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一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遗尿症患儿65例,均符 合小儿遗尿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夜间遗尿次数>15次/月,家长均知情同意。
根据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
年龄 5~14岁,平均(8.2±3.4)岁;
病程2个月~6年,平均(3.8±1.5)年。观察组男21例, 女12例;
年龄5~13岁,平均(8.4±3.2)岁;
病程4个月~6年,平均(4.0±1.6)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去氨加压素口服,5~7岁0.1爪吕-次-1.d-1,8~14岁0.2mg. 次-1.d-1,睡前1h口服,服药前至服药后8h饮水量应小于240ml。连续治疗3个月。
1.2.2观察组⑴理疗:患儿取仰卧位,用大功率按摩器,强震动,沿患儿气 海穴至中极穴,然后延下腹部膀胱的轮廓缓缓移动3~6min,直至患儿有尿意。
(2)推拿: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推三关、揉外劳宫,各100~300次,揉丹 田、关元、气海、百会各1~2min,按揉三阴交(双)、肾俞(双)各50~100次,捏 脊3~5遍,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1次/d,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护理干预:寻找家庭环境中的紧张因素,对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与健 康教育,解释遗尿的原因,耐心询问患儿对遗尿的想法,掌握遗尿规律,对症治 疗。白天患儿应避免过分紧张和疲劳;
晚餐后限制液体摄人量,睡前排空膀胱。
白天做膀胱扩张训练,尽量多饮水,欲排尿时延缓排尿至不能耐受。排尿时可突 然停止再继续排尿。年长儿可作括约肌的训练,控制排尿。
1.3观察指标(1)夜间睡眠时,无遗尿现象,自觉症状消失为治愈。(2) 夜间睡眠时,遗尿次数明显减少,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为显效。(3)夜间睡眠时,遗尿现象有所改善,自觉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4)治疗结束后未见明显好转为 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68.75%;
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6.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2,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每月遗尿次数比较对照组治疗 前后每月遗尿次数分别为(23.4±7.8)、(15.4±6.7)次,观察组分别为 (24.1±7.1)、(9.3±3.6)次,两组治疗后每月遗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92,P<0.05)。
3讨论 据报道,原发性遗尿占遗尿症的大多数,其中尤以夜间遗尿最常见,以男 孩多见,夜间遗尿者约有半数每晚尿床,甚至每晚遗尿2~3次,白天过度活动、 兴奋、疲劳或躯体疾病后往往遗尿次数增多,日间遗尿较少见。遗尿患儿常常伴 夜惊、梦游、多动或其他行为障碍。遗尿症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是根据 遗尿发生的时间而定,当儿童遗尿发生在睡眠中(包括夜间睡眠和午睡),但白 天能控制排尿,而且膀胱功能正常,则称为单一症状的夜间遗尿,而当小儿白天 清醒时有遗尿,但无神经系统的病变诸如脊柱裂、脊柱损伤等,则称为白日遗尿。
第二种分类法将其称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所谓原发性是指小儿从小至就诊时 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婴 幼儿尿床是普遍现象,但3岁以后仍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觉中醒来自觉 排尿,即称为原发性遗尿症。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 素有关:遗传因素、睡眠过深、膀胱功能成熟延迟、精神紧张、疾病因素,另外, 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预后良好,但 应注意避免过劳、精神刺激、疾病及天气寒冷时的再发。遗尿症可能导致儿童各 种不良的行为如自尊心低下、情绪问题、学习问题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因此 遗尿症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带有责备的处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由此 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中医理疗、推拿及护理干预治疗小儿遗尿症,大功率按 摩器产生的强力震动可使膀胱充盈时反射到大脑的信号增强。补脾经、补肺经、 推三关、揉气海、关元、捏脊以健脾益气,补肺脾气虚;
揉丹田、补肾经、按揉 肾俞、擦腰骶部以温补肾气,壮命门之火,固涩下元;
按揉百会、揉外劳温阳升 提;
按揉三阴交以通调水道。另外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小为儿童建立良 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掌握夜间排尿规律,定时唤醒或使用闹钟,使儿童逐 渐形成时间性的条件反射,并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此外,应提供良好的生活 环境,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所造成的遗尿。当儿童面临挫折和意外时,家长应善 于疏导,帮助儿童消除心理紧张,当儿童出现遗尿后,不应责备或体罚,应寻找 原因,对症处理。
作者:卜雅男(郑州市儿童医院肾病风湿科,河南450053) 第2篇:神经内科中中医护理理疗学术的干预 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病理改变为面神经出现水肿、变性及萎缩,发病原因尚未 明确。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临床中尚无有效药物治 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促进局部功能恢复,但单纯应用中西医在缩短疗程、减 少后遗症、快速治愈面瘫方面仍有很大缺陷,联合其他物理治疗一直是近些年的 研究难题。本研究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取得了 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的80例被确诊为面神 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
年龄19~65岁,平均(44.6±2.5)岁;
病程1~16d,平均(7.8±2.1)d;
治疗组中, 男25例,女15例;
年龄16~67岁,平均(45.7±2.7)岁;
病程1~15d,平均(7.7±1.9)d。
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入选标准: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蹙 眉、不能吹口哨及鼓腮、耳后疼痛、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能或闭合不全、迎风 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露齿、苦笑时更明显;
可伴有恶寒怕冷,汗出等症状。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颌后的化 脓性淋巴结炎、颅后窝病变、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引起的麻痹。
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面神经炎神经内科治疗,方法为:维生素 B12100~300叫肌肉注射,1次/d;
利巴韦林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阿 司匹林0.5~1.0g,3次/d;
维生素B:20mg,3次/d,地巴唑5~10mg,3次/d。若 患者处于急性期,予强的松10mg口服,3次/d,用药7d后逐渐减量停药。7d为一 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治疗组:除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外,采用中医护理兼物理治疗。中医护理主 要包括膳食护理、情志护理以及中医按摩护理。膳食护理主要为对患者进行营养 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积极进食,食物多为半流质,细嚼慢咽,少食多餐,严格 控制辛辣生冷食物的摄入[3]。情志护理主要从医患关系入手,与患者及家属建 立融洽关系,改善患者情绪,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依从性[4。中医按 摩护理主要为将中医按摩加入治疗方案中[5。理疗干预主要为针刺合谷、足三里、 内庭、全息穴。从发病的第7天开始加电针,电针选用0.25mmx25mm或 0.25mmx40mm,以平补平泻手法,小幅度舍转,出现酸胀感为气感传得度,选 用G6805电针仪,将其正负电极与各电针相连,采用断续波,频率在30~40次/min, 面部肌肉微见跳动为通电适宜[6,治疗以25min/次为宜,1次/d,共治疗10d。
CM-3000中频电疗仪,选择面神经炎处进行照射,每次20瓜^,强度以患者能耐 受为限,1次/3。〖0只-150人型红光治疗仪、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照射翳 风穴的中心,红光治疗仪选用强光档,用无菌纱布遮挡眼部,每次35min,1次/d。
3.评价方法: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对其面神经炎改善状况进行评估 [7。痊愈:患者的面肌恢复到正常功能,其他临床症状均消失;
显效:患者的面 肌基本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好转:患者的面肌功能有所恢复, 其他临床症状有所减退;
无效:患者的面肌功能无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面神经炎的主要症状为嘴角歪斜,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外观的变化给 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不良的心理状态,林方升等[8的研究发现,约有86%的面神经炎患者存在焦虑心理。从中医方面分析, 面神经炎主要存在正气不足、卫表不固、络脉空虚、风邪乘袭、气血痹阻、经筋 失养、面络受损,这些症可导致肌肉纵缓不收,出现面神经炎的一系列症状。西 医认为它与面神经管的解剖结构有关S。有关本病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佳, 而对于面神经炎患者来说,发病时间越短,面神经受损越轻,此时进行及时治疗, 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且疗效更好。
中医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从心理、生活、 饮食等各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度大大 提高,学会健康饮食、康复锻炼等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极大地提高了治 愈率,缩短了疗程。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系统化整体中医护理措施对面神经 炎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
物理疗法(简称理疗)是指将各种物理因素通过照射作用于人体局部,以 防治疾病的方法。物理疗法具有治疗作用,如磁疗法、激光疗法、射频疗法等, 以及近年来生物反馈疗法的逐步推广、红外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 预见,理疗在临床治疗与康复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针刺穴位, 配合KDH-150A型红光治疗仪照射,促进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进一步 消除,从而减轻了面神经在茎突孔内的压力,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红光是 通过特殊的滤光片得到600~700nm为主的红色可见光波段,该波段对人体穿透 深,疗效更好,光斑大,为治疗一些大面积的病症提供的更好的治疗方法;
局部 照射能促进该处细胞合成,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炎症反应,减轻局部疼痛 症状,亦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有效地改善循环;
特定电磁波谱治 疗仪(TDP)其治疗板上由三十三元素涂层构成,局部照射可以有效地扩张该处 血管,改善血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加快神经管水肿的消除。
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对于面神经炎患者来说意义重 大,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不仅改善 了患者的营养状况,还改善了患者的全身状况,良好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可促 进面神经功能的较快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面神经炎患者的治 疗效果,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显示出了更大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晓璐(525300广东,信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第3篇:中医理疗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腰腿痛,一侧下 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带 来很大的痛苦,并导致了患者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失能残 疾。盆腔牵引在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但是对脱出严 重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总体而言效果并不理想。祖国医学中将腰椎间盘突出症 归为“偏痹”“痹证”“腰腿痛”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已得到公认。我院 2013年8月一2014年2月采用中医理疗手法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 着,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院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符合如 下标准:①明确诊断;
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有关标准;
③履行 知情同意手续;
④年龄18~65岁;
⑤非急性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⑥无神经损伤 表现,无手术指征;
⑦患者一般状况可,未发现合并有心血管严重疾病,无严重 精神异常和无其他脊髓疾病;
⑧无长期服药史;
⑨治疗前3年内无腰腹部手术史。
排除标准:①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②长期腰背不适,诊断尚不明确的患者;
③影像学诊断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和腰椎失稳者;
④不按规定治疗 无法判断疗效者;
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病情较重不适合保守治疗者;
⑥精神 病患者;
⑦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
⑧同时进行其他可能影响 结果判定的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
年龄32~65(44.5±15.5)岁;
病程(16.9±5.7)个月(6个月~5年);
病变部位:L342 例,L4—525例,L5—S113例。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
年龄31~65(45.2±16.2) 岁;
病程(17.0±6.5)个月(5个月~6年);
病变部位:L3—43例,L4—526例, L5—S111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1.2方法2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均予甘露醇注射液125mL静脉滴注,15min 滴完,早晚各1次;
在早晚滴注甘露醇期间给予血塞通400mg和地塞米松10mg静 脉滴注,均连续药物治疗7d。
1.2.1对照组进行骨盆牵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通过牵引床进行骨盆的牵 引,控制其牵引的质量保持在患者体质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加减,每次牵引时间为30min。间隔2h,再进行1次牵引,共2次/d。牵引 结束后患者平卧休息30min。连续治疗4周。
1.2.2观察组①针灸:行温针疗法。患者取平卧姿势,把针刺部位充分暴露 出来,然后将阳陵泉、昆仑、足三里、腰阳关以及环跳等穴位穴后用75%乙醇消 毒,术者双手常规消毒,之后右手使用不锈钢毫针垂直进针,控制进针深度为 1.5cm,后缓慢提插,至患者产生强烈触电感为最佳效果。守气1~3min,之后留 针,分别对各穴位行温针灸,即点燃3cm左右长的艾条,插在针柄上,30min左 右,在各穴位得气后,留针20~30min。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给予2个疗程 的治疗。②推拿:a.患者取侧卧姿势,上面为患侧,使下肢处于弯曲状态,对侧 上肢抱住头部,自然伸直下肢,脊柱保持弧状,术者与患者保持相向位置,一手 把患者的肩前部抵住,另一手托住臀部,首先前后摇晃患者躯干,这样的放松手 法处理后,以椎间盘的突出部分为中心,趁患者不注意时将腰旋转至最大限度时, 两肘部反方向用力,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力度,保证着力点集中于突出部位,推 拿1次后,进行姿势变化,患侧在下,再按照上述手法推拿1次,连续推拿10d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b.患者取俯卧位,对患者腰部的两侧肌肉进行推拿, 推拿路线为患侧腰臀部一直往下通过大腿的后侧直到小腿后侧,进行3~5遍的推 拿,之后弹拨患者腰大肌、大腿后侧肌群、股外侧肌、大腿前侧肌群、腓肠肌、 腓外侧肌以及胫骨前肌,以产生酸、麻、胀感觉为度。连续推拿10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③对患者的腰部两侧、下肢肌肉、臀部进行按揉,对腰部的 两侧肌肉进行掌推,对横擦腰舐部以及腰部进行掌推,并对患侧的下肢进行牵抖。
连续推拿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参照文献2]标准评定。痊愈:腰腿痛改善率75%~100%,直 腿抬高超过60°,可以完成原工作;
显效:腰腿痛改善50%~75%,基本能够自理 日常生活,可完成70%以上的原工作,直腿抬高试验40°~60°,运动存在障碍轻 度障碍,可进行较为简便的工作;
有效:腰部活动功能改善20%~50%,直腿抬 高30。~40。,运动障碍显着,能够自理生活但无法使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无 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对2组短 期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30d后根据以上诊断标准进行评价。
1.3.2疼痛评分通过McGill疼痛问卷(SF-MPQ)进行评价,包括PRI、VAS、 PPI3个维度的调查评分方法。1.3.3活动功能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发布的JOA腰椎疾病治疗评分系统 进行评价,主要包括4个维度:主观体征、客观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和 膀胱功能,满分分别为9分、6分、14分、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
1.3.4腰椎功能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胸腰椎功能, 主要有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10个方面的情况,分数 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疼痛评分、活动功能以及ODI评分用均 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2组疼痛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PRI、VAS、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以上3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
2.3.2组治疗前后活动功能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主观体征、客观体征、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受限、膀胱功能以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以上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表示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化及其外伤使脊柱 内的外力学原有平衡打破,造成周围神经组织受压迫,进而出现腰腿痛、运动感 障碍甚至截瘫等症状。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被认为是神经根被机械压 迫,由自身免疫与化学神经根炎刺激所致。国内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发病率较高,近年来达到了4%~7%,且由于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其发病率 有逐渐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临床主要治疗方式有保 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更喜欢保守治疗方式。临床实践证实保守治疗对 本病疗效肯定。保守治疗又分为西医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及中医治疗,牵引 复位是目前主要采用的物理康复治疗,但由于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治疗中对患 者配合度要求较高,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医理疗在腰椎间盘突出者中的治疗效果突出。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 或跌仆闪挫,并致经络受阻,血气凝滞,肾气虚亏而发病4]。中医提倡对腰椎间 盘突出症进行标本兼治,以通络舒经,活血行气,补益止痛,调养肝肾为大法。
针灸和推拿是两种常用的中医理疗手法。齐明等6]研究显示,针刺配合推拿足三 阳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疼痛。周宇 超等7研究显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方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明 显,复发率低。本研究选用两种理疗方法针灸和推拿效果显示,相对于牵引治疗, 中医理疗组不仅临床疗效较高,而且疼痛和活动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好。本研究与 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针灸有补肾壮骨、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针刺阳 陵泉、足三里、腰阳关、委中等穴位,以疏通 经络,活血散瘀,其奏“通则不痛”之功效。针灸治疗可以刺激到患者的受 压神经,使病变部位处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渗出物的吸收,能减轻或消除炎症对 神经根的化学刺激,改善疼痛,还能缓解对马尾神经的压迫,达到止痛目的8。
同时针灸还能以诱发肌张力或缓解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障碍,促进患者活动功 能的恢复。推拿具有舒筋活络、消炎止痛的作用,不仅能增强肢体局部营养,使 肢体筋脉得到濡养,达到灵活关节运动,提高活动功能。而且可促使病变部位脊 柱的平衡性逐步恢复,使受压神经被压迫程度得以减轻,使神经根水肿状态得到 有效改善,使病痛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减轻疼痛。故推拿和针灸联用可相互协 同,效果显着,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中医理疗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疼 痛情况,促进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加之中医理疗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可 操作性较强,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峰(河北省隆化县医院,河北隆化06815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