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992-7711(2015)05-036-01 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观念也发 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新课改后,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 要求越来越高,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更为有效的一方面使教学 工作适应当下环境,另一方面又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针对 这个问题,以下展开具体讨论。
一、理论知识直观化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会自主学习和 积累知识外,还要学会对整个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整理,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通过专业术语来进行表达。
对于数学学科,其逻辑性强,要求有确定、明晰的判断能力, 因而比较抽象,所以在纯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易取得 较好的效果。因此,应该通过对这一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的特征体现来展开分析,从而找到应对之法。从目前的课程 安排与知识应用来看,人教A版更注重连续性,在原有的旧 知识基础之上,增加了诸多与其相关且又具有新意的知识点, 有继承有发展;
另一个特征,即数学教学中的推理能力、概 括能力、归纳能力等的要求未发生变化,依然以能力训练与 培养为主。
根据新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大纲可以明显看出,在实际教 学中,引入应该直观、形象,如此易于使学生接受,一个是 克服数学的枯燥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另一个是使数学中的 所有知识得到更为清晰的表达,思维逻辑的运作需要通过转 化为形象、直观、具体的东西,才更有利于使教学内容与教 学形式相关联,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二、加强思维训练 形象教学的引入、生活化的植入等等只是为了使高中数 学教学达到一定的效果,它们作为手段发挥作用,但是高中 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应该一方面加强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还应该从教学的目标上下 功夫,让目标得到一定实践手段的呈现,比如鼓励学生发散 思维,通过老师启发、探究活动引导、多媒体演示探讨等手 段来提升学生的活跃度,让学生们不断地去开发思维、活动 思维、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全面、周详的 考察,从分析到解答,都应该让学生的新意得到表达。
以求函数f(x)=sinx-cosx-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为例, 就可以从以下思路切入:
(1)三角函数有界性;
(2)变量代换,将其转化为有 理分式函数;
(3)解析几何的斜率公式,利用图形。三角 函数、分式函数、解析几何以及其它知识点的应用都是克服 学生平时教学中的思维定式,使学生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发 散的角度和多方考察的角度,全面的进行知识点的解析与应 用,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有助于加强思维训练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 数学本身就是一科理科类学科,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能 力以及头脑反应能力,学生也只有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后,才 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的掌握了解。教学方法的改变,应该从 各方面进行考虑。因为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适应方式,在不同时代、不同教学背景、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环境之 中,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学整体气候的改变, 另一方面也应该明确当下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的明显改 变,此外,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中,各种新兴技术及多媒体的 应用也成了教学中日益被追捧的对象,或者教学工具。因此, 从整体的教学气候来分析,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从模式上 进行更新,从方法上进行多样化设置,灵活化处理。
具体来讲,一是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多题归类, 分类变化;
二是教学方法更加侧重互动式,在讨论中让学生 展开思维,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
四、转变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有效的措施,而有效 措施的体现在于对整个教育教学气候的评估,在于对当下的 具体教学环境的适应,在于对整体教学模式的改进,在于对 全面教学方法的试验。因此,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在传统的 教学模式上进行一些有利的改进,使教学模式从整体上脱胎 换骨。
首先,注重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该 有全面的把握,使各方面知识得到融会贯通,合理安排,体现出数学教学本身的逻辑性;
其次,营造出与之相符合的教 学氛围,比如小组讨论,多媒体应用教学;
第三,注重分层 教学,将引导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 层次感,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的探求欲望;
第四,注重综合, 从数学学科的作用来看,它是整个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 学科,因此,应该对教学有一个逆向思维的反思,即,如何 利用数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交叉点来实现数学教学,换句话 讲,就是应该把数学教学扩大,让整个教学更具有原始性、 整合性,突显它的源头,让它再一次呈现出巨大的功效。
结束语 总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应该以当下 的时代为背景,以新课改的具体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基础,通 过全盘考虑,来实施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 整体教学的跟进。以人为本,以培养能力与运用知识技巧的 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以达到最终的 人才培养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钟海龙.创新理念走入高中数学课堂的思考[J].南 北桥,2014(04).[2]王磊.基于减负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J].新课程学习,2012(1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