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_新常态对大学生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_新常态对大学生的影响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1-16 08:20:35 点击: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因受经济新常态和人口新常态双重因 素“叠加”影响,显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发 生了新的变化:就业岗位总量减少、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 出、失业风险进一步加大。经济新常态不仅对我国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提出了新 的挑战,而且也加大了现行就业政策调整的难度。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大 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来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 的主体责任和服务职能,消除一切歧视和制度壁垒,为大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就 业环境。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来保障就 业困难大学生的基本生活。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大学生就业形势;
政策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的核心 与实质是:“减速度、调结构、上台阶,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新战略取 向。”[1]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意味着政府不能再沿袭过去把经济高速增长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也不大可能通过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制定强刺激政 策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扩大就业。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趋向恶化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 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矛盾突出,“高成本时代”已然到来,再加上战略性新兴产 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强力推进,以及随着我国适龄劳 动人口比例的降低直接导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都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面临诸多挑战,亟须加快调整和创新。

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新变化 (一)经济增速换挡,大学生就业岗位总量减少 经济新常态的一大显着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即我国经济由高速增 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根据奥肯定律:“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多少,在动 态意义上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即经济增长速度快,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 需求量相对较多,会直接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出现高就业率、低失业率现象;

经济增长速度慢,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限制就业岗位 的增加,出现低就业率、高失业率现象。”[2]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是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只有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才能保证大学生社 会就业岗位的持续、稳定增加。在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 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深化阶段: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了部分行业职工 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导致部分企业用工 不足;
再加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下降,进而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 导致大学生就业岗位总量减少。

(二)经济结构调整,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经济结构调整,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是经济新常态的又一显着 特征。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人才 供给来源、劳动力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当前社会就业状况 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尤其使得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具体表现 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供给与需求的类型结构性矛盾。即技术技能型人 才“产能不足”,导致企业出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用工荒”;
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是, 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产能过剩”,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二是,供给 与需求的层次结构性矛盾。即多数地方高等院校受高层次就是高水平的逻辑影响, 为了盲目追求和提高办学层次与规模,而脱离为区域经济发展供给技术技能型人 才的办学定位,使得高学历教育供给规模被盲目扩大,造成了高学历学生数量的 增长大大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极大的浪费了教育资源,并且还助长了 “唯学历论”的不良社会风气。三是,供给与需求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即一方面, 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不足,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 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专业人才的市场要求,从而出现“结构性缺失”;
另一方面, 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过剩,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中部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供给 远远大于市场实际需求;
还有,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导致大学毕业生在 就业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由原来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是 经济新常态的另一显着特征。在经济新常态下,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和 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改变了过去的单纯依靠出口、投资、消费等 外在因素,转为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等内在因素来带动经济增 长;
另一方面,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外需变为内需、投资变为消费、政府投资变 为社会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以及政 府对资源的占有和支配的下降,单纯依靠政府来主导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空间会越来越缩小,创新驱动和内需增长对高素质大学生资源的要求会持续增加。而我国 大学生供给质量与宏观层面上的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及微观层面上企业 实际的用人需求还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当前创新技 术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缺乏,如现实中高级技工缺口高达千万人,这不仅已经成为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还严重影响到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 新型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政策调整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供需矛盾突出 大学生供需矛盾由来已久,且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 因:一方面,在需求侧方面,由于我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 大,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直接导致需求侧总量有所 下降。同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也发生了新变化,原来一些旧的产业、行业现在要 去产能、去库存,根本不需要再招人了,而且在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 过程中还造成了一部分行业职工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市 场的压力。此外,新产业、新业态对于大学生又有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 再加上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分布也不太均衡,以往高中层和一线城市的需求大,现 在高中层的需求越来越小,二三线和基层的需求却相对增多。另一方面,在供给 侧方面,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不高,直接导致大学生 就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不适应。

(二)大学生供给质量不高 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都对我国大 学生供给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曾经指出:当前许多 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一致的现象,“结果 造成了一种普遍的、荒谬的状况:在一个国家中,熟练工人奇缺,而受过高等教 育的人却过剩。”[3]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和产品加工最具活力的中国,在快 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创新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问题。现实当中,我国 结构性用工荒问题十分突出,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一方面,是企业对于 技术工人求贤若渴;
另一方面,是大量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岗难求。

(三)大学生失业救助难度加大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降成本、补短板”的深化阶段,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不仅会加 剧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还会直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从现正从事的工作岗位中被 淘汰出来,陷入失业或待业状态。“无业不稳”,大学生一旦找不到工作,不能实 现充分就业或就业质量差,会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的出现,这不仅会影响到大 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其家庭生活质量,还会使大学生个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进而 导致其对社会的失望和怨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 来潜在的负面影响。经济新常态下,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步伐的趋缓和产业结构 升级换代步伐的加快,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学生的失业风险,从而导致社会不 稳定因素的存在,并对政府的大学生失业救助政策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 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大学生失业救助的难度。

三、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创新取向 (一)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来破解大学生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 一是,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解决高等教育的“优化组合”问题。解决 高等教育的“优化组合”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 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解决高等教育的“职 教疲软”问题。解决高等教育的“职教疲软”问题,必须坚持“校企一体,产教融合” 的发展思路,而实现应用型教育产教融合是关键,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推进职业文 化和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优秀应用型技能 人才。三是,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解决高等教育的“产 能过剩”问题。解决高等教育“产能过剩”问题,必须要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 需求有效对接:一方面在于加强产业、行业以及职业发展趋势预测,合理测算劳 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数量,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的调整提供 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在于根据人才需求特点和趋势,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院校 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改变高等院校建设雷同的局面。四是,走创新发展之路, 以创新作为“新动力”,解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解决高等院校人 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职业 培训包教学,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同时,还要改变过去的以知识教育、灌输教育为主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研究,着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 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优化大学生能力结构,使之更加适应用人 单位和社会的需要。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能力 一是,要坚持办学理念创新,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要紧密结合经济社 会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明确学校办学目标和发 展思路,积极实施特色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二是, 要坚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坚持“產教融合、校企 合作、协同育人”这一主线,积极探索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 制。三是,要坚持科学研究创新,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和 培养大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融 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 发展。四是,坚持文化创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 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 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校转型发展,增强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能力, 才是破解时下企业普遍出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结构性用工荒”难题的关键 所在。

(二)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来帮助大 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 一是,政府要打出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实施更加积 极的就业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利用政府的财政、金融、产业等 政策来拉动就业。同时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并鼓励企 业和民间投资,提高用人单位雇佣大学生的能力和愿望,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 的增长动力,努力稳定和增加社会有效就业岗位。二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 提高大学生供给质量。要积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来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使 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再进入就业市场,从而提升大学 生自身的竞争力和国家的创新能力,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三是,消除一切歧视和制度壁垒,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必须消除一切就业 歧视,切实将国家制定各项公平公正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要加快市场化改 革步伐,破除一切影响劳动力自主流动的制度壁垒。四是,广泛搭建就业支持平 台,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首先,要建设全国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数据库和全国大 学生人力资源供给信息数据库,并促使“两库”有效对接,适时根据就业市场大学生供给平衡状况不断调整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减少结构性就业 矛盾。其次,要建立统一的全国人才市场信息动态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用人 单位的招聘信息和大学生的求职信息,为大学生就业牵线搭桥。最后,要设立大 学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免费有效的登记咨询、职业指导和就 业援助等服务。

(三)健全完善大學生失业保障制度,以加大对大学生失业的救助帮 扶力度来降低社会风险 一是,要完善大学生失业救助帮扶政策。首先,要将大学生失业群体 纳入到失业保险范围内来,并通过立法程序将大学生失业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当中。其次,要加大对大学生失业保险政策的执行力度,督促各级各类用人单位 参加失业保险,对拒不执行国家政策的用人单位要给予一定处罚,维护公共政策 的权威性。最后,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基金,把大学生保险机制落到实处,切 实保障失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目前我国许多大学生仍然游离于失业保险制度之 外,应该及时在失业大学生群体中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适时提高失业大学 生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依法确保失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二是,要加强大学生失 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力度。对大学生失业实行救助帮扶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技 能培训、就业信息咨询等手段来促进大学生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三是,要进一 步完善大学生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降低社会风险,在加 强对大学生失业救助帮扶的同时还应该完善其他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根据国家财 力状况,适时提高失业保险补助标准,同时要落实大学生失业保险、大学生医疗 保险等相关制度,最大限度的帮助失业大学生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困难,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失业大学生解除后顾之忧,还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 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其实现 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大学生就业是 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因此, 我们只有主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来破解大学生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同时,加快培养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实现经济发展 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来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