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释义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依据 和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本体存在论视域下的语言观为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 为,人的感性意识和实践意识决定人的存在体验和领悟意识, 而体验与领悟是话语经验的必然通道。在话语经验中,事物 不是一个语言规范的描述对象,也不是客观科学判断对象 (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只能压制而不能抵消来自 网络社会的话语经验所产生的真实体验),而是人的“在场 性”。现代西方哲学的有关学者在谈及话语范式转向的时候, 也不约而同地反对离开对语言的考察而直接断言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这就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不 进行创新和发展,完全有可能在话语信息的传递中形成交流 障碍和沟通障碍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解读现实的敏感性趋于弱化,更不用 说拆解扑面而来的各类思潮了。我们被自己构建起来的话语 范式束缚,无法延伸到被教育对象所在的场域中。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与广大高职学生的感性存在与感性 活动紧密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感性活动的存在论为出 发点探讨教育话语,是我们研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 转换的理论依据。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的基本内容(一)内容选择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内容的选择上, 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道德等问题,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语境下的思想政治 教育话语新体系,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叙事纲领性。
(二)内容依据 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 则为支撑和依据,对社会教育资源、舆论素材进行归纳提炼, 形成感性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语言。
(三)内容来源 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的工作机制 (一)移植机制 横向采纳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范式转换的新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转换主要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横向移植心理学 话语、伦理学话语、美学话语,发挥其现代性、时效性,不 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但前提要深刻了解被移植话语的 指涉,找到话语之间转换的契合点,否则会导致混淆概念的 话语系统混乱。
(二)中转机制 (三)分流机制 (四)互补机制 促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成要素间的互补,就是使话语 语境、话语预设、话语内容、话语间性之间合理布局、相互 作用。可以建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在场”的话语语境, 基于适当的话语预设,选择一个或多个话语内容,以合适的 话语形式明确话语交往中的主体间性与各自立场,展开思想 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有效协调和良性互动。
(五)平衡机制纵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政治话语、学术话语、 经济话语、道德话语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占比例是不平衡 的。如革命时期,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占有大片空间。
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正负两面的各种观点和意识概念扁 平化扩张而来,且自身流变较快,不易警觉,在话语空间上 占有一席之地是他们的理想诉求,但要注意的是,平衡不是 均等,要将各种话语按比例划定发展空间,使其合理竞争、 协同发展,以期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断地进行对撞反思。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 理性的统一,而网络社会带来的教育环境重构揭示了思想政 治教育传统场域向网络场域过渡的必然性。网络时代作为一 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必然主动放大与其相适应的感性愉悦空 间,这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型带来紧迫感。如何理 解、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着的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育人 环境、完成话语范式的转换,对于兼具学科性与意识形态性 双重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而言,无疑是重要而紧迫的现 实性任务。
参考文献:
[1]田鹏颖,赵美艳.思想政治教育哲学[M].北京:光明 日报出版社,2010.[3]王卫东,冉杰.当代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长 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