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国旗 > [语言品读的教学实践探索]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

[语言品读的教学实践探索]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

来源:国旗 时间:2019-10-15 07:54:15 点击:

语言品读的教学实践探索

语言品读的教学实践探索 顾 莲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越来越 普及。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一旦习惯了快餐式阅读,就极 有可能丧失对深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对深阅读的坚守, 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语言品读的能力,对他们进 行深阅读有非常重要的帮助。那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 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培养学生语言品读的能力呢?接下来将 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通过多角度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言内涵的直觉能 力 常见的品读语言的角度有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 张、对偶……)、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表现手法(对比、动静、虚实、抑扬……)、词语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句式(节奏明快的短 句、错落有致的长短句、整齐富有气势的整句……),以及 语言的条理、衔接、语体风格、标点的选择等等,这些角度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 的情感。

平时教学中,师生也基本上是从上述角度品读语言文字 的。但很多语文课堂进行的语言品读常常是一问一答式的, 教师往往满足于学生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的单一的品读。但研 读名师的教学课例,我们就会发现名师品读语言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们不满足于一个角度的品读,而是会从不同的角度, 带着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进进出出,充分感受语言文字 的魅力。我们来看李卫东老师教学鲁彦《听潮》一课的教学 实例。在品读海的“温柔美”这一环节中,李老师就用了非 常多的赏读形式。(1)修辞——比喻;
(2)词语——换词 法:“吻”换成“拍打”行不行?(3)表现手法——联想、 想象;
(4)描写——视觉、味觉;
(5)模拟法——让学生 用手势模拟“吻”“拂”“落花漂在水上”的动作;
(6) 朗读法——除一般的朗读指导外,还有表情朗读等丰富的朗 读形式;
(7)背诵法;
(8)比较鉴赏法——视觉、听觉相 比,音乐、图画对照。

二、通过置换、比较,培养学生对语言隐含意义的理解 能力 一位老师教学《王几何》时,就比较多地运用了置换比 较的方法进行语言的品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A. 原句:这就是我的大名。

改句:这是我的大名。

B. 原句:可是,一分钟过去了,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 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改句: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C. 原句: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 改句: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能放过? 以上三组句子,就是马飞老师在教学《王几何》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置换比较进行的品读。A组句子中,通过一个 “就”字,学生读出了人物的自信、爽朗。B 组句子中,“一 分钟过去了”强调时间长,“像一尊笑面佛一样”活画出人 物的形象,使其更加具体可感。C 组句子中,“岂肯”与“岂 能”相比,更能写出学生们心中的不服气。除这三组句子以 外,这堂课中,马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了两处比较品读。一 处是处理人物语言的朗读时,采用了普通话朗读与方言朗读 的比较。另一处是对文中描写师生笑的两句话“眉梢、眼角、 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 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大家弯腰,摇头,挤眉, 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进行的标点符号顿号与逗号的比较。

通过比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风采神韵,体会到文章语 言的妙不可言。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无疑是积极有效的。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提高学生品悟语言文字 的能力 几乎一切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现象,同一个意思,也往往 有许多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同样一个词语或短语,在不同 的文本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就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就单个词 语、句子而言,我们是无法判断它的高下优劣的,不管是词 语,还是句子,我们认为它好或者不好,都应该将其放到它 所在的语境中去考虑。

一位教师执教《俗世奇人》。请一个学生朗读“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一段后,教师追问:“为什么要 读这么快?”引导学生找到了上文与之呼应的段落(第8 自 然段):“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猛然甩手‘啪’ 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 热气儿。”教师接着追问:“猛然”能否换成“突然”?从 而让学生明白读得快是由当时紧张的氛围决定的,同时, “猛然”除了有“突然”的意思外,还有一种力度在里面, 突出了李中堂当时的盛怒。

而这种情形下,杨巴还能快速应对,更加突出了杨巴的 一张“好嘴”。听课的时候,笔者在赞叹教者智慧的同时, 又觉得稍微有些遗憾。因为,笔者认为,这里教者还可以继 续深入,引导学生发现第8 自然段中与“猛然”相呼应的词 语“一落”“一皱”“顿起”“打落在地”“碎瓷乱飞”, 通过语言短促的节奏感受当时气氛的紧张,让学生发现语言 表达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建立在对文本的整体阅读之上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孤立地看 待一词一句,而是会在理解整篇文本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一 词一句的含义,而对一词一句含义的正确理解,反过来又能 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文本。他们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时候, 也会慢慢地考虑到语言文字所存在的特定语境,从而更加准 确地选用恰当的表达形式。

一位老师执教《巍巍中山陵》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中山 陵的印象,一个学生立即用了当下很时髦的一组词语“高端、大气、上档次”,教师当即明确指出这组词语用来形容中山 陵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与中山陵的庄严肃穆是不协调的,这 里应该选用一些庄重的词语。教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久 而久之,学生在选用语言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词语的情感、 语体色彩,以及说话人物和对象的不同等因素。当学生具备 了良好的语境意识,那么他遣词、造句、说话、写文章的能 力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培养学生语言品读能力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教师可以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掘更多的方法。当学生有了方法以后, 他们的阅读就会变得轻松,深阅读也就会容易很多。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