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关注知识的生成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有效性

[关注知识的生成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有效性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0-08 07:53:14 点击:

关注知识的生成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知识的生成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 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 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 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能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 都是根据预设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 采取由教师权威性地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忽略 在课堂上出现的细节,课堂气氛沉闷、枯燥,课堂教学有效 性不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课堂教学是 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生命状态的数学学习是生成的数学学习,它不是根据预设教 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数 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 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 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现不断加深,从而促使知识的 动态生成。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细节,善于利用一些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没有想到的、奇特的、闪光的、极有个 性的教学资源,创设条件,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使课堂转 变为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矛盾,促使知识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的理 解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而《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对知识的全面真正理解, 应建立在学生对知识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的基础上。因此, 在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这种矛盾,当学生对问题产 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时,不应直接把标准答案抛给学生, 而应巧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有意识地引导正反双方辩论,学 生通过争辩逐步进入矛盾的焦点,思维直指对知识正确、清 晰的理解,形成对新知的内在建构。这样,通过学生教学生, 学生说服学生,促使知识生成,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时, 教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让学生通过打手势判断2.5 +7.5 x4.6=(2.5+7.5) x4.6=46,结果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是对的。

于是,教师巧妙地引导:
“老师最喜欢不同的声音了,那 能说说你们的理由,让大家信服吗?”经过准备,认为对的 学生代表站起来说:
“我们根据简便运算定律,如果两个 数相加满整十、整百、整千可以先相加,而2.5 +7.5刚等于 10,所以这道题先算加后算乘比较简便。”这时认为错的学 生代表立刻站起来说:
“那是几个数连加时才可以把两个 数相加满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相加,但这道题有加和乘 两种不同的运算,而且没相同的因数,既不可以用加法结合 律,也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只能按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运 算顺序计算,不可以硬改运算顺序。所以我认为这道题是错的。”听完这位学生的反驳后,课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 声。原来认为是对的学生也感到茅塞顿开,明白了这道题的 正确算法,促使知识的生成。这样,通过让学生辩论的方式 解决问题,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 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关注错例,促使知识生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学生是发 展中的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发展不够成熟,在课堂 上表现出错误或偏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树立课堂学习中学 生出现的错误和产生的疑惑都是课堂生成资源的观念,不仅 要学会发现学生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 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 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化成一次新的 学习。

因此,在计算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错例, 通过让学生分析、比较,促使知识的生成,从而提高计算教 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时,在巩固练 习中,教师出了3道题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①2.05 x4_____;③12.4 x7_____;③2.3 x12_____。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发现第①②小题由于跟例题类型相同,所以大部分学生 完成得比较好,但第③小题却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教师发现后,把这三种不同的做法展示出来,再引导学 生分析、比较“从这三种做法中,你们发现些什么?”一个学生说:
“我发现第一种做法的竖式跟其他两种竖式的列 式方法不同。”教师接着引导问:
“那你同意哪种列竖式 的方法,能说说原因吗?”这位学生一时答不出来。但这时 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我同意第二和第三种列竖式的方 法,因为小数乘整数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所以列竖式时 也应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列,个位对齐,所以2.3可看成23来 列式,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现在2.3虽然是小数,但应该 也要末位对齐。”听完他的解释,全班学生立刻明白了为什 么末位要对齐,从而掌握了小数乘整数列竖式的正确方法。

教师接着问:
“除了发现竖式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些什么?” 一学生又站起来说:
“我还发现第二种做法在竖式46中间 点了个小数点。”师继续引导:
“你同意这种做法吗?” 受上一位学生的启发,这位学生也很快指出错的原因:
“因 为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整数乘法算出来的积是 整数而不是小数,所以不应在46的中间点上小数点。”这样, 教师通过捕捉学生的错例,再把错误抛给学生,留给足够的 时间引导学生发表意见,使学生在错误的答案中找到了正确 的计算方法,从而促使知识的生成,培养了学生主动思维的 学习态度。

三、关注质疑,促使知识生成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疑问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计算课堂教掌中,教 师要关注学生的质疑,并组织学生答疑、辩议,使学生在质疑、答疑、辩议的过程中生成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提高计算课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 时,教师设计了一道习题56x99+56,有意展示学生的两种算 法:
56x99+56 56x99+56 = 5544+56 =56x (99+1) = 5600 =56xl00 = 5600 然后提问:
“哪种算法更简便呢?” “第二种。” “还 有什么不明白吗?”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满脸疑问说:“我 觉得第二种做法有问题,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 相乘,应该有两步乘法运算和中间一步加法运算,但这道题 只有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怎么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呢,而且 题目中没有1,怎么能用99+1呢?”教师追问:
“你们有谁 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呢?”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我 觉得这道题是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因为56x99+56 后一个56可以理解为56xl,由于1乘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所 以56xl时把后面的乘1给省略了,但计算时我们可以把乘1补 充上去就变成56x99+56x1,这时候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 了。”这样,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答疑,促使知 识的生成。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还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要多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巧妙捕捉课堂教学“生成”的资源,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使 课堂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 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s].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教育部.2011年版义教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专辑《课 程-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