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评析_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评析_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0-07 07:56:44 点击: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评析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评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计划走 向实施的过程。虽然这一教育并无统一模式,但构成教育过 程的几个要素却是基本确定的,这些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 育对象、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每一个要素的 认识和安排都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而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两者角色、功能的 认识更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两种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指承担教育职责,具体实施教育 活动的人、机构或者组织。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学术界存在两种学说,即教育者主体论和双主体论。两者各 有侧重,却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一)教育者主体论 教育者主体论是对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传统认 识,即认为教育是由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的过程,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在教育中 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教育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与之 相对,受教者是被教化和塑造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教育 客体从属于教育主体,对教育过程的实施和教育的效果没有 实质性影响。这一观点长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占据统治地 位。

教育者主体论在看待教育客体的作用时,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受教育者看作完全被动的个体,把思想政治 教育的过程视为是从教育主体到教育客体的单向流通过程。

教育客体没有个性,在教育中犹如应声而倒的耙子,对待任 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管教育者传输什么内容 都会全盘接受。这种观点的最大弊端是忽略了受教育者的能 动性以及其对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事实上,“思想政治教 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 意志的人,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存在 某种程度的主动性,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另一种观点则承认受教育者作为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但却认为客体的能动作用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和范围内发生。虽然这种观点没有把教育客体完全消极化, 但仍然经不起推敲。因为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权威 性被不适当地夸大,教师被宣扬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至高无上的“神”,教师所说的不仅完全正确并且不容反驳, 学生即便心存疑虑也不敢表达。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已不再 是过去顺从的个体,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 渐频繁,对现实的感知更为直接,而大众媒体和新媒体在学 生中的普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他们的自主意识显著 增强,对于教材所言和教师所说,不再盲目接受,而是会比 较、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这种 观点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依旧把 教育者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性,把主体的作用绝对化了,归根结底仍然没有 脱离教育者主体论的范畴。

(二)双主体论和多元主体论 双主体理论和教育者主体论的最大区别是教育者主体 论坚持教育主体的一元论,也就是认为教育主体只有一个;

而“双主体说”则认为教育的主体有两个,即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内容才是教育的客体。双主体论 又可细分为三种观点。

一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处于两套不同的系统之中,即 教育者系统和受教育者系统。教育客体已有的知识储备、情 感体验、价值理念等都是制约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教育 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而在教育接 受过程中,两者的角色刚好相反。与此同时,在一定条件下 两者可以实现角色互换。所谓教学相长,受教育者的某些观 点会启发和触动教育者,使教育者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成为教 育的主体,而教育者则成为了被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说,两 者都是在教育客体,是两个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客体也可以承担起传统教育主 体的功能,对更广泛的对象实施教育,而不限于传统意义上 的主体。比如,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接受了教育主体传输的教 育内容后,转而对其他人转述这些内容时,他们的角色便由 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三是受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内容后,还可进行自我教育。

反省和内省都是自我教育的表现形式。在自我教育模式中, 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合为一体。

双主体论看到了受教育者的个人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影 响,也看到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有可取之处。

但它混淆了受教育者能动作用和主体性的区别,模糊了教育 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因此,仍经不起推敲。

此外,由于双主体说把部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转嫁到受教育 者身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者的责任意识。有 学者认为,“‘双主体说’存在着逻辑上、理论上的诸多问 题,难以成立。“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 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由此产生了逻辑上不能 自圆其说的矛盾。同时,“双主体说”在理论研究上也存在 着三大问题:一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基本关系;
二 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功能;
三是模糊了教育者 与教育对象的不同作用;
同时也淡化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 责任和自信。” 和“双主体论”一样,多元主体论在教育主体上也抛弃 了“一元论”的主张。不同的是,多元主体论有把教育主体 延伸扩大的趋势。这一理论认为教育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介体等都可以充当教育的主体, 发挥教育的功能。这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教 育要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但却有主次颠倒之嫌,贬低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质上是无主体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构成 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调控等角度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主体性的 概念,一般来说,是从主体对于客体的对象性实践活动来理 解的,它是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的本质特征。”要 深入剖析教育主体的构成,就必须联系教育客体来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与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有所不同。哲学意 义上的客体是从人和物的关系上划分的,是指人类活动的对 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领域,无疑也是 一种对象性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对象不是物, 而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上来划分 的,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划分的,准确地说,是从人与 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与被作用、教育与被教育的相互关 系上来划分的。

无论是教育者主体论、双主体论或是多主体论,都有失 偏颇,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没有摆正主 客体间的关系。从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 体可分为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个人层面的教育主体包括教 师、领导者、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者、家庭成员等。而组织层 面的教育主体既包括经过严格程序审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章 程的正式组织,也包括学校社团、文艺团体、体育团体、各 种兴趣小组等各类非正式组织。各类主体在教育开展中应该相互配合、协同发展,以促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教育对象价值意识形态多样化 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不可能通过单一的课堂教 育活动来完成,而是要深入实践,融入到教育对象日常活动 的每一个领域。因此,家庭、学校的社团和社会上的有关组 织要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 力,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评析 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 看待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有两种观点。

(一)主体中心论 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普遍观点。这一观点把教 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将教 育者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教育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者操 控整个教育过程,通过运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活动 各要素对受教育者的知识、道德、心理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 响,使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也就是 说,受教育者成才与否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也构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主体——客体”关系。这 一教学理念在教育发展史上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育者从教材选取、教学方式和 教学方法的采纳等方面都完全服从于自身想法,把受教育者视为任人摆布和一味服从的“木偶”,忽略了受教育者的需 求和实际情况,不重视对受教育者意见的征集和反馈,最终 使教育活动陷入教育者个人的“自说自话”。

(二)客体中心论 客体中心论在具体教育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 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但 把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教育的主体性混为一谈,否 定了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其最终必将导致教育的自发论。

主体中心论和客体中心论虽然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有 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单方面夸大了教育过程中某一要素的作 用,都没有摆正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不论是传统的课堂讲授还是其他教学形式,教 育者对教育过程的主导和控制是不容否定的,教育者作为教 育主体这一点也是不容质疑的。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 关系也不应该是一方完全服从另一方的主次关系,而是一种 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的关系。虽然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对教 育的诸环节握有主动权和决定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的 地位是高高在上的,也并非表示教育者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 和不容置疑的。所谓教学相长,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应该相互 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把教育主体的角色让位于受教育者显 然不合适,因为教育内容和学生的价值理念紧密相连,指望 依靠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达成教育目标是不现实的。与此同 时,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一样都能接触各类信息源,因此,寄希望于教育者的单方说辞 扭转客体的消费观也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和客体的 互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新跃,周亚东.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9(08). [2]顾钰民.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教学与 研究[J].2013(08). [3]董之鹰.新世纪的老年教育与资源价值观[J].中 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