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科学课堂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的路径创新] 潭州课堂视频下载路径

[科学课堂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的路径创新] 潭州课堂视频下载路径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0-03 07:54:36 点击:

科学课堂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的路径创新

科学课堂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的路径创新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入口和途径,是最经 典最基本的一种科学方法。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是一切研究 的基础。观察同样是小学科学课中用得最多的基本科学方法, 它几乎贯穿科学课的始终。观察也是探究教学的出发点之一,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资料, 最后形成科学概念。观察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 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是一种感知活动,是一种按照事 先预定的目的任务,伴随一定意志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 级形式。小学科学课中的观察已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观察 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感知,其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也可以认为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因此观察如同思维 一样是具有一定的品质的。观察的品质可以体现在目的性、 客观性、理解性、敏锐性、有序性、深刻性、精细性和全面 性等诸多方面。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与提高学 生的观察品质。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性 有目的地观察,即明确观察的目的性是非常重要的观察 品质。小学生因观察心理发展的特征,在观察活动中存在观 察目的性不强、不稳定的现象,观察时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特 别是较强烈刺激的干扰,心理活动容易偏移观察的对象,年 级越低的学生这方面表现越为明显。如实验时利用酒精灯或蜡烛加热,学生观察点往往转移到火焰上,淡忘了观察的主 要目的。再如“花的观察”,学生容易被五彩缤纷的花朵迷 乱,导致“走马观花”,偏离了观察雄蕊、雌蕊的结构和特 点的主要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上要强调观察的目的,事先 向学生交代清楚观察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意图是什么。也可 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做到心中有数、观察的要 求和任务是否明确。比如“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一节, 用温度计去测量毛衣,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是什么 (观察温度计读数有没有变化),观察的目的是什么(为了 探究毛衣能否给身体提供热量)。只有让学生的观察点集中 在某一点或某些点上,才能让具体的观察目标从繁杂的现象 中凸显出来。观察的目的不只是关注“看到了什么”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思考“为什么”观察以及得出“怎么样”的结论。

二、确保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是求实的科学态度 和理性精神的具体体现。观察的客观性品质是指观察者摆脱 干扰因素,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反映观察到的现象和结 果。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地、如实地报告观察结果,特别要 防止小学生自主性不强、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倾向。另一方 面,为了能观察到真实客观的现象,教师还要注意避免实验 中一些虚假的表象所造成的干扰。例如,比较铁与铁锈的导 电性时,一定要用纯净的铁锈,因为只有纯净的铁锈才不会 观察到有导电性和磁性。在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时,通常是用硬币(实际上硬币是镍、铜、铝等合金)、塑料、 木板、小五金、文具等作为实验材料,先用观察方法辨别, 再用实验方法辨别,最后得出磁铁能吸引铁的磁性性质,这 时必须要剔除那些表面镀铜的铁器包括某些“铜币”,以免 干扰观察,使学生误认为铜也能够被磁铁吸引。

三、直面观察的个性化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中说过:“有 效的观察意指注意到某个事物,并通过将它和某个注意到的 或已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赋予其意义,因此,观察既包含 知觉因素,又包含思维因素在内。”也就是说,观察是感官 因素和思维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 样也说明了观察的理解性往往会受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 影响,不同的知识背景可能造成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个性化解 读。教师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尽量利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材料,用 熟悉的类似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将电流比做水流,将开关比 做水闸,使得学生顺利而且准确地理解观察结果。当然也要 注意避免一些知识和经验对观察理解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 干电池的铜帽一端是正极,锌筒一端是负极,实际上整个锌 筒包括侧面都是负极,不是仅局限在端点上。

四、避免观察的无序性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比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 的、较大的、色彩夺目的、对比明显的部分,容易缺失观察的有序性。观察的无序将导致观察印象含糊,观察结果遗漏, 获得的信息混乱。观察的有序性即观察要具有条理性,教师 要向学生强调有序的观察是有益于科学探究的,而且有序的 观察是多方面的。观察的有序性可以从时间、空间、过程、 结构等多个层次和维度有序地展开。如观察植物凤仙花的生 长,可以从种子、根、苗、叶、茎、花、果等生长过程依次 进行;
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反应前的观察、 反应中的观察、反应后的观察)进行。有序性观察还可以包 括操作过程的有序观察。比如对矿物的软硬进行探究比较, 顺序是先观察比较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的硬度,再用它们 去刻划矿物,最后去观察刻划痕迹得出结论。科学课中常用 到的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仅变化某一因素的观察方法,实际 上也是一种有序观察,例如对摆的研究,控制其他条件不变, 分别改变摆的重量、摆绳的长度,去观察摆在一定时间内的 摆动次数。

五、追求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深刻性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 能揭示事物的实质,抓住主要矛盾,根据事物的特征,归纳 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在观察物体沉和浮的现象中能 分析沉浮的根本原因;
在观察众多的食物与碘酒接触中能得 出是淀粉遇上碘酒变蓝色的特征;
通过对蜡烛的燃烧、沙与 豆混合的观察,能找出有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区别物理变化还 是化学变化的关键。实际上,观察的深刻性与思维分析的深刻性是紧密相连的,观察的是现象,通过思维分析得到的是 结论,没有分析的观察算不上科学的观察。对事物的观察越 敏锐、越深刻,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也就越深刻。因此教师 要经常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想一想“为什么”,联系现象 积极思考、寻找原因,特别要重视那些为追究现象背后原因 的“探因观察”。

六、把握观察的精细性 精细性主要体现在观察时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 同事物能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 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精细观察 的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许多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 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缺乏观察的精细性, 忽视对细节部分的观察,观察欠细心欠到位。如对食品包装 袋和包装盒的观察,漏掉了许多细微的信息;
对温度计的观 察容易忽视刻度、标记、最高最低度数。当然也有许多学生 能在各式各样花的大小、颜色、形状观察中注意到雄蕊和雌 蕊的区别。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比一比谁观察得更细致 更完整,肯定和表扬那些能够观察到细微甚至异常现象的学 生,培养学生观察精细性的品质。观察的精细性还体现在能 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正如新科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强 调的:“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 现象同等重要。”七、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敏锐性是指在通过观察获取的诸多信息中,获取一般不 容易获取的信息点。问题产生于观察,对司空见惯的现象的 观察,只有具备观察上的敏锐性才能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 题,即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像伽利略从教堂吊灯晃动的观 察中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一样。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 时,具有观察敏锐性的学生可能会在观察各种物体发声中, 得出声音的产生并非是对发声物体施加了力而是由于物体 的振动。当然观察的敏锐性还因个性特征不同存在着偏差, 年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不同对于观察结果亦可能产生 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观察行为,尊重 他们在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提高观察的敏锐性。

八、体现观察的全面性 对观察对象全面整体地把握,主要体现在通过观察,能 反映事物的全貌、事物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 在较复杂的事物中全面反映事物的种种属性。例如从观察一 朵油菜花(主要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到观察一株油 菜上的花(主要是花、花蕾、果荚),再到观察各种各样的 花,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全面地了解花的构造、花 的作用以及花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的观察不断从局 部拓展到全部。再如“磁铁”的教学,从观察磁铁的形状开 始,然后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隔着一些物体是否还能 吸引,观察磁铁的不同部位所吸引物体的多少,再到观察磁极相互作用的情况、磁极的方向、磁力大小的变化。从一系 列观察中得出磁铁具有磁性、有磁极、磁力有大小以及磁极 有方向、磁极互吸互斥等性质。一系列过程让学生的观察从 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可见全面 性这种观察的品质是需要通过一系列完整的观察来提高的, 而且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系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 联系,让学生的观察从认识“对象个体”上升到“对象总体”。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处处存在着观察,而观察的品质 不仅能衡量学生观察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学 生的学习效果和探究教学的结果。因此在科学课中教师要有 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观察品质,通过提高观察品质来提高 教学的有效性。

(浙江省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31700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