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职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国家对中职教 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中职的校园,但是,在扩大招生的 同时,中职教育的生源也和原来有了或多或少的差距,在过去生源大多数是经过 统一考试,有的还要通过面试, 才能被录取。而现在大部分的生源都是中学或者是高中学习中的“差 生”,现如今中职招收的初中生中有80%以上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其具体表现在 对概念不理解, 对学习知识内容的巩固较低,掌握的知识中漏洞太多,不懂得 把新学到的知识与旧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并转化归纳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同时这些学生还普遍存在心理自卑,厌学等表现,因为在过去的学习 中由于学习的方法不对,或是学习不够刻苦,考试经常失利以至于对自己的能力 失去了信心,对自己产生了质疑,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差在差。所以,对于这些 学生,教育方式的改变才是根本。面对与过去学生素质有很大差距的受教群体, 在承认他们存在着或多或少客观问题的同时,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心中想 着:教师就是要代表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所说所想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为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不过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 教学中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帮助他们成长。在中职的教育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
一切教育是为了学生,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才是每个教师所期盼的,作 为一个现代的教师,更应树立自己形象,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要做到言传 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让学生认同,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
二、变革教育,以新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模式去教育学生 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倘若教师不知道学生不理解他的思想,兴 趣,爱好,技能,天赋,倾向,那么他就不会教好学生。我们要明白,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开导学生的教师。作为一个教师来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以身作则,来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表扬 和批评,都将起到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从而使师生关系处在和谐融洽之中。
当你安排学生去做一件事,有时他们也许表现的不是那么情愿,但是如果教师能 和他们一起来做,或是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 如,班级卫生差,教师来到班级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拿起工具自己干起来,我 想学生马上也会跟着教师一起干起来。成为一个教师就要献身于教育事业。要时 刻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而且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学生榜样。例如,作为教 师不允许学生迟到早退,教师首先就不可以迟到早退。最为教师应该先严格要求 自己之后,再来教人,否则学生只会和教师一样纪律涣散,什么也做不好。所以, 为人师表,必须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榜样来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韩愈在《师说》 中提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传授学习知识 给学生,更多的时候应当能够把深刻问题从浅显易懂的角度去解析,让学生做学 问。同样,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 水平,“征服”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如果一个教师教漏洞百出,那么它很难 得到学生的信任。相反,如果教师知识渊博,讲课很容易理解的,有条不紊的做 事,他将能够吸引学生,然后赢得学生对他的信任。显而易见,作为一个优秀的 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还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多读书,多看 书,以扎实的教学专业素质来 “征服”自己的学生。
三、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数学,其中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所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 密不可分的,在数学的教学中,不单单应该只以学习为主,做学问,学科学更是 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在很多人眼里是枯燥,乏味且无聊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注意情感,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 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 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 够更加有兴趣,更加喜欢数学,在教学中应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这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个自己带了很 长时间的学生来说,我们必须考虑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要充分加强对学生的 思想教育。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倾听者,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亚于亲情之间的情感。
所以在教学中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 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把教师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 。所以在教学中,作 为教师必须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师生情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之下,运用新的实践教育理论 ,通过教学改 革和教学技巧的改进来优化中职数学教学。只有如此才可以让中职数学的教学可 以取得更大的教育上的成功。
作者:徐菊萍 来源: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12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