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1.1云计算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构建模式,可降低建设成本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对院校来讲,教学科研和日 常办公的基础设施投入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并且由于各自为建,这些设施只能 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使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没有发挥应有 价值。利用云计算IT基础架构,能够建立统一的架构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整合资 源,形成综合集成、功能强大的高校教育基础设施云平台。各院校按照整体架构 进行统一部署和建设,而无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
1.2云计算提供了新的资源共享模式,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当前,高校资源库建设还存在着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共享程度低,以 及沟通协作信息链路不畅等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共享与服务机制,可以 充分保证资源建设、共享与服务的安全健康运行。在云计算模式中,各高校通过 构筑公共资源云平台,教育资源的共享会变得更密切。资源云平台可集成优质的 教学资源,共享高、精、尖科技设备资源和超级实验环境资源。名师精品课程、 一流实验环境、虚拟感观体验、仿真实验教学、人机数字互动及专业电子图书资 料等,都是云计算服务应用的具体表现。各院校之间还可通过云平台共建互补, 促进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在技术项目上,相关研究人员可通过云平台实现 跨院校和跨专业的合作,交流研究中的新观念,分享合作研究成果,为学术研究 创造便利条件。
1.3云计算提供了新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式,可实现全面信息防护 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在“云端”,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立体 动态的防范和网格计算紧密结合,能够及时应对网络中不断出现的新型攻击,可以支持实时动态的规则库更新和病毒样本收集,缩短威胁处理的响应时间。同时, 在云端有专业信息安全团队负责数据资源的安全维护和备份工作。教员和学员通 过网络就能访问自己的数据,不用担心病毒和黑客的侵袭,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硬 件损坏、数据丢失,同时也杜绝了因使用人员非法拷贝文件所造成的无意泄密现 象,既省开支,又确保了信息安全。
1.4云计算提供了新的学习环境构建模式,可促进学员的学习与创新 在云计算条件下,所有资源都整合在“云端”,每个学员可根据云服务 的不同类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由创建虚拟社区,搭建个人虚拟学习 环境,与其他学员一起进行协作学习。在这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中,学员以自主学 习和互动学习为主要方式,可充分发挥其特长,并与其他学员分享知识、互助合 作、自由交流。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方向的人员,都可进入社区 共同学习和讨论,取长补短,充实内容,多元、实时、立体化交流知识和经验。
2高校教育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2.1高校教育云平臺结构设计 云计算提供的全新模式,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支撑环境。应充分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超强计算能力及资源共享等技术优势, 构建统一的院校教育云平台。各院校可在高校教育云平台的架构下,按照统一的 建设规划与部署,建立自己的内部云,以云的形式实现本院校内部资源共享,并 选择性地与其他院校共享。
2.2高校教育云平台云类型设计 教育资源包括基础教学设施、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等等。科学划分 高校教育云平台的云类型,有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
2.2.1云基础硬件 主要提供最基本的计算、存储、传输和网络设备等物理资源,通过虚 拟技术和集群技术对基础硬件资源进行抽象,消除物理硬件限制,简化硬件管理 程序,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云计算系统的可扩展性。
2.2.2云软件服务主要提供软件的在线按需服务,通过操作系统和中间插件的配合运用, 实现计算能力及存储资源调度、协调及监控,为业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和基 础服务支撑。
2.2.3云在线办公 主要是把所有的办公应用程序和文件资料存储在“云端”,通过访问和 调用,实现不同终端用户在线日程进度安排、内容协作规划、教学需求对接、过 程监控管理,以及各类资料数据、课件案例、成果经验共享协作,完成网上协作 办公。
2.2.4云学习资源 主要是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共享优势,有效配置、合理利用各类学习资 源,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直观操作体验,锻炼积累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同时,也 可有效规避操作失误带来的装备损坏、人身伤害,降低成本和风险。
2.2.5云需求解析 主要是利用云处理平台的汇总、分析和反馈功能,将海量的个体终端 信息,经过“云端”的分析处理,向需求双方提供实时、准确、连续的信息资源, 实现需求与实际匹配平衡、协调共享和无缝对接,为高校在生员分配、课程设置、 教学更新、跟踪指导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3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1加快提高网络速率容量 基于网络的云计算,对网络带宽等基础建设有较高要求。当前,有的 院校网络与云计算的快速响应需求存有差距,提升满足云计算要求的网络宽带传 输容量和速率是当务之急。
3.2科学制定公共建用标准 迄今云计算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公共建用标准,因此亟须统一各院校云 计算平台的技术体制、数据格式和软件标准,为实现各平台之间的兼容和互联互 通奠定基础。3.3研究确定终端接入问题 理论上讲,学习者只需安装简单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等终端设备(包 括手机、PDA、便携上网本),就能通过网络从“云端”获取所需数据。但考虑到 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对终端设备和接入方式进行研究、论证和规定,确定哪些终 端设备可以接入云平台。
作者:裴扬 第2篇:科研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1980年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教育年报》指出,教师专 业化存在两个目标:其一,视教师为社会上职业层序以至社会分层中的一个阶层, 因此专业化的目标就在于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力以及力求集体向上流动。其二, 教师亦是一个在教室内教导学生及提供教学服务的工作者,因此他们亦必须以提 高教学水平及扩展个人知识及技能为发展方向。为了与前者区分开,将以发展教 师“专业能力”(professionalcompetence)为目标的取向称为“专业发展”。至此,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日渐兴起。但显然,这一研究路向最初是在教师专 业化的框架内衍生并得以展开,甚至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人们在促成教学为 一专业的过程中批判地反思所得来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有意识组织计 划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包含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这些活动和经验直接或者间接 有益于个体、团体或学校,而其最终的目标就是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服务于学 生的发展。但同时,教师个人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够满足自身成长的需要, 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幸福感。长期以来,人们强调的始终是教师对于社会的工具 价值,完全忽视甚至抹杀了教师自身的需要,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有助于唤起教师 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也只有在此基础上,不仅教师个人的专业身份认同随之 增强,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更加被社会所肯定,因而其社会地位和声望也会相应 提高。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排除最终以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 职业群体对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力的获得为结果,两者的发展可谓是相得益彰。
2.科研对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实施教育科研的课题拉动,促进高校教队整体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使教师对教育情景更加敏感,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不断优化策略,改进教育行为,促使教师不断生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随着课 题的不断深入展开,教师会不知不觉踏上了研究之路,在“学习—实践—反思” 这三者之间循环游走。
2.1.首先,使教师不断的读书学习,滋养教师底气与灵气。
爱默比尔说: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挑战所激发,而不是外在压力所激 发时,才会表现出一种激情,一种创造,才会真正投入。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把学 习变成内需,而非外因。为了做好科研,教师必须阅读更多的书籍,查阅更多的 资料,求教更多的专业人士。教师意识到一个教学问题,通过长时间读书、与同 事讨论来解决问题。对研究型教师而言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 任,学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识的广度、厚度、深度决定着你把学生 托起的高度。研究型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事 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网络学习等等方式,持续不断的学习。使学习真正的融入 生活,使教书育人生涯有汩汩的春水流淌、有浓浓的绿意萌发,使教师的人生充 盈剔透、美仑美奂。
2.2.其次,养成教师反思的习惯和意识,引领教师走向卓越。
“思想从何而来?关键要学会思考。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中国人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的意识,“反求诸己”、 “扪心自问”、“吾日三醒吾身”等至理名言体现了古人反思求知的正确态度。反思 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 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从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 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反思的途径有很多:1)自我反思:这是教学反思的主要 途径。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对待教学工作要敢于质疑,多打问号,再去 解决问号。”教师常常通过自我反思,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过 程及教学媒体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2)合作反思。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最好寻求同行协助,虚心地请前辈老师听课指导,请他 们指出课堂的缺点和改进意见。多上汇报课、公开课,课后请同行集体诊断,求 得更完整的反思。3)写教学随笔。教学随笔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现象的反思、研 究和小结。教师每上一堂后,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及时 地写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4)做科研。课题 研究中的教师,回到一种本真的状态看待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反思教学 行为的症结所在。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夠让教师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反思能“使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不只是完成和 执行教学任务,而是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 学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 果。通过反思、通过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 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2.3.最后,科研最终为教学实践服务,实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
教师在书本和报告里学到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需要经过在实践中感 悟并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才能转化和提升为属于教师自己的教育学知识和实践 智慧。通过实践研究得出的不仅仅是一节好课、一个好策略,同时还能开阔教师 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琢磨出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课堂组织技巧。久而久 之就会发现,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教师专业化的快速成长,是脚 踏实地走出的精彩人生。教育是群体的事业,教学是一门需要交流、切磋的艺术。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同伴互助,交流互动。同伴之间进行专业切 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交流中产 生思想碰撞,在互动中迸发思想火花,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使教师 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收获快乐,积累热情和信心。形成1+12的效应,实现教师 队伍的整体优化,使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总之,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助推作用。许多青年教师的成 长经历无不证明:只有读书、思考、科研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读书滋 养底气,思考增长灵气,科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既提高了自己的 科研水平,拓展了眼界,又使自己获得实实在在直接经验。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 中,要乐于阅读,做个有思想的教师,不断去反思总结自己教学和科研的点点滴 滴,努力去拓展思想的天空,做出令自己满意令他人信服的科研成绩。要想由“经 验性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重要的途径就是投身教育科研,在实践中勇于挑 战,在实践中提高,快速成长。从事教育研究会让教师从零散的教育碎片中,凝 炼出教育的美玉;
会使教师从经验层面的重复,上升到理性光辉的照耀;
教师崇 尚研究,会使教学在平淡中显奇崛,会使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加速度。
作者:孙振亮 第3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发展研究信息化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迅速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 活。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化环 境下的互联网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为担负着培养重要人才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掌握 信息技术,学习网络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新局面。
1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当信息化环境给教师与学生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网络对大学生的思 想观念、价值观、道德情感、政治态度等负面影响日趋显现。首先,对于网络出 现的大量信息,学生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来辨别真假。社会发布信息的监管不严, 渠道多样,使得信息数量剧增,但质量下降,片面、虚假的信息层出不穷,甚至 成为不良社会成员造谣生事的手段。其次,虽获取信息方法便捷,可以充分地提 取和运用已有知识,却容易使学生忽视自我思考和对创新的渴求,而且各种即时 交流软件也造成大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能力有所下降。要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产 生的种种负面影响,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既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又要与时俱进地了解网络信息文化的特点和网络语言。
信息化环境下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想教育政治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思想素质、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必须 具有熟练的网络技术,既能跟上信息化环境发展的趋势,又能把握思想政治工作 的特点。一方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 教育的需要,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很少经过专业的学 习和培训,大多还是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没有使信息化环境下网络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具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 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忽视提升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 治教育时遇到一些网络问题只能耽误教学进程,束手无策。
2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教育教学发展有新走向 2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教育资源和优化教 育的过程,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中国教育报上也明 确提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信息时代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型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具有基础性、 战略性的地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已经基本上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师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个性化地使用教学课件,利用网络捜集资料并与学生通过各种 网络平台进行师生的互动交流。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介入,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增 添了许多的生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教学的信息化并 不仅意味着多媒体教学,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还是有待于加强。
22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到来前,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渠道较少,获得的 信息面也较窄,而教师在掌握信息方面占有比较优势,在这种单纯和封闭条件下,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教学相对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信息化的时代令这种 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发生了扭转,进入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信息资源占有方面差 别不大、身份平等的时代。各种在线课程平台与网络资源分享使社会思想与知识 的传播不再仅依赖于在学校的课堂传授,社会与网络都是课堂,人人都可以在网 络里进行多方位的学习,教师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知识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
3現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发展的策略和途径探索 信息技术更替周期不断缩短,思想政治教师若没有动态的能力发展机 制将很难适应新技术、新工具带来的变化。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师观都对教师 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给学生提供知识的传送带,而 是与学生形成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合作者关系。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扮演 的知识权威的角色形象在信息化时代需要转变。因此,在着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时,在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的同时,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 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人文修养、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素质,要定期开展技 能培训,要吸引精通网络技术的科技人才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共同研究网 络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各种新型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 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有助于提升学生 的思想定力。[2]发挥校园网络交互平台的沟通教育功能,要不断丰富自己,掌 握信息技术,学习网络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 络信息,并且要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捕捉思想动向,深入把握大学生的基本思想状况,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 做好工作,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效指导与学生沟通,掌握做工作的主动性, 不断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肖鹏 第4篇:黑龙江省高校慕课课程发展现状调查 一、时代背景与教育趋势 自2012年开始刮起的慕课(MOOC,massiveonlinecourse)教育风暴 席卷全球。慕课因其开放性和大规模性征服了全球无数学子的青睐。“互联网+” 时代环境下,教育模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学习可以不再囿于时间、地 点等限制,教育的门槛破除了许多,慕课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上全球一流大学的 课程。
在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制定了《教育 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 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开幕。国家主席习 近平发来贺信,强调应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 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信息 技术不断升级和“互联网+”思维不端深化的形势下,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提高 大众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共享教育成果,同时扩大我国高校的影响力是 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
根据《黑龙江日报》2015年10月21日讯,黑龙江省教育厅也相应地出 台了教育政策,对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发 布了《黑龙江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20年)》,计划5年内形成与“互 联网+”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实现黑龙江省学校网络全覆盖。黑龙江各大高校 校级领导,教学部门负责人以及大部分高校教师已深刻意识到了“互联网+”教育 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各高校领导层都针对“互联网+”教育专题进行过专题讨论和 学习。各大高校也正在积极建设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提倡向教育信息化方向 发展,并制定了细致的发展战略。无论是网络平台建设,与社会企业网络教学合 作,还是技术支持与项目支持、教师培训等诸多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
二、黑龙江高校慕课发展情况调查在此仅选取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 理工大学为例,简要介绍一下黑龙江高校慕课课程发展情况。
(一)哈尔滨师范大学 截至2016年11月,在慕课课程平台“慕课先生”上,共可搜索到哈尔滨 师范大学的慕课课程48门,其中包含“初级茶艺培训课程”“微信公众号培训”“工 资管理模块日常业务”“微信基础课堂”“for+时间长度”“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会议 技巧”等,不过有些线上课程仍处于未开课状态,而且很多是共享课程,并非自 建课程。慕课课程种类渐渐涵盖广泛起来,有软件技术类、语言学习类、专业基 础课程类等;
慕课类型也灵活多样,有微电影类、卡通动漫类、语音类等,课程 种类和类型还在不断丰富过程中。2016年7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实现了校园无限 网络覆盖,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推动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哈尔滨师范大学近几年开展慕课教育的同时,也开始培训学生慕课讲 师团。2014年7月,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召开了学生慕课讲师团中期成果汇 报会。该慕课讲师团创建于2014年,是一个学生线上教学团队,也是该校教学改 革中的探究式教学。通过慕课课程打造师生共教平台,培养学生讲师团队,让学 生真正进入教学实践,翻转课堂,进一步讓学生成为教育主体,更好地发挥了学 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教育的互动性。
(二)黑龙江大学 近两年,黑龙江大学主要通过“优客联盟”“智慧树”和“慕课教学平台” 等方式来展开本校自建慕课课程。截至2016年11月,黑龙江大学共开设6门自建 慕课课程,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应用、数学大观、《论语》人生课堂、《菜 根谭》与职场智慧、灾难救援、中医药文化与智慧。加入“优课联盟”,学生可以 上线选课。
黑龙江大学2014年5月加入了“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简称“优课 联盟”)。黑龙江大学在“优课联盟”上开通了两门慕课,分别是黑龙江省重点学 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刘冬颖教授的“《论语》人生课堂”和历史文化旅 游学院霍明琨教授的“《菜根谭》与职场智慧”。两门课程现已经纳入黑龙江大学 选修课,学生选课后可以在“优课联盟”上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由“线上学习”“线 上测试”“线下辅导答疑”“线下考试”等多个环节组成。慕课的课程目录设计和课 程安排更加贴近大众,生动、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慕课课程通过优课联盟平台上线,面向全国89所高校开放,可以同时供万人在线观看学习。
此外,黑龙江大学还开通多门“尔雅课”和网络课”,进一步丰富了网 络课程的上课形式和种类。2015-2016学年第2学期网络课、尔雅课开设18门,其 中包含“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化学生命”“边学边用office2007”“W3C标准网 页制作”等课程,涵盖广泛,实用生动。
(三)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以说是黑龙江高校慕课课程发展的先锋。首先自建 慕课课程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11月10日,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一共可以搜 索到41门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建开设的慕课课程,其中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Python)、无机化学、微电子工艺和目前国内少有的大数据算法课程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积极在 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教师开设慕课课程,提供各种慕课课程制作的培训。近两年, 该校多次举办关于慕课制作等方面的培训讲座。2015年6月,由黑龙江省教育厅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同举办了“MOOC设计与制作”“MOOC落 地生花系列培训”。此次培训历时3天共计7场报告。
专门开展校园慕课活动的学生社团也迅速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 MOOCers社团立足于计算机和软件学院,面向全校开展MOOC相关活动。
MOOCer的首批骨干由来自该校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电信学院的二十余名学 生构成。创始人钟圣唯同学获得了四十余张慕课课程证书,并翻译了大量慕课课 程。该社团在2015年春成立,并闯入全国慕课校园大使八强之列。代表该社团参 加校园大使对抗赛的田兆圆同学在八强争霸赛中一举夺魁并赢得了赴美国硅谷 Coursera总部实习的机会。
(四)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紧跟“互联网+”教育新形势,积极学习,转变教育思 维和理念,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大力支持慕课教育教学改革。大批网络 课程、慕课课程已上线或正在筹建中。该校大多数慕课课程都通过哈尔滨理工大 学网络教学平台开设,少部分课程可在其他校外慕课平台搜索到,如在“中国大 学MOOC”平台上可搜索到该校自建慕课的“2D/3D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和“高数 三”课程,在“iCourse”上可搜索到该校自建慕課“电机学”课程。哈尔滨理工大学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教学研究十分重视。2015年10 月14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校党委举,行了“互联网+”专题集中学习研讨。2015 年10月19日,哈尔滨理工大学确立并发布了201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校级教育教学 课题立项名单。此次共立项122项,其中教育信息化方向课题有41项,占比三分 之一,其中含基于慕课的研究项目为7项,O2O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项目12项, 翻转课堂研究15项。2015年10月20日和10月23日,哈尔滨理工大学相继发布了两 项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的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通知:201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本 科教学综合改革专项项目申报通知和哈尔滨理工大学“O2O(OnlineToOffline)课 程”项目立项通知,而且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大。最终,该校O2O (OnlineToOffline)课程研究”项目立项40项。自2016年8月起,哈尔滨理工大学 实现校园无限网络覆盖。
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方面,哈尔滨理工大学也做了大量工作。2015 年10月,该校邀请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周潜博士和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有限 责任公司顾江总经理做了关于混合式教学的专题讲座。报告题目分别为《教育信 息化新浪潮中高校的着力点——混合教学改革》和《以混合教学为核心的在线教 育综合平台构建及应用方案》。2015年12月,该校又邀请了复旦大学蒋玉龙教授 做了关于“借助在线课程,创新大学教学”的专题报告。
三、黑龙江省高校慕课课程发展蓬勃,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16年11月末,黑龙江省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大规模引入慕课课 程教学,多数高校已开设网络通识课、选修课等各类高校慕课课程,一些高校已 开设自建慕课课程,并同步对外开放,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目前 总体来看,黑龙江省高校开设的自建慕课课程门数还比较少,本土化程度不高。
不过各高校还在积极推进本校自建慕课课程的发展,一批全新自建慕课正在积极 建设中。
总体来说,黑龙江省慕课课程发展迅速,但还处于起步阶段。黑龙江 省高校慕课课程种类还不是十分丰富,部分慕课课程制作过于简单。黑龙江高校 慕课课程发展还存在很多阻力和困难。还有部分高校没能实现无限网络覆盖,开 展慕课教学的资金和软硬件支持不到位等问题,高校教师也存在开设慕课课程精 力不足和不愿网络开放自己课程等情况。
作者:陈永娟第5篇:高校易班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易班是一个融在校大学生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 于一体的综合性互动网络平台。2015年,易班在四川31所高校中进行推广,为充 分了解易班在四川省各高校的发展情况,笔者对西华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7所 川内高校的易班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易班建设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 相应对策,以推动易班的建设与发展。
一、影响因素 (一)与同类社交平台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 易班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具有微博,论坛,社交等主流Web2.0应 用的功能。调查显示,相比于大学生热衷的QQ、微信、微博、贴吧等平台,每 天使用QQ,微信等应用总时长1.5小时以上的人数占被调查群体总数的65.2%, 每天使用易班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人数占22.5%。而易班在功能上与上述社交平 台具有相似性,其推广使用度不够,竞争优势不明显。
易班所针对的主要群体是各高校的教师及学生,相比QQ、微信、微 博、贴吧等其他平台,易班内容不够丰富。另外,易班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发 展时间较短。大学生使用其他社交应用的时间较长,已充分熟悉了QQ、微博等 应用的功能,社交生活圈较固定,且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依赖性,短时间内难以适 应将自身学习和生活重心全部转移到易班这个新生平台上,大学生使用、适应和 推广该平台需一定时间跨度,为此,易班在时间竞争上缺乏优势。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易班的最大问题是操作不便,界面不美观,互动 友好度不够。有很多学生在使用时都遇到以下问题:加载速度慢,服务器较弱, 难以筛选出关键信息,一次只能在一个页面操作等,这些问题易导致学生对易班 渐失兴趣。
(二)硬件设施配备和建设经费不足 我省各试点高校的易班建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据调查显示,各校 在易班相关的场地、经费、办公设施、电子设备、文化产品等方面的财力、物力、 人力投入情况各不相同,且存在一定差距。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因建设经费不足, 投入较少,易班发展情况相对较差。据调查,各校易班目前均处于推广阶段,易班的品牌活动正在逐步打 造,线上线下活动也在积极推进。每次活动都离不开资金、场地和各种设备的支 持,而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相对有限,这不利于易班活动的推广,也不利于易班用 户的吸引。
(三)易班专职人员数量不足兼职指导教师能力有限 调查显示,各校易班发展状况与各校易班专职人员数量有直接关系。
易班发展中心属各校学生工作部、党委宣传部或团委管理,多与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相关科室合署。但各高校在易班专职人员人数设置方面有明显差异,个别学校 仅一位专职人员负责易班工作,其工作精力和工作时间有限、工作重心势必出现 偏差,无法促进易班工作全面发展,该现象使部分高校易班发展较为迟缓。
易班工作站的设置各省内高校基本相同。校级易班学生工作站负责全 校性大型活动开展和对二级易班学生工作分站的指导与考核,各二级易班学生工 作分站对班级易班班委进行指导与考核。调查结果显示:各省内高校设置了易班 兼职指导教师对校级易班学生工作站进行的具体指导不足,各院系易班兼职指导 教师又因日常工作事务繁重,无暇对易班的各项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导致指导力 度严重不足,影响易班的推广和使用。指导老师的用心程度不足、指导能力有限 也是制约易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部分高校强制性推广导致注册率高而使用率低 调查显示,部分高校急于推广易班,新生入学时被要求必须统一进行 易班注册和认证,虽注册率得到保障,但实际上易班互动社区未真正活跃起来, 这导致高校出现高注册率,低使用率的情况。此外易班平台在发帖分享、个人空 间个性化、应用多样化、娱乐性、社交化方面还存在不足。易班推广单靠行政化 手段要求师生强制注册使用,这作为一种机制长期存在将会阻碍易班的良性发展。
[1] 另外,低年级学生使用易班的活跃度相对较高,而高年级学生使用度 较低,要达到各高校学生普遍使用易班的目标,仍然需要2-3年的时间。
二、对策研究 (一)完善易班自身功能为易班建设发展提供制度和配套支持首先,针对易班使用功能同其他网络互动平台具有相似性和易班产生 时间较晚、相比QQ、微信、微博、贴吧等网络互动平台发展时间较短的问题, 易班平台可增添除教育、娱乐、互动等功能以外的实用性更强的功能,或主要突 出起自身特色功能,以此发挥其独特优势。针对易班内容不能够完全满足师生所 需,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易班平台还需从更人性化、多样化的角度,从师生需 求方面着手丰富其平台内容。针对其操作性不便的问题,易班操作平台自身需进 一步优化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性,以增强用户黏性。
(二)提高易班发展重视度,加大经费投入和设施建设 因当前四川省易班建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间对该新生网络 互动平台的重视度不同。据调查,少数高校对易班的建设发展不够重视,导致易 班建设发展缓慢,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易班作为教育层面的国家战略,各 高校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其建设发展的重视程度。针对易班建设发展经费不足、硬 件设施有限的问题,高校需制定促进易班发展的相关制度,为加大经费投入提供 制度保障。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购置相关物资,完善硬件设施,加大易班推广 力度。
(三)优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针对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指导教师队 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被调查高校当前在易班建设指导教师数量上存在不足, 高校需合理做好人事安排,增加指导教师配备数量;
对指导教师主观重视度不够 和指导教师指导能力有限的问题,高校需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激励措施,完善相 应激励机制,提高指導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注重易班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 培训,提升指导教师师资队伍综合能力;
最后,要从根本上优化指导教师队伍, 需让指导教师看到易班发展前景和自身发展前景,这就需要高校对指导教师制定 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让指导教师乐于易班建设发展、爱于易班建设发展。
(四)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学生易班使用积极性 针对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群体主观意愿不强,使用率较低的现状, 可采取在适当依靠行政手段推广易班的同时,结合人性化的推广方式。有所投入, 运用好易班的独特魅力——网薪,同时加强易班周边文化产品的开发,让学生从 中体验到乐趣并得到实惠,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广大学生用户从心底接受 易班,自愿、主动使用易班,让师生与易班的关系更加和谐,更有利于易班的长远发展。
作者:谭宏伟等 第6篇: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和体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拼搏意识,教育 部颁布了相关的文件,要求全大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构建体教结合 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普及足球技能与知识。由于高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大学生对足球运动项目十分喜爱,因此高校可以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以 此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丰富校园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 足球兴趣,更好地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一、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部分高校领导对大型足球联赛活动持不支 持的态度,这是因为足球比赛的对抗相对激烈,如果裁判控制不力则易激发赛场 上的矛盾,继而出现学生打架斗殴等情况,影响学校声誉;
同时学生在高对抗和 高速度的足球比赛中容易受伤,领导没法对学生家长和学校交代。另外,足球场 地的维护和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但是许多高校的资金多用于教学方面,而 较少投入到足球发展上,导致校园足球因资金的限制而难以发展下去。
二是足球运动和学习存在一定的冲突。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基本是 将时间花费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有些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兼职,这就使得高 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足球运动。当前高校开展校园足球时,没有正确处理 好足球运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科学调整体育课程,学生课后没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足球运动或体育锻炼。
三是缺乏专业的体育器材。影响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器 材与场地的制约,许多高校都是借用足球场进行体育项目,学生不能进行正常的 足球运动,继而影响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专业体育器材的匮乏 也严重制约着校园足球的开展,据相关调查表明:许多高校足球课程教学中,基 本是6~7人拥有一个足球,足球数量较少,严重影响足球课程教学的质量。此外, 在校园足球训练过程中,有些高校没有购置足球训练和教学使用的一般器材,如 用于足球运球绕杆的标志盘和障碍物、用于任意球练习的“假人墙”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足球训练的效果。
四是高校缺乏专业足球训练员。高校要开展良好的校园足球活动,需 要专业的足球教练在日常的体育课程中进行专业的教学。一个优秀的足球教练员, 能够对高校学生的足球训练进行全面的引领:不仅能有效开展好足球前的热身活 动,同时还能在基本技术、以及进攻、防守、团队配合战术等方面进行良好的教 学。但是,当前的许多高校,都存在足球教练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的足球课程 都由非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也因此这些高校的学生无法得到专业的足 球指导和系统化的足球训练,很多的战略战术训练也无法的得到有效的教学落实。
特别是由于很多足球专业准备工作的不足,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
五是学生缺乏足球训练的积极性。首先,目前多数高校以文化课程为 主,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其次,不少学生在学校都有很多其他的活动和任务, 包括兼职、社团活动、选修课等。这些活动和任务,也极大的挤占了学生的课余 时间,让学生缺乏相应的时间进行足球训练。最后,很多学生对电脑游戏较为痴 迷,这不仅占据了大量的课余时间,还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形成了运动惰 性,使学生的足球训练热情大大降低。
二、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对策 要想实现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高校应该积极响应足球战略的号召,为 足球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如在足球联赛活动、器材购买、场 地维护和修建等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足球运动的顺利实施。高校领导 者必须要对校园足球给予大力支持,如特殊政策优惠等,积极引导校园足球的良 性发展,支持足球联赛活动的开展,适当增加足球比赛的场次,以便形成长效发 展的足球联赛活动。
二是积极组织足球比赛,加强足球文化建设。高校可以构建良好和谐 的足球比赛平台,将学生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发挥,利用各种媒介 力量来宣传校园足球,积极引进社会资金赞助,适当增加学生足球比赛的场次, 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促进校园足校的发展。除此之外,高校可 以将足球运动作为选修课程,将其纳入到体育课程大纲中,组织丰富多样的足球 活动,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校园足球的教育作用,创设良好的 足球文化,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的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合理配备足球设备或训练时间。高校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应 该做好足球场地建设工作,配备齐全完善的专业训练器材,以便足球教学训练质 量的提高。同时高校应该积极与校医院进行对接,做好训练比赛的相关后勤医疗 保障工作;
教务处应该在保证学生正常上课的情况下,尽量留出学生课外锻炼的 时间,通过相关奖励机制的制定来鼓励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 足球运动氛围,实现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
四是强化高校足球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足球教练员的技能和教学水平, 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强化其足球 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人才和强化原有教师队伍并举的方式,提高高校教师的 整体足球训练水平。对教师的培训要注重系统化,不仅要让教师了解到相关的足 球理论,还要通過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有效的足球比赛训练,让教师在比赛指导 中,熟悉各种足球规则,从而促进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师的综合教学 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五是要激发学生的足球教学与训练参与热情。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 作中,通过多种有趣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足球学习和训练兴趣的提高。同 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组织足球对抗赛,设置相应奖 励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将足球运动变成自己课余休闲的活动之 一,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足球学习和训练热情,让学生的深 化参与的同时,得到足球技能的训练与提高,从而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更 多更加优质的储备人才。
六是保证各项体育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校园足球作为一项运动项目, 其具有团队配合多和对抗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的 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身心健康素质。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和多 样,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 体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学校在推进校园足球时,需要将其对學生体能素质和 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保证其他体育项目教学的多样化和均 衡性,处理好校园足球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竞赛、训练和教学等关系,使体育工作 更具广泛性和多样性。
校园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基础性与群 众性发展提供有效平台,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前高校 在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足球运动和学习存在一定的冲突、缺乏专业的体育器材等,严重影响足球课程教学的效果。基 于这种情况,高校必须要结合实际,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组织足球 比赛,加强足球文化建设,合理配备足球设备,科学安排足球训练时间,保证各 项体育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进一步推动校 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彦斌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