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中田径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策略 从本质上讲,“挫折”是来自于人在接触外部事物时因自身能力无法达到事物的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受挫感,这种感 觉往往会由外而内地转化为“害怕”、“担心”、“躲避”、 “抗拒”等多种复杂心理的集合体,总体说来,是一些不良 心理因素之间的结合,而体育教师们则需要在转变自身观念 的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办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应 对挫折的态度与意识。
1.教师转变观念,重视“挫折观”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多数体育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田 径运动的教学和考核时,大多会将重点放在“教学目标是否 达成”这一层面上,很少会考虑到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 与处理办法。随着新课程标准对田径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体 育教师应转变自身观念,从原先的单纯“传授体育技能”和 “锻炼身体”的基本目标向“知行情意”的总目标上迈进, 即需要在原先单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再加上间接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原则,以期通过合理的方 式来树立学生们正确的“挫折观”。
2.教师着力引导,引导“抗挫折” 对于“挫折观”的引导与强化需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 程之中,体育教师们则需要在其中充当教育者和引导者的双 重身份。比如,有些学生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抗拒参与部分 田径项目,教师就需要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准确的引导,基本 的方向是“先理论、后实践”,即先从理论层面让学生们了 解参与那些田径项目的必要性,达到心理上的接受,继而再在其进行实践活动中给予切实的帮助,通过实际练习来否定 自己原先设定的心理枷锁,实现对挫折的“抵抗”。再如,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形式的改变而进行行为的引导,例如在进 行某些田径比赛活动时,教师可以按照田径运动能力的大小 将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以缩小差距的方式减少 部分学生害怕参与田径运动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挫 折的态度弱化,达到“抗挫折”能力的有效提升。
3.针对学生特点,实现“抗挫折” 在生活中,不同的学生会经历不同的挫折,而面对挫折 和解决挫折所采取的方式必然不同,继而导致面对挫折的心 理状态也会有本质区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针对不同 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抗挫折”计划,以期达到“一一对应” 的效果。比如针对性格较为内向且胆小的学生,教师在进行 分组参与运动时就可适当考虑将他们分在实力相对较强且 学生性格相对较好的一组里,让他在组内感到舒心和安稳, 以此来增加参与运动的动力;
再如针对个子比较矮小但弹跳 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多参与跳高等适宜其参与的田 径项目,以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
再如针对田 径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同伴引导”的方式 来进行项目的参与,可以让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自由选择自己 喜欢的同伴一起训练,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中进行项目的 参与。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相应地也需要具备针 对性,尽量使用鼓励和激励的方式,讽刺、挖苦等评价方式绝对不能用。
“抗挫折”能力是初中生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的心理素 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它的有效形成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 具备相当重要的意义。体育老师需要利用田径运动的优势来 帮助学生建立“抗挫折”心理能力,这个过程不仅是长期的, 在其发展中也会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体育教师需要通 过良好的教育策略来达到在“教书”过程中完成“育人”的 总体目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