲自动手某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当学生看到了具体的现象或者亲手完成了某个实 验项目的时候往往非常兴奋,此时他们对课堂的内容是非常 有兴趣的。所以只有通过亲自去做,亲眼去看,才能使抽象 复杂的知识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我们可 以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先做实验 再讲理论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介绍电阻等基本元器件的时候, 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各种电阻的实物,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 手测量电阻的伏安特性,并且记录实验数据,老师可以对学 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此时 老师再进行答疑即理论教学。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比 起从定义到定义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整个过程也可以边 做边讲地进行,注意“讲”、“做”结合,在教学中能提高 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下面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为例介绍下这种教学 模式实施过程:
1.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 1.1.1实验需要的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 电流表;
(2)2.恒压源(双路0~30V可调);
(3)EEL- 53组件。1.1.2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源US1 用恒压源I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 +6V,US2用恒压源II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 出电压调到+12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开关S1 投向US1侧,开关S2投向US2侧,开关S3投向R3侧。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 并熟悉线路结构,掌握各开关的操作使用方法。将电流插头 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个电流值。按 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 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然后根据图3-1中的电 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记入表1中。
1.2分析基尔霍夫定律实验结果(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完成实验同学们得到很多组数据。我们可以分成几 个小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分析,观察自己测量出来的数据 有什么规律。(此处老师会在旁指导)例如测量数据如下(表 2)。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不难发现I1+I2+I3=0。
1.3通过实验结果引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上一步的讨论结果实质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
在此环节老师开始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进行详细讲解。此时 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听课就会更加认真,理解起 来也更加容易。
2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不论是以先实验的方式引导教学,还是以往的教学方式, 分组讨论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老师 和学生之间会有更多交流。从上课开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 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布置一个任务,然后学生 开始进行分组讨论。当然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需要注意 学生的基础,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需要布置一个学生通过一些努力可以解决的任务。同时,在 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旁穿插引导。最后,教师对学生 的讨论结果做个归纳总结或是进一步深入讲解。例如,在上 面介绍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做完实验 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找看自己的测量结果有什么规律, 并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培养 自己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这个任务难度不高,学生通 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 的信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被激发了,能力被培养了, 信心也被提高了。
3结语 以上是我对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一些见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已经使用上文介绍的方法。使用上述 方法之后效果对比如下表3:以上证明这种方法能很好地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多 多考虑学生的基础等因素;
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 思考、多探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挖掘学生 的潜能,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